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說說“斜槓青年”與“佛系青年”

斜槓青年:

來源於英文Slash(英文“斜槓”之意),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例如:老張——作家/麵包師/攝影師/公益志願者......於是,“斜槓”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斜槓青年”的職業理想,據說是“自主的、多元化和有趣的,同時又能經濟獨立的生活。”這個解釋,我覺得很贊。應該是未來5-10年後的流行趨勢。哦,那時候將是00後們的天下。

說說“斜槓青年”與“佛系青年”

佛系青年:

佛系青年,網絡流行詞,含義是: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該詞據說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誌,該雜誌介紹了一位“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

例如:小張——自己的興趣愛好永遠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據說,“佛系青年”的三個口頭禪是——都行、可以、沒關係。

說說“斜槓青年”與“佛系青年”

斜槓與佛系的區別:

我覺得,它們分別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

斜槓——多元化、正面、積極,也就是通常的正能量多一些;

佛系——無所謂、淡然、釋然,儘管說不上負能量,但感覺偏向於消極一些。

說說“斜槓青年”與“佛系青年”

斜槓與佛系產生的土壤是什麼?

現在的新青年,大部分人的確不需要像我們當年一樣,考慮如何吃飽飯的問題。

因此,就逐漸分化為兩類:

一類有理想有目標,不斷利用良好的社會大環境,豐富自己,積極拓展生活的寬度,於是有了一系列的“斜槓”。如果放在職場,猶如:策劃師/項目主管/健身教練/網紅/cosplayer/跑馬/......

說說“斜槓青年”與“佛系青年”

另一類則充分的享受著社會進步所帶來的豐裕的物資回報,偏激一點的說,就是得過且過,什麼都不在狀態,什麼都無所謂,什麼都不走心。他們想當然的認為,這樣的好日子,還需要折騰個什麼。如此“佛系”,我總覺得是Foolish!

呵呵。隨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