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原定於10月25日在我們內地上映的昆汀新片《好萊塢往事》,在10月18日下午宣告緊急撤檔了。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傳聞撤檔的原因是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上訴電影局要求修改電影中關於其父的爭議片段,而電影的最終剪輯權在昆汀,他已經表示拒絕對電影作出修改。

因此之前成功預測過蜘蛛俠會留在MCU的皮哥,這次大膽預測《好萊塢往事》的內地電影院之旅基本上涼了。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作為李小龍的鐵桿粉絲和昆汀電影迷,《好萊塢往事》這部電影,皮哥自從宣傳開拍時就已經在關注了。

直到電影放出劇照和預告片,皮哥就隱隱覺得麥克·莫飾演的李小龍形象不符合歷史原型。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他的髮型明顯來自《龍爭虎鬥》,60年代拍攝《青蜂俠》時的李小龍是留著短髮;而在預告片中,他跟布拉德·皮特飾演的克里夫·布斯起了衝突,話音雖然有些相似,但說話的樣子也不像我們熟悉的李小龍。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直到電影7月26日在北美上映,李香凝終於無法容忍首先開炮了。

當時她還很客氣地說道:李小龍經常會遇到挑戰和挑釁,但他總是試著去避免打架。

而在電影裡,“他是傲慢自大的人,他成為了挑釁皮特的人”“在現實中,他是不會這麼做的”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不久之後,李小龍的徒弟“天勾”賈巴爾也通過《好萊塢報道者》發表評論文章來聲援。

在文章中,他回憶起李小龍教會他的武學和做人的道理,表示是李小龍教會了他武術的紀律和精神,這讓他能夠在NBA打球時很少受傷,最終打滿20年的比賽。

最後,他認為昆汀電影中“狂妄高傲”的李小龍形象,正是李小龍在世時一直力圖打破的偏見,這是最諷刺的地方。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然而面對這些批評,昆汀卻發起牛脾氣一直死槓到底。

他聲稱看過琳達·李寫的傳記書,裡面的李小龍就是這個樣子的。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皮哥相信昆汀應該真的看過一些和李小龍有關的事,而且正是根據這些書在心中產生出李小龍的形象,並由此喜歡上所謂李小龍的“傲慢”。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皮哥認為,也許昆汀並無惡意,但是他這次搞砸了,他心中的李小龍形象是極其片面的,與歷史原型相去甚遠。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在這裡皮哥要詳細說說《好萊塢往事》中那段爭議的劇情,到底發生了什麼。

自從這件事發酵之後,我們內地一些不負責任的自媒體就一直在帶節奏,用“李小龍被揍”、“李小龍被完全打敗”這樣的字眼,其實這本來是好萊塢慣用的推動劇情發展的一場過渡戲。

片中克里夫·布斯蹲在屋頂上回憶他到《青蜂俠》劇組時候的情景。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因為和李小龍起了言語衝突,兩人拉開架式就動手。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一共打了三個回合,先是李小龍一腳把克里夫踢倒;接著李小龍飛起一腳被克里夫接住,甩到身後的小轎車上,把車撞凹了;李小龍起來再打,這時候就被製片喊停了。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由於小轎車被撞凹,克里夫被訓了一頓之後就被趕走。

昆汀想用這段戲來表現克里夫落泊時的窘境,又順便讓李小龍出鏡,想蹭一下他的熱度,沒想到弄巧成拙了。

那時候的李小龍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應該有很多人看過他在1965年2月4日接受《陳查理長子》試鏡時的錄像。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片中的李小龍穿著西裝,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回答著面試官提出的問題,全程面帶微笑,顯出謙虛、禮貌、自信、博學、收放自如的形象。

當時他才25歲,卻已經是一副成熟穩重的樣子了,最為關鍵的是,我們都沒有看出他的絲毫“傲慢”。

1959年4月29日,李小龍告別家人赴美讀書,第二年進入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學習戲劇、哲學和心理學。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當時的美國人只喜歡拳擊和空手道,在好萊塢電影中,中國人的形象不是猥瑣的病夫,就是像傅滿洲那樣的惡棍。

而李小龍為了宣揚中華武術,在大學2年級時辦起了“振藩國術館”。

他致力於改變外國人心目中的亞洲人形象,通過自身的努力表現來打破外國人的成見,後來參演電視劇和電影,也是出於這一初衷。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在經營國術館的同時,李小龍多次出席“國際空手道錦標大賽”並作表演,這令他名聲大振,像查克·諾里斯、喬·劉易斯、麥克·斯通這些空手道高手都先後拜入他的門下。

喬·劉易斯曾於1970年組織和發起了美式職業踢拳比賽,並連續奪得11界冠軍,被尊為“美式踢拳之父”。

他曾坦誠自己的搏擊技藝來自李小龍的真傳,無論對中國人、黑人還是白人,李小龍都一視同仁,如果沒有李小龍的悉心指導,他無法取得那些成績。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賈巴爾回憶李小龍在世時,曾不只一次遇到挑釁,但他總是禮貌地拒絕,儘量避免衝突。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李小龍的國術館第一條戒律,就是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打架。

他覺得沒有必要通過和陌生人打架來證明自己,而應該改變西方對亞洲人的刻板印象,這一切有賴於武術的傳播,還有在屏幕上的表現。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因此,他把握住機會,以精湛的武藝、獨到的武學見解和陽光的形象獲得好萊塢的關注。

1966年,李小龍遷往洛杉磯並出演《青蜂俠》中的加藤一角,後來又參演《蝙蝠俠》和《無敵鐵探長》等劇集。雖然出演的都是配角,他卻一直都利用每一次機會盡力詮釋好自己的角色。

就拿1969年的電影《馬勞(又譯為《醜聞喋血》)》來說,這是李小龍的徒弟詹姆斯·加納主演的電影,他在片中飾演一名黑社會殺手“王”。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雖然戲份不多,但李小龍並沒有敷衍了事,而是抓住機會,認真地詮釋這個角色。其中一套連貫的武打動作,一鏡到底絲毫不亂,還有個踢燈的動作,讓人聯想起《猛龍過江》。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除了我們熟悉的《青蜂俠》,在另一部電視劇《盲人追兇》中,李小龍得到了更多表現的機會。

劇中他飾演的是男主角邁克·朗斯特里特的截拳道教師,在第一集就有他對於功夫之道和截拳道教義的詮釋,關於“水”的比喻成了被後人一再模仿的經典語錄。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從1959年赴美到1971年回國,李小龍在美國一共待了11年時間。

他開了國術館,自創了截拳道,用武學思想、技擊理論和個人魅力影響和感染那一代美國人。

最重要的是,李小龍改變了西方人對於亞洲人的成見,重新塑造了一個自信、禮貌、健康的黃種人形象。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其身上一種存在著兩種特質,既有中國人的自律、謙虛、誠懇和豁達,又有西方人的坦率、專注、張揚和勇於表現。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因此無論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都能夠從他身上看到積極和正能量的一面,被他的氣質深深感染,這才是李小龍至今仍被全世界記住的原因。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昆汀一直聲稱自己是李小龍粉絲,當年的《殺死比爾》讓烏瑪·瑟曼穿上李小龍經典的黃色運動人,也曾在我們內地圈粉無數,皮哥相信很多人認識並喜歡他正是因為這部電影。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但現在看來,昆汀對於李小龍的認識太過膚淺了,即使在他的電影中曾表現出“傲慢”,和他本人的形象也不能相提並論

我們在譴責昆汀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審視自身。

就皮哥這些年的所見所聞,很多國人對於李小龍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誤解,有誇大其詞無中生有捏造所謂“戰績”的;也有將他當成一個動作明星和忽悠大神的;更有甚者以抹黑李小龍為樂,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李小龍去世時年僅33歲,只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就讓全世界記住了他的名字。他留下的思想和理論,以及為人處事的哲學,一直影響著每一代人。

那些各個領域的明星,如NBA傳奇巨星科比·布萊恩特、菲律賓拳王曼尼·帕奎奧、MMA拳王康納·麥格雷戈、好萊塢明星小羅伯特·唐尼,都聲稱李小龍是他的偶像。

被爭議的李小龍,關於對他的“成見”,我全寫在這篇文章裡了


西方人都如此珍貴和愛戴這樣一位傳奇中國人,我們理應對他投入更多的瞭解和關注。

昆汀導演,這次你的“惡趣味”,或許真的傷了我們的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