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重要評論」全面對接大灣區

「重要評論」全面對接大灣區

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到我市調研的指示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開拓創新,切實把鹿心社書記的指示精神轉化為做好梧州各項工作的強大動力,《梧州日報》將推出系列評論員文章,圍繞鹿心社書記對梧州新時代發展提出的新定位和新要求,動員號召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學習領會、全面宣傳貫徹鹿心社書記的指示精神,認認真真、踏踏實實抓好梧州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積極為梧州經濟社會發展鼓與呼,確保鹿心社書記各項指示在梧州貫徹落實到位,努力推動梧州實現高質量發展。

「重要评论」全面对接大湾区
「重要评论」全面对接大湾区

全面對接大灣區

6月5日至6日,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在梧州調研時指出,梧州連三江通兩廣,是廣西與珠三角距離最近、聯繫最緊密的城市,區位條件好,歷史底蘊深厚,一定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東融”戰略,全面對接大灣區。

鹿心社書記的論述高屋建瓴,亦十分切合梧州實際,體現了自治區黨委對梧州在新時代發展的殷切期盼。事實上,從地理位置上看,梧州全面面向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便利。從各方面往來上看,梧州與粵港澳大灣區各地區在人流、物流、資金流領域深度融合之勢日趨明顯。對接大灣區,之於梧州,已水到渠成。

什麼是灣區?灣區是由一個海灣或相連的若干個海灣、港灣、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經濟活躍區域,往往是生態良好的宜居宜業宜遊地帶,比“地區”更緊密、更融合、更開放、更突出海洋特徵、更順應“一帶一路”建設,合作領域也從經濟擴展到社會、民生等方方面面,將進一步模糊城市群之間的行政邊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資金融通、貿易暢通、政策溝通比以往更加複雜,對機制創新的要求更加多樣。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戰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將有力帶動泛珠三角區域發展,進一步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最大限度地推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暢通,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有利於梧州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接收大灣區的區域輻射帶動,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全面對接大灣區,梧州具有天然的優勢。梧州是西部省區中最靠近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素有“百年商埠”之稱,與粵港澳山水相連、文化相融、語言相通,是嶺南文化和珠江文化重要的發祥地,具有承東啟西的獨特區位優勢。近年來,梧州著力推進重點面向粵港澳的對外開放,創建了粵桂合作重要平臺,形成了粵桂開放合作新機制,基本構建了面向粵港澳的綜合交通體系。要切實把梧州的優勢發揮好,全面對接大灣區。

全面對接大灣區,必須在思想認識上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視。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認識是行動的指南。我們要充分認識大灣區建設對梧州發展的重大意義,有強烈的機遇意識和發展意識,以主動的姿態對接大灣區,把梧州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政策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經濟文化優勢,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全面對接大灣區,必須在項目承接、招商引資等實際行動上有所作為。要積極向東融合,全面對接大灣區先進生產力,緊抓東部產業升級轉移契機,加大精準招商力度,在基礎設施、產業項目、科技創新、文化教育、環保合作等方面謀劃和推進一批重點項目,抓實抓好項目落地建設工作,促進產業在轉移過程中實現升級。各級各部門要主動作為,加強與大灣區戰略銜接,制定具體的落實政策和措施,著力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行政服務效能,促進大灣區產業項目在梧州落地結果。

全面對接大灣區,必須在人才、技術、管理等各層次、各領域進行無縫對接。梧州要主動參與大灣區人才和技術交流合作,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建立健全人才引進培養和合理流動機制,促進梧州與大灣區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合理流動,全面加強政策法規、金融服務、信息網絡、物流服務等公共服務互聯互通,促進梧州在區域協調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爭當區域開放合作中的“排頭兵”“領頭羊”。

毫不動搖地堅持“東融”戰略,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抓住大灣區建設給梧州發展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借力發展,我們就能夠贏得開放發展的主動權,促進梧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