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孔夫子:做人有三度,看看你有哪一度?(精闢)

孔夫子:做人有三度,看看你有哪一度?(精闢)

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矩指的是規矩,也可以說是分寸。

很多人辦事往往不懂得分寸,懷著一顆善良的心,卻好心辦壞事。

你本想去勸一下,讓兩個人都消消氣,和好如初。結果你掌握不好分寸,過多參與到人家家務事中,被人家反過來責怪你。

大千世界,古往今來,做事做人都離不開“分寸”二字,而人生中最難把握的也恰恰是“分寸”二字。

所以,懂得分寸很重要,什麼時候出手,以什麼方式出手,都會讓人有不同的感受,也是考驗你的智慧。

孔夫子:做人有三度,看看你有哪一度?(精闢)

說話要有度。

司馬遷在《史記·田叔列傳》中下筆不凡:“夫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也。”

……

人生在世 ,唯有鹹淡相宜、進退有度,把握恰到好處的分寸,方能體驗無窮的餘味。

說話亦是如此。老一輩人常告誡年輕人:“話別拿過來就說,掂量掂量再說。”

掂量,就是指說話的分寸,而最好的分寸,便是看破不說破。你說話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尺寸。抱怨的話不說,損人的話不說,涉及隱私的話不說。掌握說話的分寸,才能把握做人的尺寸。好好學說話,好好學做人。

孔夫子:做人有三度,看看你有哪一度?(精闢)

做事要有度。

提到杜月笙,讓人不禁拍手稱讚的便是他看透不說破的待人之道。

一代大師章太炎曾遇到了經濟上的麻煩,迫不得已拉下臉面請杜月笙幫忙。

杜月笙一個人親自偷偷跑到蘇州,一番無關痛癢的寒暄後,將一張錢票摺好,壓到茶碗底下,顧全了章太炎的面子。

其實,不僅對章太炎如此,杜月笙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能以他人最能接受的方式對其好。

即使幫助別人,也給足面子,讓接受幫助的人沒有被施捨感,更舒服,也便更易得人心。

孔夫子:做人有三度,看看你有哪一度?(精闢)

交往要有度。

曾在《孔子家語·卷二》中看過孔子借傘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們外出,眼看天要下雨,又沒帶雨具。

恰逢離子夏家不遠,便有弟子提議去子夏家借傘,卻被孔子阻止了。

因為孔子深知,子夏比較惜財,今天這傘,他不借,別人會覺得他不尊重師長,借了,自己又會心疼。

既然如此,就不要為難子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不應強人所難。

孔子看破了子夏的吝嗇,卻沒有說破他,反而理解和寬容他。

孔夫子:做人有三度,看看你有哪一度?(精闢)

與人交往,看透,是智慧。不說破,是心胸,再親近的關係也要保持距離,要懂得“禮讓”。不同場合不同環境對不同對象,看破了一切,卻依舊堅定地選擇維護他人不願展露的難言之隱。做一個真正的智者。

做飯講究火候,火候不到,眾口難調,火候一過,飯菜易焦。

作畫講究留白,畫作太滿,易生逼仄,空白太多,易陷空洞。

人生在世 ,唯有鹹淡相宜、進退有度,把握恰到好處的分寸,方能體驗無窮的餘味。

願你我既有“看破空花塵世”的智慧,又有心照不宣的體貼。

願你我都能抵達這種做人的境界。

喜歡文章的朋友們歡迎您關注儒釋道國學,這裡會不定時為您推送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