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小故事大哲理:生活如此詭異,請別妄下斷語!

小故事大哲理:生活如此詭異,請別妄下斷語!

本文來自網絡,由舒生整理。喜歡請分享出去。

故事1

如果你知道一個女人懷孕了,她已經生了8個小孩子了,其中有3個耳朵聾,2個眼睛瞎,一個智能不足,而這個女人自己又有梅毒,請問,你會建議她墮胎嗎?

我剛要回答,朋友制止了我,又問我第二個問題。

小故事大哲理:生活如此詭異,請別妄下斷語!

故事2

現在要選舉一名領袖,而你這一票很關鍵,下面是關於3個候選人的的一些事實:

候選人A:跟一些不誠實的政客有往來,而且會星象占卜學。他有婚外情,是個老煙槍,每天喝8到10杯的馬丁尼。

候選人B:他過去有過2次被解僱的記錄,睡覺睡到中午才起來,大學時吸鴉片,而且每天傍晚會喝一大誇特威士忌。

候選人C:他是一位受勳的戰爭英雄,素食主義者,不抽菸,只偶爾喝一點啤酒。從沒有發生婚外情。

請問你會在這些候選人中選擇誰?

我把答案寫在紙上,然後朋友告訴我:候選人A是富蘭克林羅斯福,候選人B是溫斯頓丘吉爾,候選人C是亞道夫希特勒。

我聽了答案張大了嘴巴。朋友問我你是不是為人們選擇了希特勒?那你會建議那個婦女去墮胎嗎?

我說:這個問題不用考慮,我們受優生優育教育多年了,都生那麼多歪瓜劣棗了,就別再添亂了。我建議她墮胎。

朋友告訴我:你殺了貝多芬,她是貝多芬的母親!

我又一次張大了嘴巴。朋友說:嚇一跳吧?本來以為你認為很好的答案,結果卻扼殺了貝多芬,創造了希特勒?

小故事大哲理:生活如此詭異,請別妄下斷語!

故事3

一艘遊輪遭遇海難,船上有對夫妻好不容易來到救生艇前,艇上只剩一個位子,這時男人卻把女人推向身後獨自爬上了救生艇。女人在漸沉的大海上,向男人喊了一句話……

講到這裡,朋友問我:“你猜,女人會喊出什麼話?”我情緒激憤,說“我恨你”?“我瞎了眼”?

朋友說:女人喊了句——照顧好我們的孩子!”下面,我把這個故事講完。”輪船沉沒了,男人回到家鄉,獨自帶大女兒。多年後,男人病故,女兒整理遺物時,發現了父親的日記。原來,父親和母親乘坐遊輪時,母親已患了絕症。關鍵時刻,父親衝向了那唯一的生機,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多想和你一起沉入海底,可我不能。為了女兒,我只能讓你一個人長眠在深深的海底……”

生活啟示:

世間的善與惡,對與錯,有時錯綜複雜,難以分辨,所以,不要用既定的價值觀來思考事物,輕易做判斷。不要用今天的現狀去判斷任何人的未來,包括自己。

哲學昇華:世事往往錯綜複雜,不妨在懷疑主義哲學中尋求精神的慰藉

小故事大哲理:生活如此詭異,請別妄下斷語!

也許,放棄真理是對的。波瀾的世界複雜而不可知,萬事萬物無法同一,真實並不存在。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去理解:

1.動物之間的差異是巨大,甚至是相反的,同一對象並不能產生同一的印象。譬如,有些動物的產生需要兩性結合,有些不需要;有些動物生下來是活的,有些生下來是蛋,還有些生下來是肉團,如熊;甚至很多動物的脾性也是相反的。我們也知道,動物看東西依靠眼睛,而眼睛本身是一個凸面鏡的構造,對象的映像也是各有不同。因此,人類的感覺不比動物優越到哪裡去。何為一種真正的客觀存在,其實很難說。

2.人與人之間差異巨大,同一對象也不能產生同一印象。一位阿提卡的老婦人吞下了毒人參但並沒有中毒,東希臘的呂西斯服下罌粟汁液也是安然無礙。亞歷山大的僕役長德莫封常常在熱水浴和陽光下發抖,在陰影下卻感到溫暖。有人喜歡心臟的劇烈跳動,就像愛吃胡椒一樣。還有人能在黑暗中看到幻象。

3.器官之間差異巨大,同一對象也不能產生同一印象。油畫用眼睛看是美好的,用手觸摸卻不是。橄欖油味覺香氣逼人,但嗅起來卻極其一般。這樣看來,我們不能說這類事物的真實本性究竟如何,只能說每個事物下在某種認知下顯現為何。

4.不同的境況下認識事物,同一對象也不能產生同一印象。睡,醒,年齡,運動或靜止,醉酒和清醒,自信或畏懼等等,都會對同一事物的體驗產生巨大的分歧。

5.地點、距離、位置、數量,都會影響我們的印象,更難的是,它們經常混合在一起。

6.事物的恆常和稀少性,影響我們的認知。第一次地震,第一次彗星,都會讓我們驚奇萬分,從而將這種常見的天文現象的某些屬性放大,從而不達到同一的印象。

7.倫理規範,包括法律等等,世界各地差異巨大,相反的事例比比皆是。可見,事物的本身屬性也不具備天生善惡的屬性,對一種真實性而言,只能懸而不決。

懷疑主義者如何生活?

經過漫長的研究,懷疑主義者發現:每一個世人標榜的真理,或者說每一個武斷的命題,都有一個與之相反而等價的命題和現象存在世上,於是,我們根本不能獨斷專行!

小故事大哲理:生活如此詭異,請別妄下斷語!

於是,為追求內心的寧靜,他們被迫開始走向了懷疑,被迫開始堅持這樣一種準則:沒有一種東西是堅實存在的,對世界外部也無法做任何肯定的斷言,只有用非武斷的方式陳述對自己顯現的東西,強調對他本人產生的印象、儘可能過一種適合習俗、法律、制度,以及我們自己本能感情的生活,才是看起來正當的。

一個懷疑主義者會遵循什麼?

只能按照正常合理的生活規則,有四類法則:第一類規則在於自然的指導,如我們自然而然就能感覺和思維的稟賦;第二類規則在於感受驅使,飢餓驅使我們求食,乾渴驅使我們求飲;第三類規則是法律習俗的傳統,初步指導我們如何是善惡;第四類規則是技藝的教育,讓我們不至於無所事事。

這樣,一個懷疑主義者才是快樂的,至少,他的內心是寧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