10.23 負利率現象反映了全球經濟的脆弱性(南財快評)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股市廣播報道)

日前,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在出席某論壇發表演講時表示,全球負利率值得高度警惕。全球以負利率標價的債券規模高達17萬億美元,這對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造成了重大挑戰。

他認為,美聯儲從10月15日開始每月購買600億美元規模的債券,至少持續四個月,購買規模達到2400億美元。美聯儲這種債券購買上的重大政策調整值得高度關注。在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的同時,歐央行的利率水平已經是-0.5%,這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值得高度關注,尤其要警惕新危機的出現。

他認為美聯儲政策轉變考量的是提高流動性、對股市形成支撐、緩解企業債務壓力。現在不少經濟學家認為,如果爆發新的經濟危機,將很可能是由企業債券引起的。事實上,包括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內的很多人認為,美國公司債務的快速增長可能對金融穩定構成威脅。

2008年後,美聯儲多次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出現了長期低利率現象,這鼓勵了市場願意借更多的錢,最終導致債務氾濫。

但是,這些債務中大部分並沒有用於投資生產,而是被用於支付股息、股票回購和收購。通過債務融資進行股票回購是最近幾年美國股市屢創新高的主要動力。

低利率不僅鼓勵了企業借債,消費者的債務總額也在增長。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末,美國消費者債務總額達到13.9萬億美元,美國消費者債務總額連續第10個季度創下歷史新高。

這也是為什麼美聯儲從10月15日開始每月購買600億美元債券的原因。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這不是量化寬鬆。美聯儲的最終目的是穩定隔夜借款利率,解決市場流動性方面的擔憂,避免債務違約。

長期低利率的寬鬆政策本身就是希望通過更多的債務刺激增長,但是卻積累了更多的脆弱性,使得金融政策被債務綁架。一旦貨幣政策收緊,就會對資產價格與龐大債務產生壓力,可能會出現信貸質量惡化。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負利率現象出現,而17萬億美元負利率債券的投資者,顯示了市場規避風險的決心有多大,這就像一面鏡子,反映了市場風險有多麼高。

那麼,美國可能通過增加財政開支維持經濟增長,避免經濟下行帶來的金融風險嗎?事實上,美國政府的這種能力也受到限制。2019財年前10個月(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美國財政赤字達到8668億美元,已經超過2018財年的全部赤字;到今年8月,進一步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2011年以來美國最大的赤字。因此,雖然美國一些數據——比如就業率、消費等——看上去讓經濟顯示出繁榮景象,但風險可能隨著經濟放緩而成倍放大。

雖然我國的政府和公司債務水平也處於較高位置,不過絕大部分是國內債務,並不受國際金融市場過多影響,尤其是考慮到我國的利率還處於相對較高水平。但應該注意,全球經濟放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需要更加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