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貿易戰之後的反思:比起外賣單車,中國更需要的是工匠精神

貿易戰之後的反思:比起外賣單車,中國更需要的是工匠精神

前不久刷爆朋友圈的熱文《中興啟示錄:靠送外賣,我們永遠贏不了未來的競爭》, 裡面提到的一個觀點,筆者十分認同,

”我們現在的創業者和投資人都還迷糊在模式創新的遊戲裡,而靠這種取巧的外賣外賣模式,怎麼贏得跟美國的競爭?”.

但是除了外賣單車,過去多少年,我們還有賴以驕傲的最大造富神話,炒房。

今天不說炒房,這個討論很多,過去炒房暴富的故事過去發生太多了,資本,資源全部留向了房地產,因為炒房引發的危害和問題豈止“一業繁榮,萬業凋敝”幾個字能說盡?

今天筆者要跟大家談一談因為國家的資源配置失衡的問題,浪費的問題。首先聲明,筆者並不是互聯網黑,因為互聯網也是國家的支柱和戰略,兩手都要抓,而不應該顧此失彼引起短木板。

1. 資源配置的失衡

過去熱鬧的行業當屬互聯網,90年,特別是95後這一代人就是伴隨著互聯網長大的,在他們眼中,認為互聯網無所不能,人人都在互聯網創業,人人都在玩資本和商業模式的遊戲,聊概念,談創新。首先是打車火了,接著單車來了,充電寶也來了,外賣也爆了,總之概念層出不窮。可是,回過頭來一想, 外賣還是那份外賣,單車還是那個單車,本質沒有變,單車並沒有變成摩托,只是冠上了“綠色,新生活方式“等一堆B格很高的概念。據說某單車的老闆前不久賣了辛苦建立的公司,外界估算1億到2.7個美金,帶著這筆錢要去“拯救地球”了。

筆者並不反對這種創新模式,相反我認為他的確改變了一部分人生活方式,因為這個世界有兩種創新,一種是模式創新,一種是產品創新,但是我們的投資人和創業者們,如果過度追捧,人人效仿,把有限的資本,有限的人才和智力,全部獻身到這些遊戲之中,只會造成產業的失衡,投資回報的不平等,以及資源的錯配;這樣的結果是,誰還會老老實實去做半導體,做醫藥,做大飛機,做汽車,做大型裝備這些實實在在的,被美國卡住咽喉的產業, 這些是百年大計,基業長青的行業。

你覺得美國會拿著一輛單車,一份外賣來跟中國打貿易戰嗎?

如果一個半導體博士生的收入還不如一個外賣公司普通員工,誰還會在半導體坐冷板凳呢?

奮鬥一生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到去世的時候貢獻了其一生的收入120萬,遠不如單車老闆幹三年的15億,而他們倆都是各自行業的佼佼者。

貿易戰之後的反思:比起外賣單車,中國更需要的是工匠精神

為什麼這樣?

因為哪裡賺錢,哪裡人就扎堆,房地產是,互聯網也是,過去互聯網可是除炒房之外,最熱鬧的行業,最典型的就是風投的走向了,單車來了,一開始一百多家公司扎堆,街邊佈滿各種顏色的單車,然後各種補貼大戰,洗牌的過程造成多少資源的浪費,但是風投可不管,砸錢一點不手軟。

反過來,我們再看看我們的風投圈是怎麼看待芯片的投資的,以下是著名投資人朱嘯虎近日在朋友圈的評論。

貿易戰之後的反思:比起外賣單車,中國更需要的是工匠精神

一句話解釋,就是賺不到錢唄,那還投什麼?

也許有人會說需要對戰風投只需要向錢看,不略產業的投資負責,基礎性的研究是高校和研究所的事情,那我們看看我們周圍的高校研究機構吧?

筆者有幾個博士畢業在做研究的同學,前不久一起喝酒向我聊了幾個故事:

故事1: 同學博士生導師,某985高校長江學者,整體見不到人,到處在外面跟人談合作拿商業項目,地下也有個博士,特別受器重,整體帶著到處搞外交,因為能喝酒!

故事2: 某高校教授,基礎理論研究,因為不涉及應用,各種走關係搞活動申請國家經費,拿了經費各種走賬到了自己腰包,完了帶著幾個博士寫幾篇論文,論文發表之後就束之高閣,論文靠數量。

這樣的故事是不是聽著有些熟悉呢,這還算好的,還有些叫獸是這樣的:

貿易戰之後的反思:比起外賣單車,中國更需要的是工匠精神

貿易戰之後的反思:比起外賣單車,中國更需要的是工匠精神

這不是個案,近年愈演愈烈,可見,現在的學術研究一片狼藉,烏煙瘴氣。

所以,你看到了,人才說我也要養活自己,還不如去互聯網討生活。風投說賺不到錢, 投資回報低。高校說,我要喝酒拉項目寫論文,有時間的話還想偶爾潛規則下女學生。

那誰來紮紮實實的做研究,長期堅持坐冷板凳呢?

2. 工匠精神

華為公司的創始人在過去2012的講話中就預料到會有今天的斷糧的風險,也就是現在美國斷供中興的芯片,以及安卓操作系統,而2年以前他在《2012實驗室講話》中就預料到了:

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是出於戰略的考慮,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Android系統不給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同樣的,我們在做高端芯片的時候,我並沒有反對你們買美國的高端芯片。我認為你們要儘可能的用他們的高端芯片,好好的理解它。只有他們不賣給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東西稍微差一點,也要湊合能用上去。我們不要狹隘,我們做操作系統,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樣的道理。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

可見華為早就防著美國這一手,並且已經提前做了一些技術儲備和戰略佈局。

而對於前面提到的互聯網的資源錯配的問題,任正非先生怎麼說的?

別那麼互聯網衝動。有互聯網衝動的員工,應該踏踏實實的用互聯網的方式,優化內部供應交易的電子化,提高效率,及時、準確地運行。”人無法拔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地球。

實體經濟賺錢很少,磨個豆腐兩分五,現在炒個房就幾十億,誰還去磨豆腐呢?虛擬經濟(互聯網),銀行啊這些只是工具。不能把工具當成了目的。

貿易戰之後的反思:比起外賣單車,中國更需要的是工匠精神

歸根結底,任先生的話還是強調,我們要有工匠精神,專心做好實業。看看他怎麼說的:

中國現在又冒出來很多企業,其實也跟華為一樣,也是專心致志做一件事的。一個人一輩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經很不簡單了,為什麼?中國13億人民,我們這幾個把豆腐磨好,磨成好豆腐,你那幾個企業好好去發豆芽,把豆芽做好,我們13億人每個人做好一件事,拼起來我們就是偉大祖國)

這個世界,哪一個產業不是靠幾十年如一日的紮紮實實的投入才能有成績:

1. 我們最不服的棒子的三星,80年代開發64K DRAM時,關鍵技術整整落後日本5年,堅持了兩代10多年,還一直都是虧損,直到90年代才慢慢盈利,並逐步打敗對手,直到現在成就了內存屏幕的幾乎壟斷地位,成為半導體第一廠家。

2. 日本的YKK,幾十年就專注的做拉鍊,年產拉鍊84億條,其長度相當於190萬公里,足夠繞地球47圈, 年營業額高達25億美元!日本還有個小公司研究螺絲釘,幾十年就研究一個螺絲釘,把螺絲釘做到不會鬆開。全世界的高鐵、飛機高速運轉的設備都用他的。

例子很多,德國,美國的,但凡在尖端科技和高端製造有成就的,無一不是如此;

我們前腳還沉浸在厲害了我的國,大國重器之類的驕傲和自豪的時候,後腳就被當頭一棒,用血淋的事實讓公知們開始反思差距,正視不足。

也許,這並不是一件壞事。

可關注微信公眾號: 櫻桃大房子, 獲取所有分析和觀點;


注: 本文是櫻桃的一位朋友的投稿,作者系500強工作十餘年的資深分析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