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醒醒吧,35歲之前,別老拿幾個月工資買迪奧、香奈兒

近兩年,"女人要對自己好"的賣點被各大品牌巧妙利用。好像把工資花在奢牌包包、鞋子、化妝品上就是真的對自己好。

買不起就找代購,代購的貴就用借唄,經過一番折騰將好幾疊錢換成一雙鞋放在櫃子裡.....

醒醒吧,35歲之前,別老拿幾個月工資買迪奧、香奈兒

這些年,90後00後佔據消費市場的半壁江山,我們比老一輩人更注重享受,本身是一件特別讓人高興的事兒。因為越來越少的人會一輩子攢錢留到墳墓裡,大家會更注重活在當下,獲得更有價值和意義。

但是由於各種輿論鼓吹引導,很多並不算富裕的工薪人士,還是會攢好幾個月工資只為買一個Chanel包包,或者買一雙紀梵希小皮鞋、加拿大鵝羽絨服.....有時候也不完全是想炫耀,確實收到的物品的時候的幸福感,是很多東西都沒辦代替的,但從合理化角度來講,確實有些小小的偏頗之處......

醒醒吧,35歲之前,別老拿幾個月工資買迪奧、香奈兒

效用至大化理論告訴我們,消費者購買物品是為了效用至大化,而且,物品的效用越大,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定價越高。並且調查顯示,消費者消費奢侈品的動機,一般分為兩類:一是社會層面上的消費動機,如炫耀、從眾、社交、身份象徵等,另一個是個人消費動機,如品質精緻、自我享樂、表現內在自我、自我贈禮等。

如果是天生就有一座小金山來供養自己,真的是不差錢的那種人,在年輕時過多的消費奢品沒什麼毛病,別說奢品了,買一個遊艇也不需要耗費多大精力。但很多普通的年輕人,在20多歲的年紀,養成了購買奢品的習慣。長遠來看,其實不太划算,因為這意味著將工作前幾年的大部分工資全都交給了奢品商家,幾年後才突然發現自己的幾年的工資都換成了一堆包包、鞋子、化妝品.....

醒醒吧,35歲之前,別老拿幾個月工資買迪奧、香奈兒

前段時間網易上面有篇《同樣是背香奈兒,為什麼她就可以全款買房》的文章火了,講的是在一個公司工作的兩個女孩都揹著Chanel,她們有著差不多的職位,差不多的收入,差不多的品味,差不多的家庭背景。但是其中一個女孩憑藉著自己的節省,竟然省出了一套房。看到結局的時候我才解開疑問,原來女孩A是個大手大腳的人,奢侈消費成了習慣,工資一發下來就貢獻給了奢牌包包和化妝品首飾。而女孩B則非常節省,她的包包多是來自"超級A全球郵"等中國仿製奢牌的包包,在吃穿用度上也是儘量節省,就這樣慢慢地女孩A背上了越來越多的卡債,而女孩B靠著中國仿製奢牌包包省下來的錢攢齊了首付,在父母的幫助下順利收穫了套房子。

醒醒吧,35歲之前,別老拿幾個月工資買迪奧、香奈兒

其實偶爾的消費沒毛病,但如果養成習慣。那花在奢品上的錢就很多了......如果把這部分錢換成出國旅遊幾十次,健身房上個一年私教課(這裡除了不靠譜私教)甚至留個學、報個舞蹈班提升氣質、買幾萬本書、買個幾年的保養皮膚教程、做個改變是不是會更好一點?起碼這些是長久的,回報率真心更高。有時候奢品拿到手也就那個樣,畢竟同樣的皮料,同樣的做工走線,五金配飾中國的仿製奢牌商家也可以,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外國人在INS上大誇特誇"超級A全球郵"等仿製奢牌包包的理由了。

醒醒吧,35歲之前,別老拿幾個月工資買迪奧、香奈兒

確實每個人把錢花在什麼地方確實沒有人可以干涉,但事實情況時,大部分普通年輕人畢業後的工資總體加起來也只有一部分小資金,花在這裡了那裡就沒有了,如果能把錢花在一些回報率更高的地方,相信日後會想起來會對自己更滿意。而且把錢花在哪裡,經過日積月累是會對人產生的影響,是可以看的見的。尤其是在還算的上是年輕人的這幾年裡,會比後來的中年時期對人改變更大。

不是說真的要DISS消費貴价新鞋、一次性外套,確實在年輕時大量購買這些東西對你回事一種消耗,而不是積累。可能為了保護這些東西不受傷害,你會改變出行方式,會閒置自己本來應該有的一些慾念,漸漸地麻痺年輕的心靈,讓自己會被這些東西所支配。其實在年輕的時候,即使我們沒有那些東西,我們也會因為滿滿的膠原蛋白而閃閃發光啊~

醒醒吧,35歲之前,別老拿幾個月工資買迪奧、香奈兒

而等到一定年齡以後,比如說35歲之後,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手上除了衣食住行需要花費的之外,確實還會有很大一部分閒置資金,這個時候,你跟玩兒似的買一些奢品真心更合適。也不需要擔心那個時候年紀大了,因為我們之前把錢花在了保養皮膚等有意義的投資上啊,所以到了四十多歲時,可能都還是小仙女喲~35歲之前,把錢花在很多地方其實都比買奢品要有價值,所以即便沒有那一份所謂的"加持",每一個小仙女在人群中也都足夠閃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