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時代楷模”是如何煉成的?——趙志全給你答案

“究竟怎樣才能辦好企業?辦好企業為了誰?企業家的價值在於什麼?”是當下每一個企業家都要解答的問題。

當很多企業面對改革艱難而等待觀望,急功近利的短視遮蔽了創新發展的眼光,貪得無厭地追求經濟利益無所不用其極,而一位沂蒙山區的企業家、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優秀的共產黨員,在他58歲的生命歷程中,卻一次次豎起獵獵作響的改革大旗,攻堅克難,捨己為企,心繫職工,直至最後倒在辦公桌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就是魯南製藥集團原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趙志全。


將一個只有19萬元淨資產、2萬元貸款起步,瀕臨倒閉的校辦小廠發展成為集位列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連續八年榮登山東省納稅100強榜的國家大型綜合製藥集團、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為14000多名企業職工解決就業,創建家園,帶來福祉,而12年來他卻飽受癌症折磨。

在遺留下的人事任命書中,指定了新的領導班子, 裡面沒有出現他任何親屬的名字,一如既往的秉公無私。

瞭解他的人,都說他是一個楷模。就是上面問題的答案。

“時代楷模”是如何煉成的?——趙志全給你答案

“為了企業的發展、職工的利益,不改革不行”

“提起趙志全,他一頭白髮,令人印象深刻,50來歲的年紀十年青絲變秋霜,每一絲白髮,都是改革之火的淬鍊。

1987年10月25日,在承包制風靡全國的背景中,郯南製藥廠成為臨沂地區首家公開招標承包經營的試點對象。年僅31歲的趙志全一舉中標擔任廠長。當時這家制藥廠賬面上只有19萬元淨資產和2萬元貸款,倉庫原料僅能維持3天,人心渙散,瀕臨倒閉。甫一上任,趙志全就大力推行人事制度、勞動制度、分配製度三項改革,走上”以改革為動力“的發展道路。

一起競標廠長的4人中,趙志全的目標提得最高。別人都是扭虧,唯有他提出”當年扭虧為盈、實現利潤20萬“的目標,並立下”到1991年實現產值1000萬元、利潤120萬元“的軍令狀。直到簽訂承包合同時,有領導還提醒他,訂得太高了,可以減一減。周圍有人議論,年輕人好做夢,摔幾跤就明白了。但是,趙志全義無反顧地在合同書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

改革的阻力難以想象。1988年春節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波給了這位剛剛上任一個月的年輕廠長泰山壓頂般的考驗。當時,一支由國家監察部、衛生部、醫藥局等四個部門聯合組成的調查組空降到當時的郯南製藥廠,調查組人數最多時多達一百餘人。那時,整個郯南製藥廠也就只有一百多位職工。原來,個別既得利益者在改革中受到損害後不斷寫匿名信,向上級誣告郯南製藥廠製造假藥,引起上級的高度重視。調查結果最終證明,趙志全是清白的。而這期間,趙志全頂住了巨大壓力,一邊接受調查,一邊與科研機構聯合搞新產品研發和市場調研,並很快地開發出新產品投放市場。

1994年前後,現代企業制度剛剛提出。乘著股份制改革的東風,趙志全將企業改組為山東魯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並在當年11月進一步推行分配製度改革,按勞分配,摒棄大鍋飯、平均主義的陋習。他的做法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對。當時,一位失去位置的幹部,在胡攪蠻纏無效後,竟朝趙志全家的陽臺開了一槍,以示恐嚇與要挾。

暴風驟雨的誣告與尖銳凜冽的槍聲沒有阻止趙志全的改革步伐,反倒激發出他一往無前的勇氣,”不管改革的路有多難走,我就認一個理:為了企業的發展、職工的利益,不改革不行。改革也許會失敗,不改革一定是死路一條。“趙志全如是說。

如今被魯南人反覆提起的”96決戰“,是魯南製藥改革發展史上走向市場的關鍵一役。1995年,受宏觀調控影響,銀行收縮銀根;同時,由於貨款回收不到位,工人半年發不出工資,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危機關頭,趙志全提出”以市場為中心“的業務首位意識,”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他在全廠員工面前立下”軍令狀“,自己每月僅拿200元生活費,完不成任務就自動辭職。為了拓展市場,他馬不停蹄地輾轉全國;之後再夜以繼日地與業務員分析研究市場,想辦法解決問題。開會經常到凌晨三四點鐘,會後,他便急匆匆趕往下一個地點。最緊張的時候,他九天時間跑遍了東北三省十八個城市。沒有時間休息,1米八的他便蜷縮在車後排座椅上湊合一下。

由於不分白晝地奔波,極度勞累的趙志全在下樓梯時不慎摔倒,造成腿部嚴重骨折。他僅僅去醫院打了石膏和繃帶,便強撐著回到會議室,繼續與業務員交流。96年12月,決戰到了最後的關鍵時刻,趙志全硬是坐著輪椅,讓工作人員揹著上了飛機,到市場前線召開決戰的總攻會議。石膏不能彎曲,他只好將腿搭在椅子上堅持開會。為了不讓業務員們看到自己的艱難處境而喪失信心,他總是在大家到會場之前先坐好,等到業務員散場後才離開。大家紛紛感嘆:”有這樣的老闆,我們怎麼能不拼著命地去幹?!“27年間,從承包制的探索、三項制度改革、股份制的確立到彌留之際的公司運行體制的確立,一頭青絲變白髮,趙志全攻堅克難的改革豪情卻絲毫未減。在他的帶領下,如今已發展為淨資產60億元的大型綜合性製藥集團,2014年上繳稅金8.2億元。

“時代楷模”是如何煉成的?——趙志全給你答案

改革的文化在魯南製藥顯得氣勢磅礴。每年10月25日,魯南製藥都要組織廣大職工參加的盛大活動,以紀念1987年的承包經營。那一天,趙志全一定會親自上陣,扭起大秧歌,帶著員工們載歌載舞。這是廠慶,也是改革者的節日。趙志全說,搞企業改革就是解決困難的,只要有膽量、有信心,什麼困難也擋不住我們。”不怕困難、挑戰困難、戰勝困難“的”魯南精神“,隨著企業的每一次改革而歷久彌新。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科技、人才是核心競爭力“趙志全生前審批的最後一個項目,是一個投資高達2億元的生物製藥科研項目。

2001年以來,魯南製藥平均每年科研經費的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例在7%以上,最高年份高達18%.如今走進新時代藥業,正對著公司大門的是高高聳立的科研中心;在它旁邊,那座矮小的辦公樓顯得分外單薄。

面對7%的科技投入,許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要把這麼多資金投在科研上?趙志全的回答很簡單: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科技、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廣納賢才,企業的發展才會有不竭活力。在魯南製藥集團的產品研發,經歷從中藥、西藥到生物製藥的綜合發展。企業的效益也在一次次新產品的突破中,再創新高。早在1989年,趙志全便與山東中醫學院合作,開發出了國內首創並獲得國際“金陵杯”金獎的新藥“銀黃口服液”,產品一炮打響,投產後年產值達3000萬元。1991年,氯唑沙宗項目的奠基揭開了魯南製藥中西藥兼產的序幕。2002年,魯南製藥又擴建新時代藥業子公司,步入生物製藥的新階段,從此魯南製藥集團成為集科研、生產於一體的現代化醫藥產業基地。

環保是趙志全另一塊始終堅守的陣地。2002年,在新時代藥業建設初期,趙志全就力排眾議,在環保方面立足高標準,投資3600萬元建造汙水處理中心,日處理汙水3000噸,使汙水達到淮河流域一級排放標準。2007年,他決定再投9600萬元建佔地達100畝的大型汙水處理站。2010年,他又投資1.8億元,建成了萬噸汙水處理站,並通過“淮河流域汙水治理項目”的環保驗收。2005年,他就專門招聘了1名博士、8名碩士,成立了“汙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中心”.

趙志全一直把人才看作是企業之本,為了招賢納士,趙志全一次次掀起薪酬制度改革的浪潮。甚至將科研人員的工資定得比老總還高。

1989年,趙志全推動公司實現從檔案工資到崗位工資的轉變,繼而實現計件工資。1994年,魯南製藥進行分配製度改革,高級工程師工資為5000元。2000年,公司規定博士月薪為8000元,碩士為3000元,這在當時的沂蒙山區可謂轟動一時。這種工資水平,哪怕在當時的北上廣也不遑多讓。2006年,公司還給每個博士免費配送了一輛嶄新的桑塔納轎車及130平米的住房。而趙志全收入是多少呢?我們找到了一份2002年9月趙志全的工資單:收入6002元,扣除水電費、房租等52.72元,實發工資5949.28元。

如今魯南製藥的技術骨幹生物藥物研究所所長劉忠博士與研究主管趙麗麗博士夫妻倆,都是不遠千里、背井離鄉來到沂蒙山區的。他們被趙志全惜才招致的故事,曾被傳為一段佳話。

2004年,從南開大學博士畢業的劉忠想象中的沂蒙山區便是窮山僻壤的代名詞,他甚至擔心到這裡能否吃得飽飯。然而到了公司,劉忠被魯南製藥先進的科研條件深深吸引。面試時,劉忠一進辦公室,趙志全便拉著劉忠坐下,說你來我這裡吧,你要什麼樣的科研隊伍我給你配,你需要多少科研資金我給你出!一個大企業的老闆能這樣看重人才,夫復何求?談起趙志全的知遇之恩,劉忠有無限感喟。

劉忠最後,不僅來了還帶了他的夫人,2005年底,妻子趙麗麗從中科院生化所博士後畢業,到美國亞特蘭大埃默裡大學工作並有機會獲得美國綠卡。趙志全答應拿出上億元為她成立生物催化試驗室。最終,她也選擇了魯南製藥。“趙總對新技術的敏銳的判斷力,令人欽佩,現在一些熱門的科研項目,我們早在五六年前就立項研究了,所以這讓我們在同行業內,總能高人一籌。”趙麗麗說。

2014年,劉忠獲得了“山東省五四青年獎章”,趙麗麗則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者獎章”.夫妻倆說,這些榮譽,全部要歸功於趙志全。

27年來,趙志全始終堅持尊重知識,重視科技人才的發現、引進與培養;注重深化產學研結合,重視培育企業創新型人才;注重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自主創新成果的源頭供給,形成了以科技帶動與經濟效益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模式。在他帶領下,魯南製藥集團完成了200多項研究課題,78個項目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省科技進步獎20項;申報國際、國內專利782項,獲授權專利452件,授權並維持有效專利數量居國內醫藥企業第二位;申請註冊商標1383項,獲註冊證1328個,“魯南”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時代楷模”是如何煉成的?——趙志全給你答案

“企業的責任是什麼?就是讓員工過上幸福生活”

在趙志全遺留的文件中,有一份與員工息息相關:企業分配製度改革方案。在彌留之際,趙志全仍然惦記著給公司的員工們再漲一次工資。

當今企業的責任是什麼?就是造福社會,讓員工過上幸福生活!怎樣當好共產黨員?就是幸福在後,吃苦在前,讓群眾說共產黨好--這是趙志全的直白理解。

在魯南製藥集團的員工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你不到魯南來,就不知道趙總對魯南人有多好。”這是他們發自內心的聲音。“像家一樣”是在魯南製藥集團採訪時,員工們異口同聲的形容詞。

早期做業務時,逢年過節趙志全便親自將禮品送到業務將士的家裡。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不能一一送達,趙志全就召開業務家長、家屬座談會,親手把過節費發到他們手中,安排車把他們送回家。每到年終放假的這天,臨沂市的出租車總是會傾巢而出,集聚在魯南製藥集團的門外,形成一番車水馬龍的景象。

趙志全說:“業務將士一年到頭在外求人,我們不能讓他們回來之後再求我們。”2008年,業務員雷建敏的妻弟做換腎手術。當時雷建敏出差在外,他的妻子在萬般無奈下找到了公司尋求幫助。趙志全二話沒說,動用了專門為救助困難員工設立的生活備用金,無償捐助了9萬元。

趙志全對普通職工關懷備至,而對自己和家人則十分嚴苛。職工感到趙志全與他們甘苦與共,吃的苦比他們還多。

企業家的薪酬是員工眼中的一杆秤。企業流行董事長為自己定多少是多少,而趙志全則說,“我的薪酬不能脫離群眾”.1994年11月前,公司分配採用檔案工資加獎金的方式,趙志全的獎金是在完成承包經營指標的前提下,按照職工平均收入的3倍再扣除其個人檔案工資後的金額予以獎勵。至於臨沂市委、市政府年終發給個人的獎金,他全部用於公司發展上。1994年11月,公司進行分配製度改革,討論到趙志全的收入時,全體員工一致要求至少要按照職工平均收入的10倍計算。趙志全則站出來表態,可以高於普通職工,但必須低於高級科研人員。最後,趙志全工資確定為職工平均工資的6倍。

誰也沒有想到,沂蒙山區最大的企業家,竟然沒有為自己置一套房產。趙志全之前的住所是一套使用面積僅40多平方米的舊房,客廳狹小逼仄,一張桌子擺下來,轉身的空間都所剩無幾。從1985年到2005年,他在這間舊房裡住了20多年,而職工們都先後住上了一百多平米的新房。直到最後房子面臨拆遷,他才和員工一起搬進了企業內部的新房。他先後6次放棄分房的機會,他說:“企業裡職工最辛苦,好房子應該讓他們先住;我是黨員領導幹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在他的帶領下,魯南製藥的領導班子成員也都是住著面積相當的老房子。

為了讓改革紅利更好地惠及員工,趙志全可謂“挖空心思”.自1999年至今,魯南製藥先後舉辦了16屆集體婚禮,不僅為在魯南製藥安家的新人提供免費的住房、發安家費,還為新人安排蜜月旅行。陣勢浩大的職工運動會,到現在已經連續舉辦了31屆。每年7月的廠區設備維修期,魯南製藥集團每一個員工都能夠享受一個月的帶薪休假,工資照常發,每人還有1200元的旅遊資金。元宵燈會、廠慶文藝晚會、職工歌詠比賽、職工技能比武等文體活動更是豐富多彩,趙志全走到員工中間,與員工共同慶祝節日。

這是趙志全一直努力營造的“和諧企業”:以人為本,尊重員工的價值。魯南製藥的廠歌叫《我們唱起歌,手拉手》,是趙志全親自作詞。“我們唱起歌,手拉手”、“為魯南富強多少人執著追求”的歌詞,或許便是魯南製藥和諧而充滿凝聚力的形象描繪。

回想當時挺身競聘廠長時,趙志全只有一個念頭:“讓所有的員工都能過上好日子。”多麼樸素的信念!在趙志全的邏輯裡,讓所有的員工過上好日子就得全心全意謀求企業發展,而企業發展得好了,就是實業報國的最好方式。在他那裡,個人、企業、國家是三位一體、融合為一的關係。國而忘家,公而忘私,成為了他的所作所為的最好註解。

27年來,趙志全始終把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殫精竭慮為職工謀求幸福生活,與職工同甘共苦、攜手並肩共創美好未來,用畢生心血履行了“依靠職工辦企業、辦好企業為職工”的諾言。實現了企業職工“工資水平不斷提高,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幸福指數不斷提高”的三大目標。

“唉,公司還有好多事,我還沒有做完哪!”

魯南的幹部職工們都說,趙總是為了企業的發展過度操勞而死的。

從2002年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到2014年撒手人寰,整整12年間,魯南製藥集團快速發展、新時代藥業崛地而起,趙志全卻在病魔陰影的籠罩下異常艱難地跋涉。

2003年春節之前,趙志全在上海做了開胸手術,術後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催問年後公司業務大會的事,當他拿著材料簽署意見時,黃豆大的汗珠一粒粒朝下滾。大年初六,尚未得到醫生同意,趙志全就執意趕回公司出席業務大會,那時沒有人能從他神采飛揚的外表下面看出他經歷過什麼!會後,他才放心地回到醫院繼續術後治療。十二年來,員工們始終被他融化人心的笑容矇在鼓裡,沒有看到些許悲傷與消極的色彩。

在給妻女的遺書中,他說:自己每一天都過得很艱難。然而,他從不願將這份艱難示人,只是默默地孤獨承受著一切。

“時代楷模”是如何煉成的?——趙志全給你答案

2014年5月3日,在參加完公司的業務會議後,因過度勞累,趙志全的身體每況愈下,出現了長期低燒、食慾不振、缺乏體力的症狀。那時,他走起路來已經異常困難,常常走幾步就要停下來歇一會,在他生命最後的半年裡,這位1米8的高大漢子體重迅速降至不足百斤。一位司機因換班一個星期沒有見到他,再見面時看到他已經瘦得跟之前判若兩人!這位司機心裡難受極了,跑到無人的角落裡大哭了一場。

一次,3歲的外孫女喊著“姥爺、姥爺”,蹦著跳著向他奔來。他高興地伸開雙手,想要抱一抱她。過去,趙志全總是能把外孫女輕而易舉地舉過頭頂,逗得她哈哈大笑。但這一次,他的雙手再也沒有力氣,他努力想要抬起來,雙手卻彷彿已經不屬於自己。趙志全長嘆一聲,不禁流下了眼淚。這是趙志全堅強的一生中,唯一一次流露出了脆弱和無奈。

趕到自己來日無多,趙志全更加忘我的工作,經常到深夜都不休息,在生命最後的那段時間,他確定了企業未來的發展宏圖和領導班子,一個沒有他任何親屬的領導班子,趙志全在生前沒有向新任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張貴民透露半點消息。從放在桌前的遺囑裡,張貴民才知道:自己已經肩負起帶領這個沂蒙山區最大納稅企業繼續前行的使命!而支持他的,是趙志全用畢生心血探索出來的一整套體制、機制和制度。張貴民自從93年大學畢業投身魯南事業起,從車間一步一個臺階,務實地幹起來的。他德才兼備,久經考驗,是魯南科技創新的領軍人物,也是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重點培養對象。貴民說,他與趙志全非親非故,受此重託,更感受到趙總崇高的品德和坦蕩的襟懷、對企業及員工的那份責任。

唉,公司還有好多事沒有做完啊。”趙志全的家人告訴記者,趙志全常常無奈嘆息,而眼睛卻深情地望向窗外的廠區。

2014年11月14日,沂蒙山區剛剛步入歲暮天寒的時節。費縣城郊的魯南製藥集團新時代藥業,已是深夜11點,趙志全仍然埋頭案前。當他用顫抖的雙手批閱完最後一份關於企業改革與發展的文件,想要起身休息時,卻在猝然而至的呼吸驟停中暈厥在辦公桌前。這一次,這位年僅58歲的中國製藥行業巨擘再也沒能站起來。23時57分。趙志全永遠離開了他深深愛著的魯南製藥。

溫涼河嗚咽,玉帶山含悲。

11月18日的告別儀式上,近萬人從全國各地乃至海外趕來。殯儀館的道路兩旁,神情肅穆的人們排起了長龍。寒風輕托起手中的挽幛、淚水沾溼了胸前的白花。“趙總,您好好休息吧!”“趙總,我們懷念您!”聲聲呼喚中,人群跟隨靈車久久不願離去,都想再多陪趙志全一程……“獻身藥苑偉業豐功垂千古,嘉行盛德高風亮節勵後人”.這幅輓聯道出了魯南人的心聲。趙志全病逝後,魯南製藥集團的發展局面穩定,這得益於他的人格魅力和高風亮節,得益於員工對他的無限愛戴。而他在魯南製藥點燃的改革火焰,正星火燎原。魯南製藥集團新任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張貴民和新的領導集體正在進行新一輪企業制度改革方案,並決心在未來的征程中不斷改革創新,逐步實現“上百年”、“過千億”,建設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綜合性製藥集團。

“做企業家,當如趙志全”.趙志全的離去,引發了人們對企業改革者潮湧般的討論。趙志全留下了27年來在魯南製藥集團以改革激發活力、以科技創新形成競爭力、以市場營銷形成影響力、以和諧文化形成凝聚力、以制度保障企業生命力的企業改革成功經驗,更留下了,以職工為本,以企業為本,以社會效益為本的赤子之心!毫無疑問,趙志全是一個清醒的、徹底的企業改革者!他展現出當代中國企業家的崇高精神世界,豎起一面當代優秀共產黨員企業家的旗幟。

“時代楷模”是如何煉成的?——趙志全給你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