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足協向6家中乙俱樂部發出“升級”邀請,強推中甲擴軍合適否?

 中國足協在4日向6家中乙俱樂部發出了《提交2020職業聯賽遞補申請及相關材料的通知》,新賽季中甲聯賽從原本的16隊擴充到18隊,看來已經不可避免。

  疫情兇猛、多隊退出,國內職業聯賽正遭遇“寒冬”,在這種大環境下足協為了擴軍而從中乙“拉人上車”,自然受到不少質疑:現在強推擴軍,合適否?

中國足協向6家中乙俱樂部發出“升級”邀請,強推中甲擴軍合適否?

圖說:中國足球協會 網絡圖

多家退出


  此前,隨著上賽季中乙聯賽前三名瀋陽城市建設、成都興城、泰州遠大升入今年中甲,而中甲降級的僅有上海申鑫,足協也湊齊了18支球隊。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兩支通過附加賽保住中甲資格的四川FC和遼足,都出現了經濟困難,不出意外很難參加新賽季中甲。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廣東華南虎俱樂部身上,這支坐落於梅州的俱樂部也在2月宣佈解散。

  不僅如此,連中超的天津天海俱樂部目前也陷入嚴重困境,這就使得上賽季降入中甲的深圳佳兆業可能要遞補重回中超,等於中甲又少了一支球隊。

  為此,足協向蘇州東吳、江西聯盛、四川九牛、崑山FC、武漢三鎮、河北精英這6支上賽季的中乙球隊,發出了遞補“上車”的邀約,並要求這些計劃內被拉上“中甲大巴”的小球隊,向足協提交之前兩年的財務報表、上賽季的俱樂部工資獎金髮放與經營開發情況,以及其他軟硬件配置情況,從中篩選具備遞補資格的球隊。

  如此看來,中國足協在國內低級別球隊經營艱難的時刻,仍保持著讓中甲擴軍的決心。

諸多問題


  為何如此推崇中甲擴軍?按照足協方面先前的說法,是為了“加固職業聯賽金字塔結構”、“給更多足球從業者擴大實戰機會”、“擴大國內足球人才普及面”。但在圈內不少人看來,此時強推擴軍,將面臨一大堆問題。

  首先,在中國足壇投入水漲船高、越來越燒錢的大背景下,日益增長的職業俱樂部運營成本,讓中甲、中乙的俱樂部們過得很累。有的小球隊“混混”中乙還行,畢竟中乙聯賽不能使用外援,這意味著他們能節省下一大筆開支。一旦升入中甲,投入要成倍增加。

  那些搭上了中甲“大巴”的小俱樂部,很有可能在新賽季也會面臨資金方面的問題。這並非沒有先例,四川FC在中乙時為了衝甲大手筆不斷,但升入中甲之後便一直被爆出欠薪等資金問題,儘管最終順利參賽,但本賽季結束後還是難以為繼宣佈解散。看似是“喜事”的升級,反而成了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其次,忽視目前中甲俱樂部的惡劣生存環境,繼續擴軍的做法,很可能會在新賽季滋生更多“退出欠薪”現象,到頭來損害的還是中國足球的形象、中國球迷的感情、職業球員的利益。

  另外,按照現有的擴軍計劃,中甲很有可能一下子迎來6支上賽季的中乙球隊,對於聯賽的精彩程度以及賽事質量,也將不可避免地產生影響。

  同時不能忽視的是,受疫情影響,新賽季的中超中甲聯賽何時能開幕都是個未知數,在時間大幅縮水的情況下,賽程必然會嚴重壓縮。16支球隊想要好好踢完都夠嗆,擴軍到18隊無疑會出現更大的衝擊。

  既然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具備,此時暫停擴軍計劃、等待更好時機,是不是更加合適一些呢?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關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