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看過這部電影,才真正懂得什麼是“方寸之間,自有天地”

沖田修一的電影有種神奇的魔力:那些看似平平無奇的生活,在他的鏡頭下被表現異常生動,且有野趣。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延續了沖田修一慣常的風格,平淡劇情中,穿插奇妙笑點,意味深長。

豆瓣評分8.3。扮演妻子的樹木希林,憑此電影,獲得第43屆報知映畫賞最佳女配角。

這是一部傳記電影,以日本畫壇的傳奇人物熊谷守一作為原型。熊谷守一出身富商之家,卻不想繼承父業,只想畫畫。前期畫風粗放,被稱為野獸派畫家。後來經歷了三個子女的死亡,畫風變得質樸,接近抽象繪畫風,被稱為“藝術世界的隱士”

看過這部電影,才真正懂得什麼是“方寸之間,自有天地”

76歲那年患了輕微腦卒中,落下了不能長時間站立的後遺症,打那以後,他便宅在家裡,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自家的院子,一直到他96歲去世,整整30年,從來沒有出過院門。

這部傳記電影沒有涉及到他的前半生,只是攫取了他在94歲那一年的某些生活片段,吃飯,在院子裡閒逛,看蟲子,看魚,看鳥,看螳螂。從日常取材,穿插各式來客到訪,呈現出熊谷守一的晚年生活。凡塵俗事絡繹不絕,他卻能夠三十年如一日,守著一方院落,對自然和精神世界保持高度專注。

看完這部電影,我最大的感覺就是:“慢”。大量固定機位的長鏡頭,呈現出慢的生活節奏、慢的生活哲學。這種“慢”的感覺,來自於電影背後的三種日本美學。

1、一期一會

“一期一會”這個詞來源於日本茶道,意思是,一生僅有一次機會。茶人懷著“難得一面,世當珍惜”的心情,鄭重對待茶會上的人們。後來“一期一會”慢慢演變為日本獨特的審美意識。

黑川雅之在《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中寫道:

“這個理念的精髓是:眼前,這個瞬間,與這個人的關係,就是值得珍惜的一切。”

一期一會,強調“心念在當下”,你和眼前的人/物相聚的這一刻,不會再重來。所以要珍惜眼前這個人和這個物,這個地方,這個時刻。而不必去管過去和未來。

電影開場,一家人吃過早餐之後,守一要去院子裡的水池走走。從門口到水池,短短几分鐘時間裡,守一遇見了綠葉、黑蝴蝶、白貓、游魚、螳螂、石頭,每一場遇見都是無法重來的“當下”。

  • 他問綠葉:“你們是一直都在這裡嗎?”
  • 追在白貓屁股後面,可惜腿腳不便,走了幾步便氣喘吁吁。
  • 跟樹枝上的螳螂大眼瞪小眼。
  • 蹲在地上看螞蟻群搬運食物,正看得入神,忽然一陣風過,傳來風鈴叮鈴鈴的聲響。他恍如大夢初醒,說:“這裡是哪裡?”
看過這部電影,才真正懂得什麼是“方寸之間,自有天地”

守一出發時,妻子在晾衣服,守一繞了一圈回來,妻子的衣服還沒晾完。這個情節非常有意思,體現出時間的“快慢之辯”:守一和妻子兩人所面對的時間流逝速度,是不同的。

在“一期一會”的審美範疇之下,時間不是一條連貫的線條,而是無數個點的集合體。每一個點都是獨一無二的“當下”。

守一的時間流逝速度很慢,因為他的時間,不像妻子只是“晾衣服”這樣單一事件的重複,而是由無數個新鮮的“當下”組合而成:上一秒和白貓打了照面,下一秒和螳螂互相瞪眼。每一秒鐘都不同,不可再來,不會重複。實際時間很短,但心理時間很長。

2、細微之美

日本特別講究細微之美。清少納言所著的《枕草子》,開篇寫的就是時節的微妙變化:“春天是破曉的時候最好。漸漸發白的山頂,有點亮了起來,紫色的雲彩微細的橫在那裡,這是很有意思的。”

日本人對“細微”之物的幽微感覺,和身體的感知能力有關。人有五感:眼睛掌視覺,鼻子掌嗅覺,耳朵掌聽覺,舌頭掌味覺,肌膚掌觸覺。這五感就像是無形的觸手,伸出去,和事物締結鏈接。

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有“崇物”信仰。他們認為萬物和人類一樣,有尊嚴,有靈性。聽秋蟲鳴叫會感覺到哀怨,看到櫻花盛放會感覺到喜悅。這就是日本人常說的“一草一木皆有心”。

電影裡有一個長鏡頭,守一趴在地上觀察螞蟻,一動不動。良久,守一對跟蹤拍攝他的記者藤田說:“螞蟻是先邁開左邊的第二條腿爬行的。

看過這部電影,才真正懂得什麼是“方寸之間,自有天地”

電影裡拍攝各種動物、植物時,大部分都是平視鏡頭,攝影機就相當於守一的眼睛,他或蹲或趴,以平等的態度對待院子裡的萬物生靈。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電影裡的“反派”,水島。他把公寓建在守一院子的對面,幾乎把院子裡的陽光都擋住了。

守一的妻子對水島說:“那個院子住了很多植物和蟲子,還有貓啊,鳥啊,這個院子是我丈夫的生命啊。”水島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似乎完全不明白她在說什麼。

看過這部電影,才真正懂得什麼是“方寸之間,自有天地”

為什麼水島對事物無法產生情感連接?因為五感閉塞。在物質世界中步履匆匆的人,只有強烈的功利心,沒有對生活的審美。看不到路邊的野花開了,聽不到樹上的喜鵲鳥叫。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這部電影之所以能讓我們產生“慢”的感覺,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讓我們帶入到守一的角色裡,跟著他,把身體,呼吸,心念都集中在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細節上。

你恍然發現,原來身邊的一草一木,就是大千世界。

看過這部電影,才真正懂得什麼是“方寸之間,自有天地”

拍攝《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的同一年,樹木希林還拍了另一部電影:《日日是好日》。是一部有關於茶道的電影。裡面有一個細節,跟著樹木希林學習茶道的典子,某一天突然發現,梅雨季的雨,和冬天的雨是不一樣的。梅雨季,雨水落在樹葉上,發出輕快的彈跳聲。冬天,樹葉落盡,雨水沒入土地,那是空曠而寂寥的聲音。

兩部電影,殊途同歸,都蘊藏著日本的物哀美學。將生活中細微的物事,放到心中細細品味,一一辨清,這種幽微的美感,就是《浮生六記》所寫的“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3、以“素”為美

電影開場,昭和天皇佇立良久,凝視著一幅畫:三個白色枕頭,一把梳子。天皇問身邊人:“這是幾歲小孩子的畫?”

這是熊谷守一晚年的畫。畫面質樸,線條簡單,如同他彼時的心境:94歲的身體裡住著4歲的孩童

他對於喧鬧的世事毫不關心,只對自然和精神世界保持高度專注。請工人來吃飯那場戲,一個搖鏡頭,依次掃過喝酒聊天的客人、端菜遞酒的妻子,最終定格在守一身上,他安然自若,和平時別無二致。

世間紛紛擾擾,他自保持他的素淨本心。

看過這部電影,才真正懂得什麼是“方寸之間,自有天地”

黑川雅之對於“素”的理解是:

“‘素’,就是保持最樸實的本色之美,是不添加人和雜念的純真。信賴自然,將一切依託於更大層面的事物上順勢而為,這就是存在於“素”背後的審美意識。或者說要活出本色,莫要人為的破壞宇宙既有的平衡。”

“素”有兩種含義,其一,是親近自然。花鳥蟲魚,一草一木,在方寸庭院中,它們就是廣闊宇宙的縮影。

其二,是活出本真。溫泉旅館的老闆想花錢請守一寫招牌名。一開始守一忙著看魚、看蟲子,沒空搭理他。直到聽說他是從信州過來的。才破例給他寫了。守一不知道新幹線開通了,信州過來只要兩個小時,還以為那位老闆費了老大的勁兒才找到這裡來。

最終落在招牌上的字,不是老闆想要的”雲水館“,而是守一喜歡的“無一物”。這三個字是南北朝時弘忍大師所創,指的是佛擋殺佛,神擋殺神,堅決不向任何事物妥協,只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你去做自己。

看過這部電影,才真正懂得什麼是“方寸之間,自有天地”

電影裡還有一個情節,高層領導打電話來,說要授予熊谷守一文化勳章。這至高無上的榮耀,他想也不想就給拒絕了。因為接受了勳章,就會有更多的人來拜訪他。而且,他不喜歡穿袴(在正式場合上,男性的著裝)。真的是,任性又可愛啊。

這部電影沒有大沖突,但在細節處,卻能看到物質與精神,現代與傳統的對峙。被偷走賣錢的門牌、求字畫的人絡繹不絕、高大的公寓遮擋庭院的陽光。守一,守著一方天地,守著廣闊的精神世界,從容又堅定地,拒絕現代化對自然的侵蝕。

電影最後是一個意味深長的俯拍鏡頭:現代化公寓,緊湊地挨著,呈包圍之勢圍住了一方小小的院落。那裡棲居著萬千生靈,還有熊谷守一。

看過這部電影,才真正懂得什麼是“方寸之間,自有天地”

一個人的世界有多大?其實並不在於你能走遠,而在於你愛世界有多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