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中国篮球裁判职业化到底有多艰难?姚明改革十年也难以扭转局面

本赛季CBA常规赛已落下帷幕,不同球迷会有不同的感受:是对广东队易建联孤军奋战的感伤,还是对广厦队胡金秋进步神速的喝彩,亦或是对山东队丁彦雨航持续爆发的祝福?广东外援无能,或拖累季后赛的进程;广厦球风偏软,或带来致命的伤害;山东进攻策略,或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成绩。CBA各支球队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这也是本赛季季后赛的看点。但有一个问题,可能是定时炸弹,那就是CBA裁判问题。尤其是本赛季,波及规模大、争议场次多、影响程度深,让球迷愤怒不已,让姚明受到牵连。于是,中国篮球裁判职业化被拿出讨论,篮球迷也一直呼吁,裁判职业化刻不容缓。

但是,多少人知道裁判职业化,有多艰难?我就给大家树立一下,有哪些因素制约了中国篮球裁判职业化。

中国篮球裁判职业化到底有多艰难?姚明改革十年也难以扭转局面

管理因素对的制约

第一,中国篮球职业联赛性质复杂、改革艰难。虽然这两年中国篮球开始管办分离,成立了CBA公司,让决定权交给市场。但是,原先的制度依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行政权力的持续运行,必然会影响中国篮球的职业化程度。职业体育是商业,业余体育是事业,这是职业体育与业余体育最本质的区别。联赛是裁判员提高、学习、将理论用实践的最佳场所,只有联赛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解决目前的裁判问题。

第二,联赛执法环境使裁判员面临多重压力。中国篮球职业联赛比赛现场,经常出现对裁判恐吓使用侮辱性语言。一旦裁判的判罚对主队不利,黑哨的声浪此起彼伏,严重时现场杂物纷飞,球迷随时有翻越栏杆进入场地的可能。有经验的高水平裁判会通过良好的心理素质释放压力,但年轻裁判抗压能力较弱,在担惊受怕的同时很多判罚会不自主的倾向主队。裁判在如此环境下,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地方媒体报道比赛不旦很少向观众普及基本篮球规则,让观众了解裁判的判罚依据,反而捕风捉影不断的将裁判问题扩大化,比赛一旦出现错误就宣传裁判员“黑哨”“业务能力差”,造成了群众对于裁判员认识错误和敌对情绪。中国篮球的内、外环境因素是实行篮球裁判员的根本阻碍,如果在职业化程度不高和执法环境干扰因素众多的情况下,贸然的对篮球裁判实行职业化,只会适得其反。

第三,裁判员的监督、约束制度不完善。曾经足球和篮球被并称为中国的第一运动,可随着发展,足球领域的“黑哨”事件造成了极为不健康影响使其被关注的程度和竞技水平下降了很多。从篮球传入中国的一百多年发展历程来看,尚未出现一起“黑哨”。然而围绕着中国篮球职业联赛的各种盘口博彩正逐渐升温。赌球与黑哨有最为直接的关联。由于篮球裁判员判罚的主观性、篮球进攻防守回合更多,靠着裁判员执法尺度的松紧拿捏、以及适度的判罚,可以让球迷感觉公正的同时控制比赛走向与胜负。美国有全面并独立地调查NBA的比赛管理体系,反观中国篮球职业联赛裁判员相当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

中国篮球裁判职业化到底有多艰难?姚明改革十年也难以扭转局面

经济因素的制约

第一,裁判职业化所需经济成本对实行裁判员职业化的制约。职业裁判属高危职业,对于职业裁判来说一次错判、失误可能是裁判生涯的终结。目前中国职业联赛裁判员都具有稳定的本职工作,拥有良好的福利与社保。实行裁判员职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仅靠目前的执法收入难以维持职业裁判的正常生活。中国篮球职业联赛裁判员每场比赛的税前收入为3000元,依靠执法职业联赛的报酬获得的年平均收入为2万元/人左右。裁判员在承担高风险、高压力、高劳动强度的工作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收益。按照中国篮协现行的裁判酬金,如果实行裁判员职业化,中国篮球职业联赛至少需要四五十名高水平裁判来应对现有比赛密度,以世界各国现有职业裁判员的收入相比较,仅支付裁判费用一项就将使中国篮球职业联赛资金预算承受巨大压力,因此按照现在中国篮协的工作重点和财政状况来看,还难以实现裁判员职业化。

第二,职业联赛盈利低、各俱乐部经营状况不良。

现阶段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经营收入来源主要有:广告、门票、商业赛事、球迷产品开发、俱乐部无形资产开发等收入。目前,职业联赛大多数的球馆座位在四千到六千之间,篮协规定主队必须给赞助商、裁判、客队球员等提供一定数量的球票,球队也会给冠名商有所回馈,这些赠票加起来数额一般会达到四五百张,俱乐部靠门票获得收益并不多。而球队打商业比赛需要获得中国篮协的批准,手续复杂、限制颇多。在球迷产品开发也仅限于球迷POLO衫、钥匙环、签名相片等小产品,获得的收益微乎其微。如果职业裁判所需巨大费用也从联赛目前盈利中扣除,只会让目前联赛的经营举步维艰。

中国篮球裁判职业化到底有多艰难?姚明改革十年也难以扭转局面

社会因素对中国实行篮球裁判员职业化的制约

第一,裁判员退休后的待遇与安置。如果现有裁判员转为职业裁判,那他们将失去现有稳定工作的所提供的各项保障。由于裁判工作需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以从容应对高速度下运动员进攻防守的各种动作,所以现行裁判员管理办法规定裁判员55岁退休,裁判退休后的待遇与安置是裁判员职业化必须面对的问题。综合国内情况来看,裁判员超龄后大多都转作技术代表。裁判员多年执法积累的经验、对比赛的预判和对赛场复杂情况处理办法是年轻裁判迅速提高的捷径,作为技术代表这一职业可有效的对年轻裁判进行指导。但同时选择转做技术代表也是众多高龄裁判的无奈之举,我国运动员、裁判员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裁判员的人身安全医疗保险等还得不到保障。养老金、退休工资、生活补贴和各项福利待遇、医疗和伤残保险这些都需考虑全面才会保证篮球裁判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第二,职业裁判工作具有高风险性。目前中国篮球职业联赛裁判员来说,75%以上正是体育教师和体育行政工作者、体育行政人员、军人和警察,本职工作已耗费了他们的大部分精力,同时生活中所要处理的琐碎问题和身体因素,只有很少一部分裁判可以全部完成中国篮协下达的执法任务。教师和公务员是“金饭碗”,是众人羡慕的稳定职业。职业裁判员要求这部分人员辞去现有工作,转而去承担具有极高风险性的裁判,纵使实行高薪政策,大多数裁判员也都会选择规避风险。

第三,体育法律法规政策与体育运动发展不同步。从裁判员的执法和权益看,必须有法律或制度树立权威与保护;裁判员的行为也需要法律的有力规范,从而避免裁判员的消极行为损害联赛健康发展。目前我国裁判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主要依据《中国篮球协会裁判员管理办法》,此办法虽为裁判员职业化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但仍不够全面。有关裁判员人身安全、违法行为界定与惩治办法、社会福利待遇保障方面落后于篮球运动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实行篮球裁判职业化。

中国篮球裁判职业化到底有多艰难?姚明改革十年也难以扭转局面

裁判员自身因素的制约

第一,裁判员英语执法能力较弱。面对外国运动员或篮球工作者,由于口语交流能力不强,一部分裁判员甚至抱着少说话少犯错的心理对于外籍教练的疑问、对比赛执法尺度的质疑不做解释与判罚。这很容易让教练员和队员对裁判执法的权威性产生质疑,裁判员不对教练员的疑问及时解释,不对队员一些错误动作进行描述和警告,会逐渐失去对比赛的控制,矛盾集聚一定程度,很有可能因判罚决定比赛胜负使教练员、运动员及观众难以接受。另外,英语作为规则和手册的唯一语言,要靠国内语言专家、体育专家的翻译出版再由裁判员学习,这样的过程势必延迟裁判员对最新规则的领会和掌握,裁判员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并着重的加强英语口语和交流。

第二,裁判员业务水平与世界篮球运动发展存在差距。裁判工作不单单的是技术或知识,它更是一门艺术。球迷可以从高水平裁判身上欣赏到判罚的艺术品味,从而欣赏到明星球员充满激情的精彩技艺。在中国篮球职业联赛赛场上,裁判员为了防止赛场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对于合理对抗、身体接触,违犯的有利无利原则、在比赛控制和比赛流畅中保持平衡的原则执行尺度不一。而CBA的外籍裁判在场上的判罚时机、判罚准度以及团结协作使得比赛异常精彩和激烈,受到广泛好评。错判、漏判是裁判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如何减少错误判罚符合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是每名裁判员工作的目标。

第三,裁判员职业道德意识亟需提高。篮球规则赋予裁判员很大的主观权利,有利无利的原则和篮球动作发生的隐蔽性高、稍纵即逝,靠着裁判员执法尺度的松紧拿捏、以及适度的鸣哨,可以让输球的球队哑口无言也可让球迷感觉非常公正。面对“主场哨”“人情哨”这一监管的灰色地带,加强对裁判员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的教育,充分发挥裁判员的自律及主观能动性,配合以完善的中国篮球协会、球队、媒体与观众多角度、多层面的监督和严格的法律约束才能真正的杜绝“主场哨”“人情哨”乃至“黑哨”的发生。

中国篮球裁判职业化到底有多艰难?姚明改革十年也难以扭转局面

总之,中国篮球裁判职业化,涉及面太广。大到法律法规,小到个人念头。要想真正的职业化,必须全面行动起来,就算姚明再聪明,改革决心再大,可调动的资源再多,那也不可能短时间内产生明显的效果。让姚明连任两届篮球主席后,裁判问题虽说没现在突出,悲观估计,但局面仍难以扭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