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唐僧到底有多可恨?豬八戒沙僧隱藏實力,孫悟空差點和他鬧翻

當代中國人對於《西遊記》的印象基本都來自86版央視連續劇,劇中主人公唐僧是大唐帝國欽差的取經項目帶頭人,他帶領著三個徒弟歷經十萬八千里跋涉和九九八十一難,最終達到靈山取得真經。唐僧雖然手下只有三個徒弟和一匹馬,但也算是這個團隊的領導,很多看過電視劇《西遊記》的觀眾都說,唐僧要是在當代那絕對是個好領導。第一,他不貪財,西行一路上抄了那麼多妖精的洞府,金銀財寶從不染指,不是一把火付之一炬,就是捐給當地人謀些福利。第二,不好色,西行路上,那麼多美女都主動想和唐僧結婚,唐僧依然意志堅定,守身如玉。要知道,現在多少高官都因為“色字”才一步步墮落入貪腐的深淵。第三,唐僧是個有著崇高信念和執著追求的人,取經團隊的徒弟們拼命取經是為一己之私,救贖罪孽,而唐僧則是為了完成唐王使命,解救普天眾生。

按說以上這些都是唐僧身上最閃光的優點,一點都沒錯,可這些只能說是唐僧成為一個好領導的基本素質,靠著這些只是佔領了道德上的制高點,但想要真正能具備卓越的領導力,自如的指揮一個團隊,讓團隊的成員能死心塌地的跟著自己,還差著十萬八千里。

唐僧到底有多可恨?豬八戒沙僧隱藏實力,孫悟空差點和他鬧翻

熟讀《西遊記》的讀者應該可以分析出,唐僧在取經的過程中,和這三個徒弟一匹馬一直不是很和諧,挖掘一下唐僧內心的潛臺詞,他這個領導當的很憋屈:

第一,總覺得徒弟們工作不夠認真和高效,各種偷懶和疏忽,讓唐僧一次次讓妖精擄走,那叫一個刺激。

第二,永遠覺得徒弟們懷有二心,毫無忠誠度可言,大徒弟一言不合就輪棒子打師傅,剩下兩個徒弟有事沒事就分行李。

第三,總是找不到振臂高呼,一呼百應的感覺,剛剛有點自認為英明的決策,總會被徒弟們各種懟和挖苦。

總之,徒弟們對於師傅一次次被抓都見以為常。孫悟空一路打怪升級,變成了走形式,能打就打,懶得打就請救兵打,毫無當年大鬧天宮的豪邁氣概。豬八戒則是奸懶饞滑,沒事就靠拍馬屁混日子。沙僧更是玩深沉,麻木不仁。

那麼問題來了,是唐僧身上什麼原因才讓徒弟們產生了這樣的惰性和喪失了忠誠度了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唐僧當領導的致命硬傷。

唐僧到底有多可恨?豬八戒沙僧隱藏實力,孫悟空差點和他鬧翻

第一,成績都是領導的。

整個團隊的利益分配從組隊的一開始就存在分贓不均,是團隊存在的重大隱患。我們都知道唐僧是如來的二弟子金蟬轉世,內定的領導,唐僧啥也不需要幹,只要到達靈山就會封佛,這是觀音菩薩在水陸大會上親口承諾的。而三個苦逼的徒弟則不然,被觀音勸導加入取經團,只是承諾可以贖罪,得個正果,尤其沙僧,只是免了萬箭穿心之苦,到靈山以後的收益連句話都沒有。如果唐僧聰明一點,知道自己沒本事沒能耐,那麼報著一種欣賞和信任態度對待徒弟們,可能更會讓徒弟們增加信心和忠誠,可唐僧收了這三個帶前科的徒弟就把自己當成了他們的救世主,對待徒弟非打即罵,耍領導脾氣,沒事就要念念緊箍咒,再不就拿辭退員工嚇唬人,讓來沒尊重過下屬。他認為徒弟們都是跟著自己混飯吃的跟班,這個取經任務的核心只有自己。像這樣只要有成績就是領導的一支團隊,勢必會讓下屬找不到存在感和成就感,誰又肯賣力氣呢。直到女兒國,徒弟們才藉著女兒國國王的光,在通關文牒上有了自己的名字,形式上算有了備案,大家這才放下心來認為不會白忙活一場。尤其到了真假美猴王這集,孫悟空都撂挑子了,要不是佛祖親口允諾悟空成佛,打死悟空也不會再保唐僧取經了。

唐僧到底有多可恨?豬八戒沙僧隱藏實力,孫悟空差點和他鬧翻

第二、錯誤全是下屬的。

唐僧作為團隊的領導,包攬了所有取經成績的光環,可對於錯誤卻從來都是推的一乾二淨,不是埋怨這個就埋怨那個,尤其孫悟空,簡直就是唐僧的背鍋大俠,只要有壞事,就拿悟空來頂缸。這種把錯誤往下屬身上推的事,唐僧沒少幹,原著中舉不勝舉,我們就撿一段最經典的故事來回顧一下,那就是真假美猴王這集孫悟空打死山賊這段。唐僧自己騎馬瘋跑遇到山賊打劫,撒謊說自己沒錢,徒弟身上有錢,就把危險轉移給了悟空,結果悟空因為救唐僧,將山賊都打死了。可唐僧不但不領情,還對悟空百般責難,最經典的是假惺惺的給山賊安葬,誦經超度。嘴裡唸叨,我姓陳,他姓孫,與我無關,你們死了到閻王那裡告示告狀,就告孫悟空。常言說:“幹活越多,犯錯越多,啥都不幹就沒錯可犯。”看看唐僧這幅又虛偽有沒有擔當的嘴臉,以後誰還敢替他賣命呢?

《西遊記》小說裡經常提到一個哲理,靈山就在腳下,只要明心見性,即到靈山。可唐僧取經原計劃三年就返回,誰成想這一去就是十四年,還處處充滿艱辛和危險。這跟唐僧沒有帶好三個徒弟有直接關係,就是因為員工與領導的矛盾重重,不能上下齊心,才多生出魔障,而產生磨難。唐僧的失敗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淺顯的道理,當出現錯誤時,領導要以身作則有擔當,而分配利益時,一定要先考慮團隊成員,這樣才能帶出一隻高效、忠誠的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