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2020年花都“小目標”:打造樞紐型綠色發展示範區

1月18日,花都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開幕。花都區代理區長邢翔作政府工作報告,她表示,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花都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攻堅克難、真抓實幹,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進步。

據透露,今年花都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3.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2020年花都“小目标”:打造枢纽型绿色发展示范区

1月14日,中共花都區委十四屆九次全會提出,加快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花都經濟開發區、空鐵融合發展示範區,提升“國際空鐵樞紐、高端產業基地、休閒旅遊綠港、幸福美麗花都”建設水平,打造樞紐型綠色發展示範區,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作出花都貢獻。

高質量發展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花都將建設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邢翔表示,準確把握加快花都新一輪大發展的責任使命,以園區為引領,以產業為核心,以創新為動力,推動形成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花都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按照“產業龍頭+主導產業鏈+產業創新中心+產業資金+產業服務平臺+產業社區”六位一體的標準,力爭年內打造1個以上的現代化產業園。

花都要跨越發展,關鍵在產業,核心是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傳統優勢產業。

今年,花都將打造兩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和千億級智能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並建設臨空產業集群。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依託廣州融創文旅城——清遠長隆國際森林度假區龍頭項目,推動廣州、清遠旅遊資源整體謀劃、合作開發,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打造粵港澳旅遊目的地。

2020年花都“小目标”:打造枢纽型绿色发展示范区

與此同時,推進5G、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引導皮革皮具、珠寶、化妝品、聲光電等傳統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向研發設計、文化創意、高端定製、知識產權服務等轉型升級。

創新是加快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第一動力。花都將支持創新創業平臺建設,積極承接國家、省、市重大科技專項,推動與重點高校、知名企業共建創新平臺,在汽車、智能電子信息等先進製造業集群領域規劃建設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持續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和“鯤鵬計劃”,加強“專精特新”“升規納統”企業梯度培育力度,培育一批創新主體。深化科技與金融融合發展,力爭研發經費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廣州市平均水平。

親商暖企

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近年來,花都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100%的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1265項事項實現“一窗辦理”,1164項事項實現“零跑動”。

花都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堅持政府主動作為、靠前服務,探索建立“政務服務官”“政企面對面”制度,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全面提高審批效率。

在配套服務上,進一步完善重點企業、重點園區周邊基礎設施。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多元化、精準化滿足高端人才住房需求。設立“人才服務平臺”,集中辦理政策兌現、父母養老、子女入學等事項,提供“上管老下管小”組合式暖心服務。

同時,今年花都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5億元,緊盯各類市場主體發展需求,研究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激發企業發展新動能。深入開展專項培育計劃,重點培育“兩高四新”6企業。建立“拍地即拿證”機制,擴大“臨時施工覆函”受理範圍,大力推動產業用地聯合競買機制。實行工業用地出讓“零收益”,降低企業用地成本,並依託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融資對接系統,努力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此外,推進跨部門、跨行業綜合執法,推行日常檢查“雙隨機一公開”,做到“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深入實施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由企業和群眾評判服務績效,構建“無事不擾、有呼必應”機制。

邢翔表示,對標國際一流標準,堅持思想再解放、開放再出發、目標再攀高,圍繞營商成本最低、辦事效率最高、創新創業活力最強的目標,以“成就企業家、厚待投資者、服務納稅人”的胸懷和姿態,大刀闊斧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在花都區營造親商愛商、引商扶商、助商暖商的氛圍,讓企業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空鐵聯動

打造空鐵融合發展示範區

過去一年,廣清城際一期、新白廣城際完成鋪軌,廣州北站至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快速通道、機場第二高速至T2航站樓連接線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花都空鐵樞紐發展能級不斷提升。

根據2019年12月通過的最新規劃,廣州北站樞紐門戶區將引入6條高鐵、城際,構建4條北站與機場快速連接的交通幹道,並打造地下、地面、地上多層立體站內空間,實現各類交通設施8分鐘內換乘;新增T4航站樓,實現“到北站即到機場”,與白雲國際機場一起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空鐵聯運大型交通樞紐,機場的腹地範圍將進一步擴大到泛珠三角區域,覆蓋人口超過4.53億

2020年花都“小目标”:打造枢纽型绿色发展示范区

在加快建設廣州北站綜合交通樞紐的基礎上,積極構建空鐵聯運大綜合交通體系。今年,花都將爭取更多軌道線路直通香港、深圳等大灣區主要城市,積極引入廣清永高鐵、廣河高鐵、廣中珠澳高鐵、廣深第二高鐵以及貴廣高鐵廣寧聯絡線,著力實現花都與大灣區主要城市“一小時直達”。推動機場第二高速加快建設,廣清城際一期如期開通運營、二期開工建設,爭取地鐵18號線延伸至花都,推動地鐵24號線建設,實現花都與廣州中心城區“半小時通勤”。推動新白廣城際儘快通車,加快廣州北站至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快速通道建設,爭取將空鐵直連軌道線納入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實現空港—北站“8分鐘連接”。

藉助交通樞紐的優勢,吸引周邊區域的各類要素資本向樞紐地區集聚,從而將發展壯大本地區經濟。邢翔表示,花都將打造空鐵融合發展示範區,全力做大做強樞紐型經濟。今年,加快主城區CBD開發建設,推動保利國際金融中心年內建成、市民廣場綜合體項目主體結構封頂,集聚發展總部經濟、金融保險、商務辦公。加快廣州北站商務區規劃建設、土地收儲、招商引資等工作,深化與港澳市場主體的合作,大力發展商務商貿、旅遊服務、高端會展、總部經濟。

點“綠”成金

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

在花都區迎賓大道中段,與商業大道交會處的“綠色金融街隧道”上方,綠色金融研究中心、綠色金融創新中心、綠色金融服務中心三棟現代化的寫字樓並排而立,連接起一條長約600米的綠色金融街,這是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起步點。

如今,以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為核心的廣東綠色金融在第三方評價中排名全國第一。廣州碳配額現貨累計交易量排名全國第一。

2020年花都“小目标”:打造枢纽型绿色发展示范区

點“綠”成金的事業逐步壯大。去年,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綠色信貸餘額增長38.17%,綠色保險保費收入增長34.2%,多項綠色金融業務指標在試驗區中排在前列。廣州綠色金融街累計進駐256家機構,註冊資本203.40億元。

“大力推進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創新機制,輻射港澳,服務實體,推動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邢翔說。

今年,花都將精準發力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創新綠色金融體制機制。大力推動碳排放權抵質押融資標準、林業碳匯生態補償機制在粵港澳大灣區複製推廣,加快推進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認定方法、融資對接系統等創新經驗在全市、全省範圍內推廣使用。

加強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編制《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推動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發揮試驗區對大灣區綠色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港澳引進境外資金投資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項目、綠色企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將試驗區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新平臺。

推進綠色金融集聚發展。力爭廣州綠色金融街綠色機構數量達到300家,註冊資本達到230億元。鼓勵銀行機構將全市的綠色信貸集中到花都辦理。大力發展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碳金融業務,力爭全區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5%。

城鄉融合

推動建設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城鄉關係正在步入新階段,城鄉融合發展的步伐更快、範圍更廣。去年底,花都區被列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如何抓住國家級試驗區的重大機遇,破解城鄉二元發展結構的時代命題擺在面前。

邢翔表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重大改革試點任務為牽引,先行先試,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不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2020年花都“小目标”:打造枢纽型绿色发展示范区

花都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花都推動城鄉產業融合發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水平。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推動形成全域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服務網絡。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開展“五個美麗”行動,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花都將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加快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完善農村產權抵押擔保權能;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向鄉村振興,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創新留用地統籌開發利用模式,推進留用地集中安置、統一規劃和統籌開發,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村集體留用地、存量低效建設用地發展鄉村旅遊、高端產業、優質教育等,持續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

此外,協同聯動推動廣清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廣清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堅持目標同向、整體聯動、承接輻射、協同發力,努力構築區域協同發展新優勢。

以人民為中心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髮展格局

今年,花都將繼續圍繞百姓所急所需所盼,實施一批民生實事項目,涉及交通出行、環境整治、教育醫療、扶貧濟困等多個方面。

加快廣雅中學花都校區建設,確保初中部秋季學期如期招生。推動包括新圖書館、青少宮、大劇院等公共文化設施在內的市民廣場綜合體加快建成。優化老城區、廣州北站、廣州融創文旅城等重點區域的公共交通線路接駁,並對主城區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升級改造。大力推進農村供水改造工程,惠及全區6個鎮街、12條村、2.2萬餘人。

2020年花都“小目标”:打造枢纽型绿色发展示范区

按照“善、優、厚、良、頤、宜、眾”七個字的高要求,提供公共服務。加大學前教育學位供給力度,新增公辦學位7405個,全區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80%以上。

推進“健康花都”建設。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和醫聯體、分級診療制度。確保中山大學附屬仁濟醫院行政樓建成,其餘建築封頂。加強與高端醫療主體緊密合作,持續推進國家基本藥物綜合試點工作,逐步升級改造基層衛生院,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完善優質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中心建設,健全城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擴大廣州花都搖滾馬拉松影響力。加快花都中軸線、廣州北站片區以及鐵路、高速公路、市政道路項目拆遷安置區建設。

【記者】周甫琦

【作者】 周甫琦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