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天山山脈上的蒙古族聖湖—賽里木湖

說起賽里木湖,我們總會想到這是北天山山脈上的一顆明珠,其實賽里木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也是大西洋暖溼氣流最後能夠到達的地方,因此有“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的說法。

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天山山脈上的蒙古族聖湖—賽里木湖

賽里木湖的天堂之美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而賽裡木(湖)是哈薩克語,是祝願、平安的意思;蒙古語稱“賽裡木淖爾”,意為“山脊樑上的湖”。位於新疆博爾塔拉州博樂市境內,緊鄰伊犁州霍城縣,湖面海拔2073米,東西長30公里,南北寬25公里,形似橢圓形,湖泊面積458k㎡,最大水深92m,儲水量達210億立方米,湖水清澈透底,透明度達12米之多。

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天山山脈上的蒙古族聖湖—賽里木湖

賽里木湖地理環境

賽里木湖是古絲綢之路北路的必經之地,自乾隆28年(1763年)起,清政府將賽里木湖列入需要每年都舉行祭奠的聖山神湖之一。湖區處於北天山山脈西段,緊鄰伊犁河谷,是中緯度盛行西風帶(西南風)的迎風坡,來自大西洋的水汽一路經過湖泊較多的歐洲和黑海里海後,水汽得到補充,再過地勢平坦的中亞到達北天山山脈(西北東南走向),受地形抬升形成充沛降水,年降水量達500毫米,且集中在4~8月,但此時西風帶也是強弩之末,無力再翻越高大的天山,所以處於西風帶背風坡的艾比湖就是典型的鹹水湖。

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天山山脈上的蒙古族聖湖—賽里木湖

賽里木湖的地形環境

賽里木湖四周北天山山脈環繞,並有查干郭勒冰川融水的坡面徑流流入,構成了封閉的高山盆地水系。湖水只進不出,損耗僅是湖面蒸發及少量滲漏,湖水pH值平均為9.0,屬偏鹼性湖泊,當然湖區西側由於有查干郭勒雪水融化補充,礦化度較低。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冰川融水增多,賽里木湖正在逐漸淡化,湖泊處於逆向演化階段。

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天山山脈上的蒙古族聖湖—賽里木湖

賽里木湖即伊犁河谷的三維地圖

根據地理中國雜誌與央視推出的《賽里木湖之謎》資料顯示:賽里木湖位於伊犁盆地谷地,是天山造山帶中的山間盆地,在二疊紀初,現今歐亞板塊雛形已成,新疆屬於已這一全球性巨型板塊的組成部分,隨著印度洋板塊的持續北移,特提斯洋逐漸封閉消退,最終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撞,質量較輕的印度洋板塊插入亞歐板塊下方,青藏高原隆起,形成一系列的褶皺山系,賽里木湖就是這些褶皺山系中地塊構造陷落形成的湖。

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天山山脈上的蒙古族聖湖—賽里木湖

古絲綢之路經過賽里木湖

深居內陸的賽里木湖能夠得到大西洋的垂青,獲得大量降水成為新疆明珠,不得不說是天山山脈的功勞,作為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山系和全球乾旱地區的最大山系,天山山脈以全長約2500千米,南北平均寬250—350千米的雄偉壯闊成為世界七大山系之一,培養了新疆獨特氣候環境,是南北疆名副其實的“父親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