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普及心理科學與建設健康中國

普及心理科學與建設健康中國

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普及推廣心理健康知識是提升心理健康工作質量和水平的關鍵路徑。我國社會發展進入了“新四化”進程,即經濟工業化、社會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生活數字化,亟需加強心理建設。我國心理健康普及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科普隊伍、內容、方式等方面仍存在較大侷限。科普隊伍要加強心理學職業工作者、科技傳播者與科學研究者的梯度整合,科普方式要促進資源共建共享以及與新媒體平臺的融合,科普內容要實現全生命週期的覆蓋和麵向需求的精準匹配。未來我國心理科學普及工作應努力實現知識普及、理念提升與行為改善的心理健康素養建設“三部曲”,著力完成以心理服務為核心的科普模式轉換。心理科學的服務應用是最好的普及,是對建設健康中國的有力推動。

1 健康中國:心理健康工作是中國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與保障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同時,我國也進入了“新四化”進程,即經濟工業化、社會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生活數字化。“新四化”將給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帶來重大而持續的影響。

心理健康的國民是社會健康發展的堅實基礎,我國國民健康問題當前所面臨的是一個新舊疾病並存、多種影響因素交織的複雜局面。我國還將在一定時期內存在收入差距較大、階層分化明顯的局面,這一局面已導致諸多心理與行為適應問題。

心理健康是經濟發展水平和運行質量的重要指標。關注心理健康不只是個體與公共健康問題,還涉及社會公民的個人權益和發展機遇問題,是衡量經濟發展水平和運行質量的重要指標。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必然建立在心理科學廣泛普及的堅實基礎之上。“知-信-行”理論模型是國內外健康教育領域通常遵循的工作原則,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建立心理健康信念、實踐心理健康行為是紮實開展心理健康工作的三步曲。

普及心理科學與建設健康中國

2 心理健康普及推廣工作已經取得的成效與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普及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體現在學校系統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形成規範、衛生系統精神心理工作逐步形成配套、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積極探索心理保障模式、學術團體和專業科普工作機構蓬勃發展、各種媒體傳播平臺積極訴求心理知識以及學科建設與專業人才隊伍發展迅速等方面。

然而,心理科學普及中尚存在一些關鍵性問題,具體體現在(1)科普工作主體以“科學家”為中心的傳統模式;(2)科普工作組織以“自上而下”的任務為主。(3)科普工作視角受到疾病模式的侷限。(4)心理科學普及仍然以單向知識傳播為主。

3 當前心理科學普及工作的重點

根據前期工作基礎和發展需要,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提出了當前心理科學普及工作的指導要求,重點做好“三結合、三加強”:(1)做好心理科學研究和科普實踐的結合,加強心理科普宣教產品的研發;(2)做好心理科普素材和傳播技術的結合,加強心理科普資源庫的建設;(3)做好專業人員和專業機構的結合,加強心理科普專業隊伍的建設。從科普內容、科普方式、科普隊伍三個方面提升心理科學普及能力與成效,真正促進全民心理健康水平。

3.1 科普隊伍實現心理學職業工作者、科技傳播者與科學研究者的梯度整合

當代科普不僅僅是科學知識從科學家向公眾的單向傳播,更加強調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具體體現在:(1)要進一步加強心理諮詢師、心理教師等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基礎培訓與教育;(2)首批 4 個全國心理學科科學傳播專家團隊已獲中國科協審批,未來將進一步加強各學科首席傳播專家的影響力及科普團隊特色建設;(3)科普隊伍是科技創新完整鏈條的重要力量。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應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加強對科普工作的重視,積極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實施政策,鼓勵和引導更多的科研人員積極參與科普工作。

3.2 科普方式實現資源共建共享以及與新媒體平臺的融合

科普資源的共建共享機制有效促進了主題科普活動廣泛而紮實地開展,推動了科普資源的開發與建設,未來心理科普方式要加強 5個方面工作:(1)建立一批優質的心理學科普公眾講座,以現場、視頻、微課等多種形式向公眾開放;(2)加強對門戶檢索網站心理學領域的科學詞條的編寫、修訂和補充,實現心理健康知識的快速高效傳播;(3)加大體驗式科普展項與產品的研發與推廣,增強與各地科技展館合作共建;(4)加強對心理學類圖書科普資源的推薦和分類工作;(5)增強心理學類影視科普資源的創作和策劃工作。

3.3 科普內容實現全生命週期的覆蓋和麵向需求的精準匹配

在實現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從以學科知識為中心向以用戶需求為中心轉移的過程中,就必須要考察國民對心理健康知識的需求點,針對不同年齡段人群心理科普的重點也會有所不同。中國心理學會根據中國科協圍繞《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1 —2015年)》中長期計劃的工作指導思路,從2013 年起組織多方專家並徵集各行業對心理學普及的需求,歷時3 年編寫完成《公眾心理科普綱要》。為專業工作者在傳播心理學的過程中提供了標準化、規範化的參考,結合具體需要用來指導心理科學在各行業領域的普及工作。

4 心理科學的服務應用是最好的普及

健康不能停留在理念,更重要的是投入實踐,同時體驗的積澱會進一步提升理念。講一萬句話不如做一件實事,面向公眾心理健康需求提供貼心、貼身服務是提高公眾心理健康素養的關鍵舉措。

心理科學的普及過程正是心理科學的服務應用過程。這一方面需要心理專業工作者切實轉化已有科學成果,真正尊重公眾需求服務到位;另一方面也對心理科學研究人員提出更高要求,只有把具體問題的機制原理探索清楚,才能指導公眾科學應對。心理科學的服務應用越廣泛、越為公眾所接收,心理科學普及就越有成效,心理科學研究發展的原動力就越強勁。

走出學術象牙塔,飛入尋常百姓家。服務應用是最好的心理學普及,必將有力推動實現健康中國的宏偉目標。

高文斌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主任、醫學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青少年心理健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標準委心理諮詢服務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更多科技前沿請關注“中科院院刊”微信公眾號:CASbullet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