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星球大戰8》下映,新“三部曲”跌跌不休,《索羅》壓力山大?

2月4日,公映31天的《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單日進賬不足10萬元,排位已經跌出前20名之列,累計票房最終定格在2.68億元。

《星球大戰8》下映,新“三部曲”跌跌不休,《索羅》壓力山大?

《星球大戰》止步2.68億

由此,《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成為盧卡斯影業被收購以來該系列在內地的最低值,僅相當於《星球大戰:原力覺醒》(8.25億)的1/3不到,甚至被《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的4.78億甩開。

在《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的國際排名中,國內院線的收成(4211萬美元)僅排在第6位,遜於英國(1.1億美元)、德國(8127萬美元)、法國(6432萬美元)、日本(6265萬美元)和澳大利亞(4634萬美元)。

由此在《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的全球版圖中,世界第二大市場的佔比下滑至“微不足道”的2.96%,相比《星球大戰:原力覺醒》(10.14%)和《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5.25%)持續縮水,凸顯迪斯尼推廣“星戰文化”的步履維艱。

《星球大戰8》下映,新“三部曲”跌跌不休,《索羅》壓力山大?

《星球大戰》系列海報

事實上,在1977年至1983年上映的《星球大戰》“正傳三部曲”,之前只能在網絡等非正規渠道流傳。但作為好萊塢頭號“銀河史詩”,《星球大戰》在以不可阻擋之勢橫掃全球,讓國內資深影迷對其翹首期盼。

直到1999年的《星球大戰前傳:幽靈的威脅》才首度引進內地,隨後“前傳三部曲”以3年一部的節奏登陸大銀幕,其中《星球大戰前傳:克隆人的進攻》的票房收於4500萬,而《星球大戰前傳:西斯的復仇》的全球佔比終於突破1%。

可以看到《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處於穩步的上升通道中,而《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爆炸性的開局曾一度令人驚喜,但隨後迅速疲軟的走勢便“現出原形”;《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作為“旁支”尚情有可原,但《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斷崖式”的下墜則不容忽視了。

《星球大戰8》下映,新“三部曲”跌跌不休,《索羅》壓力山大?

《星球大戰》系列票房

今年5月,《星球大戰外傳:索羅》將首度離開聖誕檔期,但同期有《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和《死侍2》等勁敵,加上拍攝期間爆出的諸多不利消息,《星球大戰外傳:索羅》肩上的壓力愈發沉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