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李映宏:明斯基時刻隨時會光顧中國?

在正式介入主題之前,先分享一段文字:“世界上有一條很長很美的路,叫做夢想;還有一堵很高很硬的牆,叫做現實;翻越那堵牆,叫做堅持;推倒那堵牆,叫做突破;堅定不移的過程,叫做定力;不忘初心的努力,叫做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做任何事情,難在堅持,也貴在堅持。人生最好的狀態,是每天醒來,面朝陽光,嘴角上揚,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這段話不但要送給每一位熱愛龍門(longmen518)的朋友,也要送給我們正在向著建設偉大強國而爬坡上坎、穿山越嶺、歷經磨難的中國。

“明斯基時刻”之所以在今年以來成為了眾所周知的名詞,是因為央行行長周小川曾經在一次講話中警告中國要提防明斯基時刻的光顧。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是指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 (Hyman Minsky)所描述的時刻,即資產價值崩潰的時刻。明斯基的認為,經濟長時期穩定可能導致債務增加、槓桿比率上升,進而從內部滋生爆發金融危機和陷入漫長去槓桿化週期的風險。

我們首先來看看,中國哪些資產存在巨大的泡沫?它們是否會出現“明斯基時刻”?

首先是人民幣。

李映宏:明斯基時刻隨時會光顧中國?

作為一種資產和其他資產的交易中介,無疑存在著巨大的泡沫。所謂的人民幣資產泡沫,指的是人民幣超發所帶來的人民幣相對於國際主要貨幣——美元的高估。下面這張圖,就極為直觀地顯示了人民幣超發的嚴重性:

簡要得說明一下上圖的意思。第一,在今年以前,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M2的複合增速為21%,而GDP的複合增長率為9.8%,如果M2減去GDP增長率為實際通脹率的話,中國過去35年的年通脹率為10.2%。在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1998年實行住房商品化以來,唯一能跑贏貨幣發行量的大類資產只有加了槓桿的房地產投資。第二,M2增長最離譜的是2013年到今年這4年時間,M2從2013年初的97萬多億暴增到2017年10月份的165.34萬億,4年多的時間增長了近70%(代價是,資本大規模外流,外匯儲備在2014年6月見頂,之後兩年多的時間裡損失約一萬億美元,匯率上邊打邊撤,一度貶值到6.96)。很顯然,最近四年貨幣發行速度之所以創下了改革開放以後的又一新高,而央行之所以要這麼做,原因是為了通過貨幣的高速發行,來延緩ZF部門、企業尤其國企部門以及居民部門居高不下的槓桿率。第三,人民幣的泡沫有多大?有學者計算過,按照目前的人民幣存量和對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我國的貨幣總量可以買下全球一半的資產!

當然,我國ZF也看到了人民幣超發的不可持續性,自今年開始,懸崖式地降低了貨幣的發行速度到個位數(今年的M2增速已經降低到了8.8%左右的歷史最低水平)。但是,除非採取類似美國、歐洲一樣的強力縮表等非常規手段,已經發行在外的人民幣是不會自動消失的。那麼,在美國連續縮表和已經以及未來確定會連續加息等背景下,人民幣巨大的泡沫是否會在2018年或未來某一個時間再次破裂(即相對美元等一攬子國際貨幣重現大幅貶值),是中國可能不得不面臨的“明斯基時刻”。

當然,假如RMB的明斯基時刻如2016年那次再次來臨,ZF可能會吸取當年的教訓,採取讓RMB一次性貶值到位(而非當年任由其逐漸貶值的方式)來應對。這樣做有利有弊,但弊大於利:弊在於,中國是大宗的進口大國,本幣大幅貶值,進口成本會大幅飆升;利則在於,可以促進出口,較大程度地抵消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而帶來的出口困難,更重要的是,一次性貶值到位的方式,可以保衛中國寶貴的外匯儲備不至於像2016年那樣懸崖式地暴跌。

其次是房地產。

李映宏:明斯基時刻隨時會光顧中國?

房地產的泡沫是顯而易見的,至少房價極高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在國家對房地產實行史上最嚴厲的“限購、限售、限貸、提高按揭利率”等條件下,房地產可能迎來明斯基時刻的導火索主要是那些在最近一次房地產瘋狂時,以高槓杆接最後一棒的為數不少的投機者群體,他們可能會在國家矯枉必須過正的嚴厲調控下,部分一、二線城市房價出現大幅下跌而導致他們擁有的房子成為負資產或無法持續月供時選擇棄供款時;或者是那些為數照樣不少的投機者即使是在國家嚴控時,依然利用消費貸來支付首付的人,在市場利率持續飆升的條件下,其擁有的房子同樣成為負資產,或者無法持續月供時而放棄供款時,就可能導致銀行出現大面積的壞賬。千萬不能認為“凍房”了,房地產的明斯基時刻就不可能到來了。

具體來說,導致房地產可能出現明斯基時刻的誘因主要有:

一,美國的縮表、持續加息和大規模的減稅,大概率會導致全球資金向美國的迴流,美國已經開啟了對全球剪羊毛的發動機。

千萬別小看了美國的這些舉動,最近二三十年曆史上發生的歷次美國境外的金融危機,如拉丁美洲的金融危機、日本房地產泡沫引爆的金融危機、亞洲金融危機、俄羅斯金融危機以及正在發生的委內瑞拉金融危機等等,無一不是美國減羊毛導致的資金迴流美國的結果。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有危機之所以在美國啟動剪羊毛行動之後爆發,都是因為相關國家或地區自身金融、經濟存在致命的問題而被美國引爆的。比如發生於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泰國、新加坡、韓國等經濟體的貨幣,都相對於美元過於高估了,所以在美國採取緊縮貨幣政策時,就導致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出現無下限的貶值,最終引爆了堪稱致命的危機(目前的人民幣是否也很像當年東南亞國家的貨幣一樣,受到了較大程度的高估?)。危機之下,這些國家為了捍衛本國貨幣的穩定,無一不採取大幅加息的方式來應對,但基本都無濟於事,連帶把自身的實體經濟也拖下了水。用現在的話來說,這些國家都遭遇了明斯基時刻。

二,國家全面實行房地產稅。

種種跡象說明,為了彌補地方政府賣地收入的稅源缺失,國家全面推行房地產稅的政策已經進入到了倒計時的階段,以開闢地方政府穩定的稅源。拋開增開房地產稅的必要性、合法性不討論,在當下和未來一個較長的時間段,開徵房地產稅,很可能會成為壓垮房地產的最後一根稻草。1990年的日本之所以出現了房地產泡沫的瞬間破裂,除了其房地產確實存在泡沫和《廣場協議》的簽署之影響之外,壓垮(擠破)日本房地產泡沫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日本在當時最不該出臺房地產稅的時候,出臺了房地產稅。或許,當年日本如果不在那個時刻出臺房地產稅,其房地產泡沫可能會以另外一種或許是較為溫和的方式結束——可惜歷史無法假設。

三,市場利率的飆升。

上圖為十年期國債走勢圖,它說明的是市場了利率強勁上漲的走勢。自2016年11月下旬以來,中國10年期國債的利率從2.601%,到2017年11月12日日,一路狂飆到3.9%左右的水平。這對於任何風險資產(包括股市和房市等)的價格走勢來說,都不是一個好消息。簡單地說,它意味著,銀行的貸款利率將提高;如果這一趨勢繼續延續下去,銀行還將繼續提高貸款利率。也就是說,中國的無風險收益率是趨勢性地在提高的,雖然它相對於10年期國債的利率走勢會有半年左右的滯後期。中國10年期國債的利率的走勢,不久就會體現在對包括房地產市場和股市等大類資產走勢的壓制上來。也就是說,大約明年5月份左右,是中國資產價格走勢的一個關鍵時間點,房地產、股市將大概率會在這個時間點出現逆轉。這個時間點是否會是明斯基時刻來臨的時點?我們在此不做結論,讓時間來檢驗一切吧!

正如我們在12月6日《艱難的抉擇,嚴俊的挑戰:對2018中國經濟的若干預測與展望》一文所言,中國央行將不得不追隨美聯儲、英國央行、日本央行、韓國央行等發達經濟體的加息,而在明年上半年實施加息,並進入新一輪的加息週期。此對房地產等大類資產的走勢也將起到壓制作用。

第三,是股市。

李映宏:明斯基時刻隨時會光顧中國?

我們在12月6日《艱難的抉擇,嚴俊的挑戰:對2018中國經濟的若干預測與展望》一文中對來年股市的走勢,做出了明確的研判,自此不做贅述。需要說明的是,作為大類資產,A股即使出現大幅度的下跌甚至是崩盤,在銀行配資已經被嚴格限制的條件下,是不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因為中國還是一個以銀行間接性債務融資為主渠道的經濟體(銀行間接性債務融資佔全社會融資的比例高達在90%左右,而美國以股市為主的股權性融資比例則高達80%以上)。A股市場的融資總額僅僅佔到全社會融資總額的10%左右,所以,A股市市場即使反覆出現明斯基時刻(2015年6月那次例外,因為那此牛市有大量的銀行配資參與其中,那次股災如果不被及時制止,的確會波及銀行體系,後果將不堪設想),也不會對整體經濟產生大的負面衝擊。

最後,需要補充說明的是,美國頻繁拋出的連續加息、縮表、減稅等,以及主要發達經濟體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等挑戰,都將逐步和陸續在2018年發酵,並對中國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決策層是否及時應對、是否應對得當等,都可能對明斯基時刻是否到來,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

結論:

對於所謂的明斯基時刻,決策層的表態是,中國要嚴防死守,堅決杜絕發生全局性、系統性的金融危機。這一決策無疑是英明和果斷的。但是,正如周小川行長所警告的那樣,我們不得不正視明斯基時刻到來的可能性。當然,誰也不願意明斯基時刻的來臨,因為那將意味著較大的蕭條和衰退:金融機構的批量倒閉、實體經濟的嚴冬、大量的失業……如此嚴酷的寒冬,想想都可怕。我們堅信中國會創造奇蹟。作為個人和家庭,做好迎接寒冬的心理和物質準備,未雨綢繆,未必是壞事。

需要明白的是,搞市場經濟,宏觀經濟的運行趨勢,政策在中短期是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的。但是,

中長期而言,其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經濟規律。

事實上,如果能對明斯基時刻有個客觀的認識,或許我們就不會那麼對它充滿了過度的恐懼。我們以美、日兩國對待明斯基時刻的應對史,來看看其中的利弊吧。1945-2008年,美國先後經歷了11次衰退(即明斯基時刻),但其經濟量卻增長了6倍,人均財富增長了3倍。相比之下,日本經濟從二戰後到20世紀90年代飛速增長。當日本的技術應用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之後,日本卻開始了猶豫不決:如果繼續推動技術進步就需要淘汰落後產業,將資本和勞動力轉移到新的產業,由此必然會導致公司破產和失業。日本選擇逃避經濟大調整的陣痛,卻換來了漫長的經濟衰退。美國沒有迴避明斯基時刻,但卻總能在短痛中煥然一新,找到革新除舊的契機,為美國經濟的發展找到更為強勁的動力和更多的發展機遇。美、日兩大經濟體對待明斯基時刻的態度和做法,對中國是否能有所啟示?

再分享一段文字,作為本文的結語吧:“真正的樂觀不是盲目相信一切都會順風順水,而是一種能夠允許失敗的心態。瞭解自身的侷限,正視失敗的可能,但仍然選擇堅持和踐行自己的夢想。帶著積極向上的狀態,不停嘗試,不言放棄,生活終會給我們想要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