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探索海豐八都和潮州八邑的淵源,瞭解海陸豐與潮汕的關係

瞭解海豐八都和潮州八邑,你就基本上了解海陸豐和潮汕的關係

海豐八都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建縣:海豐縣

北宋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海豐縣置八都:興賢、楊安、金錫、石塘、吉康、坊廓、石帆、龍溪,

(包括了現在的汕尾城區、海豐縣、陸豐市、陸河縣以及惠來、普寧、揭西的部分地區。)

探索海豐八都和潮州八邑的淵源,瞭解海陸豐與潮汕的關係

嘉靖三年(1524)海豐劃出龍溪都合置惠來縣,由此古海豐少一個都:龍溪都

雍正九年(1731)海豐劃出石帆、吉康、坊廓3都置陸豐縣,由此古海豐僅存興賢、石塘、楊安、金錫4都。

從此海豐與陸豐對外合稱海陸豐地區

探索海豐八都和潮州八邑的淵源,瞭解海陸豐與潮汕的關係

1965年劃分陸豐五雲人民公社(五雲鎮)歸揭西縣,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在原海豐、陸豐兩縣的行政區域上設置地級汕尾市,並析海豐縣南部沿海的汕美、紅草、馬宮、東湧、田墘、捷勝、遮浪7鎮建置城區;設陸豐縣北部山區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護、南萬、東坑等8個鎮設置陸河縣。

汕尾市管轄汕尾城區、海豐縣、陸豐縣、陸河縣。

探索海豐八都和潮州八邑的淵源,瞭解海陸豐與潮汕的關係

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陸豐撤縣建市(縣級市),即陸豐市,由省政府直轄,委託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

現在對外說的海陸豐指的就是整個汕尾市,包括汕尾城區、海豐縣、陸豐市、陸河縣。

潮州八邑

潮州八邑,也稱潮州八陽,廣東潮汕地區代稱,是今潮汕三市(汕頭、揭陽、潮州)和豐順縣,均是從宋元潮州三陽析置,是指潮州府下轄的聚居潮汕人的海陽縣(今潮州市潮安、湘橋2區)、揭陽縣(今揭陽市榕城、揭東、揭西2區1縣)、潮陽縣(今汕頭市潮陽、潮南、濠江3區)、澄海縣(今汕頭市澄海、金平、龍湖3區)、普寧縣(今揭陽市普寧市)、惠來縣(今揭陽市惠來縣)、饒平縣(今潮州市饒平縣和汕頭市南澳縣)和豐順縣(今梅州市豐順縣)8縣,亦是今潮汕三市和豐順縣本地居民的來源地。

潮州八邑隸屬潮州府,地理相連、歷史相承、文化相同,故合稱潮州八邑,非僅指現潮州市,是現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和豐順縣。

潮汕地區自古是一個城市政區,歷代隸屬潮州府,當代原來隸屬汕頭市, 1991年汕頭市分治為今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即潮汕三市。潮汕三市處於粵東地區的中心區域,粵東的核心地帶,自古經濟發達,商貿繁榮,文教鼎盛,是潮汕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之地。

探索海豐八都和潮州八邑的淵源,瞭解海陸豐與潮汕的關係

潮汕名稱來由

“潮州”名稱起源於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1年)以原義安郡地設置的潮州。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復”之意 [13] ,潮汕在隋、唐、宋、元、明、清、民國初歷代名稱潮州,今港澳臺和海外仍稱潮汕為潮州。

“潮汕”名稱起源自中國近代第一條民營鐵路潮汕鐵路1904 年的興建,廣為人知自1907年孫中山領導的潮汕黃岡起義,廣為使用是在1991年原汕頭市分治為今汕頭、潮州、揭陽三市之後。

古潮州在歷代發展中,析出了潮州八邑和嘉應州(今梅州市),鞏固了潮汕民系,奠定了今梅州市的格局。

南齊永明元年(483年)義安郡析海陽縣地置程鄉縣(今梅縣)。

小記:

汕尾方言:福佬話(閩南語、學佬話)、客家話、粵語、佔米話、軍話、畲語等。

海陸豐地區的飲食習慣與閩南接近,汕尾市約265萬人使用海陸豐話(屬閩南語,俗稱福佬話、學佬話、鶴佬話),主要分佈於城區、海豐和陸豐大部分地區。根據其口音特點,可分為8個聲調片和7個聲調片兩大片,有海城話和東海話,陸豐東部三甲(主要是甲子鎮、甲東鎮,甲西鎮小部分)地區通用相近惠來話。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縣區域廢都約,實行鄉鎮建制。

期間在1958年-1983年海豐縣屬汕頭專區管轄25年,

1983年9月至1988年2月屬惠陽專區(惠州)。

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在原海豐、陸豐兩縣的行政區域上設置地級汕尾市,

由於海陸豐長達1000多年屬於惠州府(博羅)管轄。因此在海外的汕尾籍華僑,常常加入惠州十屬會館,包括海豐、陸豐、歸善、紫金、龍川、連平、河源、博羅、新豐、龍門等十個縣,汕尾海陸豐人沒有加入潮汕會館(潮州)是有歷史原因的。從行政區劃上看,海陸豐長期屬於惠州府管轄;從方言上來區別,海陸豐方言跟潮汕方言近似,兩者都是閩南語系,兩者大部分人的祖先是從閩南(漳廈)遷移過來的,傳承的都是閩南文化,兩者屬於兄弟關係。現在各自發展成潮汕文化與海陸豐文化,即有現在講的潮汕人與海陸豐人。

從歷史上角度上看,可以說海陸豐人是惠州府人,但不能說海陸豐人是潮汕人(只能算兄弟關係)

但從民系角度上看,惠州是客家系,其實跟海陸豐的閩南系沒半毛錢關係(語言更是雞同鴨說)

探索海豐八都和潮州八邑的淵源,瞭解海陸豐與潮汕的關係

閩南人是漢族的一個民系,他們主要分佈於福建漳州、泉州、廈門、龍巖,廣東潮汕、海陸豐、雷州半島,臺灣大部分地區,海南大部分地區和浙江溫州東南部。所說的語言是屬閩方言的分支方言稱為閩南方言(閩南話);閩南方言的次方言也相當的複雜分為漳州話、泉州話、廈門話、龍巖話、潮州話、海陸豐福佬話、雷州話、海話、臺灣話、海南話等,其中只有說漳州話、泉州話、廈門話、龍巖話和臺灣話的居民能溝通。

閩南方言是全國八大方言之一。它分為幾個次方言:

廈門話區:廈門、金門、同安。

泉州話區:泉州、石獅、晉江、惠安、南安、永春、德化、安溪等八個縣市。

漳州話區:漳州、龍海、漳浦、雲霄、東山、詔安、華安、長泰、平和、南靖等十個縣市大部分。

龍巖話區:龍巖市新羅區部分、漳平市部分。

大田話區:大田縣部分、尤溪縣的小部分。

海陸豐區:廣東海陸豐(汕尾市、 陸豐市 、海豐縣)

潮州話區:廣東潮汕(揭陽市、潮州市、汕頭市、豐順縣的湯南鎮、湯坑鎮、留隍鎮)

雷州話區:廣東雷州半島(雷州市、遂溪縣、徐聞縣等)

海南話區:海南島東北沿海、東南沿海、西南沿海一帶。

潮汕與海陸豐的建築更是堪稱一致的閩南風格

探索海豐八都和潮州八邑的淵源,瞭解海陸豐與潮汕的關係

探索海豐八都和潮州八邑的淵源,瞭解海陸豐與潮汕的關係

潮汕地區稱呼的“紅頭船”,其實是與海陸豐港口的本地商船一樣,都是從事遠洋商業貿易的運輸船隊。

探索海豐八都和潮州八邑的淵源,瞭解海陸豐與潮汕的關係

隨著海陸豐商幫的崛起,汕尾籍的商人融入潮汕商會的一份子

例如成立於2010年1月的深圳潮汕商會就是代表潮汕四市(汕頭、潮州、揭陽、汕尾)

探索海豐八都和潮州八邑的淵源,瞭解海陸豐與潮汕的關係

部分資料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