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和愛因斯坦比肩的物理學界,卻因為國籍被人誤會,真理都在不言中

《時間簡史》中說過這樣一句:朝向終點的永恆永遠彷彿無止境般漫長。

我認為這句話可不僅僅揭示著宇宙的奧妙,它還揭示了為什麼名家的求學路永遠持續到生命最後一刻。

因為終點永遠在前方,所以道路沒有長短之說;因為有所追求,所以永不疲憊。科學家和文學家,所以值得被人銘記的普通人,都是有自己的追求的,沒有顧忌,沒有人可以詆譭,沒有困難可以止步,正是他們精神上給世界的貢獻。

楊振寧,可以與世紀偉人愛因斯坦的成就比肩。他是前人基礎上再創輝煌的一人,是能夠在物理學界揮斥方遒的一人。他的不懈努力和刻苦研究,給他取得了在中國,在世界都矚目的成就,可是卻有人通過他的一些舉動提出了質疑,楊振寧到底做出了什麼貢獻?

和愛因斯坦比肩的物理學界,卻因為國籍被人誤會,真理都在不言中

天賦極高的童年

楊振寧出生1922年,他天賦極佳,十分聰穎,其母親在他4歲的時候,就開始早教的計劃。4歲便開始認字的楊振寧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便學會了一千多個漢字,比大多數上小學的兒童都要厲害。

楊振寧的父親同樣是文化素養極高的人,1928年,楊振寧的父親從美國迴歸,親自帶領楊振寧求學。同年,楊振寧跟隨父親前往廈門大學,讀小學二年級。次年又因為工作原因,楊家舉家搬遷至北京,居住在清華院中。

楊振寧的小學在廈門大學和清華大學兩所頂尖的學府氛圍薰陶之下,讓他自己也對學習有了更高的追求。可是因為七七事變和日本侵華戰爭的影響,楊振寧小學畢業之後,就處在了生活不穩定,需要四處搬遷逃難的條件下。他們迴歸了合肥,又逃難到香港、廣州,最終在昆明定居。

楊振寧的初高中生涯雖然插曲甚多,學習上卻是一點沒有耽誤。1938年,定居昆明之後,楊振寧剛好上高二。那一年,他參加了自主招生考試,並且順利通過考核,被西南聯大錄取。遵隨父親的意願,在西南聯大志願上,楊振寧報考的是化學系。

只是說,楊振寧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並且擅長的專業還是物理學,所以之後,又轉系到了物理學院。能夠整天和自己熱愛的專業打交道,自然是一件樂事。楊振寧在物理系本科畢業後,又連讀了物理學碩士,師從王竹溪教授。

1944年,楊振寧碩士畢業,涉足的領域也一直都是物理研究。他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上面都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直到1945年,奔赴美國留學,就讀於芝加哥大學。

和愛因斯坦比肩的物理學界,卻因為國籍被人誤會,真理都在不言中

加入美國國籍

他在物理研究學上面的貢獻就如繁星,不僅多而且每一項都閃耀!但是在1964年時,楊振寧卻宣佈加入了美國國籍,這一則消息迅速掀起了網友的熱潮。

中國獨立不久,身為國家的重要科學家卻在這緊要的發展關頭加入美國國籍,豈不是棄國家而不顧,典型的崇洋媚外?楊振寧出其不意的選擇被廣大的國民議論紛紛,引得大家嫉恨的同時,還被人質疑,楊振寧到底有哪些值得我們讚揚的貢獻?

其實,提出這樣質疑的,都是以偏概全,沒能站在楊振寧的角度思考局勢。楊振寧在物理學界的造詣和才華不僅有我們中國人讚賞,美國人同樣惜才。在社會背景之下,那時的美國研究資源確實比中國先進並且完善,更何況美國還極力的邀請楊振寧加入。審時度勢之下,加入美國國籍的確是楊振寧研究上最好的選擇!

我想,如果是我們任何一個人,把學問放在首要位置的時候,都會做出和楊老同樣的選擇。

正是楊振寧當時被人非議的選擇,才讓他能夠擁有最先進的研究方案和資源,助力他能夠取得如今這樣非凡的成就。每一件事情都有因有果,我們如今感念楊老,就不該再議論他的決定正確與否。

和愛因斯坦比肩的物理學界,卻因為國籍被人誤會,真理都在不言中

和摯友決裂

另外還有一件讓學術界吃驚的事,那就是楊振寧和真摯好友決裂的事件。

高山流水,有伯樂相陪。知己一人,人生足矣。楊振寧也有他自己的伯樂。

楊振寧的這名好友叫做李政道,二人不僅是感情上的知己,還是學術上面力均匹敵的知音。只是這樣完美搭檔的兩人,卻好景不長的感情破裂了。

楊振寧和李政道最初一起攜手,創造了不少讓物理學界都乍舌的佳績。強強聯手的組合也讓大家羨慕,甚至是他們所在的研究院院長都感嘆道:最喜歡看到的景象,就是楊、李走在普林斯頓的草地上。兩個人隨時隨地在一起做科學研究,不僅昭示著雙方友情的深厚,更多的是在昭示他們能夠創造的佳績還會更多。

他們的研究成果是矚目的,所以連帶著他們友誼也被人廣而知曉。之後兩個人的神秘決裂才會被這麼多的人感到惋惜和驚訝。

和愛因斯坦比肩的物理學界,卻因為國籍被人誤會,真理都在不言中

這對良人摯友在1962年的時候突然決裂,其中的原因沒有人知道。但是因為實在太過突然,學術界的猜測聲一直沒有停過,大家猜測是因為諾貝爾獎的名聲問題,也有人猜測是因為雙方太太的原因,眾說紛紜,楊振寧和李政道一直沒有出面解釋過。

楊振寧可以改國籍,可以和好友決裂,他也可以為祖國效力。

楊振寧的成就讓中國子民歎為觀止,大家都很期待楊振寧能夠迴歸祖國,為中國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楊振寧在美國,雖然處處的條件都是好的,但是仍舊思鄉情切,哪裡都沒有自己的家鄉溫暖。所以楊振寧最終還是在中國飛速發展,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趕赴回國了。

回國之後的楊振寧專注學術建設,迫不及待把自己多年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學子。他從未居功自傲,默默無聞的把畢生精血奉獻給祖國建設。之後,楊振寧還在中國製造高能粒子對撞機一事上為中國節省了一百億的開支。

高能粒子對撞機恰好是楊振寧的研究領域,他深知高能粒子對撞機的使命已經結束,中國如果這個時候製造這個,只會是勞民傷財!一句話,便阻止了一場徒勞無或的事業!

和愛因斯坦比肩的物理學界,卻因為國籍被人誤會,真理都在不言中

楊振寧對中國到底有何貢獻?他對中國的貢獻不止在節省的一百億中,還在如今中國發展的任何一個小細節之中!他是高瞻遠矚的科學家,也是最深愛國家的一位國民,他證明了中華兒女擁有大智慧,彰顯著中華民族的良好品德。以楊老為榜樣,受益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