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被“唱衰”的青春劇 :我們“佛喪”的青春,和劇裡偶像、勵志的不一樣

作者 騰訊傳媒 來源 全媒派(quanmeipai)

好不容易擺脫了前兩年“分手墮胎出國”的狗血套路,湧現出《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一起同過窗》等一批良心好劇,青春劇卻又陷入了新的泥沼,許久沒有佳作出現。即便是大牌如趙寶剛加上流量如鄭爽,合作出來的《青春鬥》,也像是一記啞彈,消失在零星的批評聲中。

本期全媒派為你深入青春劇的這盤衰局,看看被唱衰的青春劇背後,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01

《青春鬥》撲街,這屆青春劇堪比車禍現場

從奮鬥到青春鬥,趙寶剛也不懂90後

有青春三部曲(《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珠玉在前,趙寶剛再操刀青春劇,加上主角鄭爽自帶流量,《青春鬥》甫一開拍就賺足了觀眾的期待。

可惜,正式開播後,群毆、撕逼、車禍的大亂燉還是迅速勸退了大量觀眾。開播收視不足0.5,豆瓣評分4.7,《青春鬥》撲得有些慘烈,唯一出圈的內容,恐怕是女主角向真快樂奔跑的一張動圖。

被“唱衰”的青春剧 :我们“佛丧”的青春,和剧里偶像、励志的不一样
被“唱衰”的青春剧 :我们“佛丧”的青春,和剧里偶像、励志的不一样

如果說在《奮鬥》中,趙寶剛用一句“越被人嘲笑的夢想,就越有實現的價值”,巧妙地融合了主流價值觀和80後熱血方剛的小叛逆,讓drama的人設和狗血的劇情都顯得不那麼怪異,那麼從《青春鬥》來看,同樣的套路已經不適用於90後了。

被“唱衰”的青春剧 :我们“佛丧”的青春,和剧里偶像、励志的不一样

畢竟,這一屆觀眾看到一言不合推閨蜜下水、上街買避孕套被車撞、學霸考個第二就想自殺的情節,一定會毫不猶豫摁下關機鍵,或者打開彈幕開始吐槽。

《奮鬥》中有萬能的富豪親爹、講義氣的富二代朋友、瀟灑又有錢的閨蜜,於是主角怎麼作都有人兜著,怎麼撕逼都能大哭一場重歸於好,最後大傢伙一起懷念奮鬥時光,青春一片大好。

而對於90後來說,為講勵志強奮鬥,為賦煽情強撕逼,最後還要口號式地喊出“只要我們一直奮鬥,說不定哪天理想就實現了”的主題,這種套路,簡直每一步都踩在這屆年輕人的尷尬癌發作點上。

其實,《青春鬥》僅是冰山一角,從去年開始,青春劇的撲街頹勢就已見端倪。2017-2018年播放量破50億的青春劇中,豆瓣評分最高的《春風十里不如你》也只有6.2分,而即便是趕在鹿晗和關曉彤公佈戀情後上映的《甜蜜暴擊》,播放量雖高達78.14億,豆瓣評分卻只有2.7分,收視更是一片慘淡。

同樣播放數據超高的《夏至未至》,豆瓣評分也低至4.4;另一方面,口碑最好的《忽而今夏》播放量卻僅有18.71億。青春劇市場上,口碑與熱度齊飛的爆款已經許久沒有出現。

被“唱衰”的青春剧 :我们“佛丧”的青春,和剧里偶像、励志的不一样

注:播放量數據來自毒眸(ID:youhaoxifilm)

以上表格中所統計的僅僅是雖然口碑差但至少“有姓名”的青春劇,青春劇市場的中下段,還扎堆聚集著一大批口碑和熱度齊撲街的網劇。

網劇扎堆,霸總邏輯無處不在

《最好的我們》之後,青春劇憑藉其低成本高回報的特點成了製片方眼中的香餑餑,一大批網劇應運而生。青春劇市場看起來繁榮,仔細一看,霸道總裁文的邏輯卻還是無處不在。

霸道總裁邏輯換算到青春劇中,不外乎以下兩種:外冷內熱的學霸男主,或者運動型的熱血男生。總之,男主角一定有著某項超人的閃光點,或者學習逆天,或者有某項專長,對應瑪麗蘇劇中的“總裁”人設。

而最重要的是,他們不管是淡定冷麵系,還是熱情忠犬系,都一心一意只看得見女主,即“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必備元素。

不論是普通校園劇,還是融入了“音樂”、“懸疑”等元素的青春劇,剝開花樣百出的層層設定後,霸總邏輯支配一切。比如《八分鐘的溫暖》中無論女主角如何灰心喪氣甚至陰暗都能支持保護幷包容她的賀新涼。

《初遇在光年之外》中冷淡卻只對女主敞開心扉逐漸變得開朗陽光的計算機精英陸宇辰,《青春最好時》中外冷內熱的學霸男生許空凜,在堪比後宮大戲的校園女生勾心鬥角中一心一意地守護著女主角初音音。

被“唱衰”的青春剧 :我们“佛丧”的青春,和剧里偶像、励志的不一样被“唱衰”的青春剧 :我们“佛丧”的青春,和剧里偶像、励志的不一样

這些男主角們千篇一律地擁有好皮囊、好成績和款款深情,他們穿著校服演繹出不屬於十幾歲的淡定和優秀,好像全世界沒有他們搞不定的事。

至於這種完美究竟是為什麼?從來沒有得到過解釋。這些男主角從天而降,試圖為少女們送來一個又一個甜夢。這類的設定乍看一眼或許迷人,但實際上卻是披著校服的瑪麗蘇劇,讓青春劇逐漸走向失真。

強行煽情:總也打不好的懷舊牌

“懷舊”是青春片慣愛的玩法。從現實講起,一段音樂、一張老照片就能引出一段回憶,講述過去的青春故事。好像只要帶上回憶濾鏡,不論“青春”拍得怎麼樣,總有人為情懷買單。

總體來看,懷舊青春片在背景渲染方面做得很完整。《致青春》中女主角拿著插線話筒在舊式禮堂裡唱《紅日》,《人不彪悍枉少年》中女主騎著需要吭哧吭哧純手動打氣的二八自行車,還有幾乎每部懷舊片中都會出現的收音機、北冰洋、張國榮,和金庸小說。

被“唱衰”的青春剧 :我们“佛丧”的青春,和剧里偶像、励志的不一样

比起背景設置,懷舊片的劇情完成度卻總是難以令人滿意。一串長長的搖鏡頭過去,主角們就各奔東西迅速長大,多年後重聚,就立刻相顧淚千行,煽情的背景音樂一起,觀眾們還得靠著投射自我經歷才能勉強入戲落出兩滴淚。

比如口碑和票房完全反比增長的《後來的我們》,就因為“強行煽情”遭到不少詬病。符號化的北漂故事、生硬的轉折、莫名其妙的重遇,以及最後毫無代入感的煽情片段,都讓這部電影的口碑斷崖式下跌。豆瓣網友@俏皮面的評論很有代表性:“最後半小時你哭完我哭、我哭完你哭的觀感特別煎熬,結尾用親情來煽情好雞賊。”

被“唱衰”的青春剧 :我们“佛丧”的青春,和剧里偶像、励志的不一样

這大概是目前懷舊青春片的通病:靠佈景、背景音樂等外部元素強行煽情,靠販賣情懷得到一些觀眾的認可。模式化的操作套路背後,“青春”本身的故事卻講得生硬,塑料感滿滿。

02

回看舊時光:我們的青春不drama

青春劇此間的“衰局”,究竟是這個題材已經沒有好故事可講,還是劇方走錯了方向?也許,過去的那些好劇可以給我們答案。

從耿耿餘淮到舊時光:青春“全景”

近兩年,談及青春劇,《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和《一起同過窗》等劇成了繞不開的良心作品。這些青春劇為什麼能獲得口碑和熱度上的雙豐收,原著紮實、團隊靠譜之外,真實的青春“全景”也是一個關鍵。

同樣是講“奮鬥”,口號式的搖旗吶喊之後鏡頭一轉幾年後大家就夢想成真,遠不如餘淮那本寫滿數學公式的田字格動人;而要講青春期那些還不能稱之為愛情的感情,比起男主角深情又熟練的告白,餘週週送給林楊的那句“我祝你萬事勝意。

就是,一切都比你想象的,還好一點兒”,才更像是青春中真實出現過的話語;如果青春劇中非得設置一些矛盾衝突的話,比起被妖魔化的女生之間的勾心鬥角,文理分科時的糾結,才是我們真正為之“頭禿”過的大事。

被“唱衰”的青春剧 :我们“佛丧”的青春,和剧里偶像、励志的不一样

不強行勵志、不過分渲染,平靜地講述青春中那些“不重要的小事”,是這些青春劇能夠引起共鳴的一大原因。畢竟,我們的青春不drama,它原本就是一本流水賬。

“請回答”:我們“佛喪雙修”的年輕人

再將眼光放遠一些,韓國的“請回答”系列更堪稱是青春劇標杆。真實的佈景、溫馨的劇情和窩心的臺詞之外,人物塑造也是請回答系列的一大亮點。

現實生活中,林楊和週週或許還是少數,而《請回答1988》中的女主角成德善,就的確是萬千普通少女的代表了。不那麼漂亮,不那麼聰明,成績不太好,比起成績,更在意的是十七八的浪漫,和那些男孩子中到底誰才喜歡自己。

被“唱衰”的青春剧 :我们“佛丧”的青春,和剧里偶像、励志的不一样

《請回答1988》很精準地抓住了那些總是被有意無意忽略掉的青春期少年少女們的特質——“佛”和“喪”。熱血屬於少年漫,而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是觀看少年漫後偶爾熱血一把的普通人。

就像成德善同學,在下定決心要努力學習之後,會早早地起床吃早飯,元氣滿滿地告訴爸爸“我要去讀書室了”,然後在讀書室一本一本地將書從大到小碼好,筆盒裡各種各樣的筆也一根一根地擺好,再用圓規小心翼翼地畫一個標準的圓,再然後……陷入睡眠。

被“唱衰”的青春剧 :我们“佛丧”的青春,和剧里偶像、励志的不一样

從1988到現在,年輕人的“佛喪”氣質好像並沒有什麼改變,90後甚至更加明目張膽地“佛喪雙修”起來,所以“積極廢 人”等矛盾熱詞才能獨得年輕人寵愛,在社交平臺上收割一波又一波的流量。

被“唱衰”的青春剧 :我们“佛丧”的青春,和剧里偶像、励志的不一样

青春劇習慣於刻畫少年人的熱血、奮鬥、拼搏,好像非如此不能展現青春的風采。可大多數人的青春時光,恐怕沒有柔光濾鏡,也沒有力挽狂瀾或絕地反擊的勵志故事。真實的故事裡天光悠長,十幾歲的時候我們犯懶、倦怠,偶爾緊張,開開心心地浪費時光。

被“唱衰”的青春剧 :我们“佛丧”的青春,和剧里偶像、励志的不一样

剝離濾鏡,青春原本遼闊

青春的故事該如何講?這個問題永遠不會有完美的答案。

但在當前的青春劇市場中,我們期待著更廣闊也更輕鬆的表達空間。“勵志”、“熱血”、“煽情”的主題挾持了青春的定義,製片方們也竭力往這類宏大的意義上靠,反而讓青春劇在套路中失真。

青春中的男孩們未必都長著劉昊然的臉,但他給過的鼓勵同樣溫暖;友情也沒那麼drama,大部分人不會興師動眾地大撕一場,長期冷戰後又轟轟烈烈地抱頭痛哭再和好;我們也並不擅長大張旗鼓地“奮鬥”,除了偶爾打一針雞血激勵自己以外,大多數時候我們俗氣又傻氣,過著“佛喪雙修”的生活。

被“唱衰”的青春剧 :我们“佛丧”的青春,和剧里偶像、励志的不一样

或許,青春劇不需要硬凹勵志、強行煽情,更沒必要靠想象臆測編一個轟轟烈烈的奮鬥故事去向青春要“意義”。

剝離濾鏡、破除套路之後,青春原本鮮活且遼闊——它包容我們的佛和喪,也包容我們偶爾的雞血和瘋狂,甚至,它包容我們“無意義”,以及即使“無意義”,也還能是主角的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