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地震時農夫以18元價格賣出傳家寶,如今被專家識出:至少值40個億


中國是世界上現存文物最多的國家之一,這還是不算上那些戰爭期間流落到國外的。文物作為一種物質遺產,能代表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因此,中央政府對於找回遺落在各地的文物這件事情十分上心。在中國文物中,瓷器是極為特殊的一種,瓷器文化發源自中國,在手工業時期受到周圍各個國家的追捧。

地震時農夫以18元價格賣出傳家寶,如今被專家識出:至少值40個億

瓷器雖然在最初只是被當成一種容器,但是工匠們逐漸在光滑的陶瓷表面開發出各種各樣的新樣式,比如唐朝時期的唐三彩陶器,豔而不俗,還有明清的青花瓷,淡雅高貴。這些瓷器濃縮了一個時代的精華和文化,有極高的收藏價值,目前我國各大博物館中就收藏了不少,每年吸引無數的國內外遊客前往欣賞。

但是更多的古瓷器流落在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在戰爭中受到了損壞。這些價值連城的瓷器,很多在被找回的時候都經歷了十分曲折的過程,比如說曾經喊出40億拍賣價的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在第一次被轉手出售的時候,售價居然僅為十八元。

地震時農夫以18元價格賣出傳家寶,如今被專家識出:至少值40個億

這個瓷瓶原來是在一個農民手中,這個農民名字叫做朱立恆,此前一直生活在揚州。朱立恆早年在家務農,不過後來又去一家機械廠工作。據他自己所說,他家祖上也是達官顯貴,祖先中曾經有人在朝中當大官。不過在很多代之前就落魄了,到他這一代就需要自力更生,家裡唯一比較值錢的就是一個瓷瓶,是從前傳下來的傳家寶。

這個瓷瓶的來歷可不簡單,據說是皇帝賞賜的,皇宮裡面出來的東西,因此先輩們都將其保存得很好,傳到朱立恆這裡已經是第六代了。他回憶說自己還小的時候,都不知道父母將這個瓷瓶放在哪裡,只有大年初一的時候才會擺出來給大家看一下,看完之後又馬上收好。

地震時農夫以18元價格賣出傳家寶,如今被專家識出:至少值40個億

後來趕上戰爭時期,他家裡日子不好過,有收藏家知道他家裡有個傳家寶瓷瓶,提出想用當時稀缺的物資18石米來交換,但是被拒絕了。後來他父母過世,這個瓷瓶也就留給了他。

到了大動亂時期,很多人家中的文物珍藏全被打砸搶光,朱立恆為了保護傳家寶,就用墨水把上面畫著的龍紋個塗掉,然後小心包好藏了起來,安然度過了黑暗時期。但是這個被六代人悉心珍藏的傳家寶,最終還是被賣掉了。

地震時農夫以18元價格賣出傳家寶,如今被專家識出:至少值40個億

1976年的時候,揚州一帶經常發生地震,朱立恆很擔心瓷瓶會不小心被震碎,家裡又沒有專門的存放地,於是他和妻子商量之後決定把瓷瓶賣掉算了,放在家裡反而提心吊膽的。他們兩人抱著瓷瓶去了一家古玩店,老闆不太識貨,再加上瓶子底下也沒有什麼官方印章,於是老闆就開了個十六塊的普通市價,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最終十八元成交。

後來有個名叫沈勝利的瓷器專家來揚州的時候,在地攤上看到了這個瓷瓶,他一眼看出這個瓷瓶絕對不是凡品,更不是清朝的,於是就花錢買了下來。後來他帶著瓶子去北京展出,到場的都是眼光毒辣收藏專家,還有很多來自國外的收藏家願意高價買下這個瓷瓶,比如說日本代表想出3億美元將其收購,而巴黎更是喊出了40億人民幣的高價。

地震時農夫以18元價格賣出傳家寶,如今被專家識出:至少值40個億

但是沈勝利不是唯利是圖的商人,他知道國寶對於一個國家的意義,於是拒絕了這些高價要求,而是以三千元賣給了揚州博物館,如今這件瓷器已經成為了那裡的鎮館之寶,世界上僅有的三件之一。而朱立恆知道後也只是無奈一笑,他現在還經常帶著孩子去看那個瓷瓶,告訴孩子們這個瓷瓶曾經是家裡的傳家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