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武當山特區在積極推動民宿經濟,並對景區周邊進行風貌治理。元和觀村緊鄰景區入口,被選為優先試點的村落,原村委會聚落要被規劃改造成民宿接待示範區,村委會的新建、騰挪,成了迫切要做的工作,為了保障村民服務,如何快速建成顯得至關重要。

▼南側巷道看建築外觀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通過對村落整體調研、綜合考量,建議將緊臨幹道、棄建已久的一處宅地徵用做新村委會,此地因某項目開發曾被徵用,後該項目又因緣廢止已擱置五六年至今,宅地上建存有地面基座和首層結構柱,若在此基礎上進行續建可極大的節省時間。廢棄宅地緊鄰兩條重要的街道交叉口,街道辦及村兩委也特別同意重新徵用改造起來,並希冀藉此重塑街道風貌並帶動荒廢的村西片區。

▼鳥瞰,項目位於村落之中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從廢棄房屋片區望向建築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建構邏輯:混凝土基柱上的木造接續

留存至今的基座、首層柱陣情況:基礎施工荷載是基於原計劃要建設約三四層高的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當地普遍的沿街建築類型),地梁基礎上鋪設了一層預製混凝土板,板地面距人行道地坪抬高了1m左右(當地普遍做法),柱子距板地面高為3.2m,柱頂預留有後澆鋼筋,可進行鋼構件焊接。經過現場勘察,這些遺留的混凝土基柱雖裸露多年,結構的性能還是滿足續建條件的,從相對穩妥的角度,考慮續建原則是:原有結構不進行任何破壞、改動,上部增建荷載應儘量小,要以有效的措施使得新建與舊有建設形成合力。

▼老屋與服務中心之間的窄巷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綜合研判後,選擇採取木結構接續建造辦法,這樣上部的荷載相對其他備選材料(混凝土、砌塊磚、生土牆、鋼材)來說更小,並可以通過裝配建造的辦法,相對更快速的建設完成,從建造文脈上來看,木造也相對更符合武當山地域氣質。

▼結構分解軸測圖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接續建造基於如下三個階段

遺留的混凝土柱陣是無序的混亂狀態:南北有三跨,軸間距尺寸依次為:5.75m、2m、6.5m;東西向(北側)柱跨有4.15m、4.25m兩種間隔軸跨,東西向(南側)柱跨則出現了2.6m、3.5m、3.6m三種間隔軸跨,這樣導致了南北向(中側)2m柱跨的柱子東西向毫無規律。續建的木質結構和混凝土性能是截然不同的,原混凝土柱陣相對於木結構是有缺失的,在(中側)2m柱跨上進行必要的柱子增加,彌補木樑杆件跨度上的不足,也梳理了柱跨上南北側的無規律對應,再通過木橫樑與新柱陣的連接,完成了非常重要的混凝土柱基與木結構的首層融合。

▼建構過程示意圖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向上生長結構

在首層樑柱的結構上接續向上生長,混凝土柱的截面尺寸是450mm*450mm,相對木料是非常大的截面,通過三等分的方式,以150mm*150mm截面的四根木柱分置四角,形成“集束柱”,這樣也便於結構梁與柱的穿插銜接。將中間2m跨樑柱密集的結構強度大區域,整體抬升做屋脊,也設為天頂採光帶,緩解建築南北柱跨總進深15米的採光壓力。屋脊往南北兩側設坡,北側臨街是入口,出挑做長,形成寬大屋簷區,回應武當山特有的官式建築語境;南側設出挑露臺,可觀遠山、道觀及主村落。

▼集束柱節點示意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填充水平、垂直分隔及外圍護面

結構主體完成後,進行外部圍合、內部空間分隔、樓層板填置。基地周圍被建築群包裹,為了防止干擾,一層外圍護牆體主要採用砌體牆封閉,以青磚與玻璃磚勻質混砌的辦法,保障一定的光線;二層有不錯的觀景,以落地玻璃窗為主。內部空間以中間跨為界進行南北分隔,北區為公共開放區,南區為辦公、大會議區,中間2m柱跨限定和強化出相對狹小、適宜的服務性空間:垂直交通、盥洗空間。為了保障北側辦事服務大廳採光,二層樓地板的北側中部空置,使得頂光可以滲透下來;夾層由於高度的限制,主要在中間區設樓層地板,以放置資料、物品為主。

▼柱與圍護結構的關係節點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極速建造措施
Fast construction measures

由於民宿區建設的快速推進,村委會的騰挪要求在很短的兩個月時間內(設計和室內、外施工)完成,這給了設計方、施工方很大的難題。採取了三個措施:1,設計&施工統籌安排:時間很短,設計和施工幾乎是同時開始,根據施工先後秩序繪製圖紙(以獲得最高效的圖紙供給),設計師全程駐場陪伴建設,能夠在現場交代清楚的環節就簡化圖紙繪製工作,現場出現疑問即時解答不延誤施工。2,裝配式施工原則:可選擇工廠定製的材料就不在現場加工,提前備好後序施工進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現場以安裝、裝配工作為主。3,儘可能杜絕非標準件:儘管現狀混凝土柱陣無規律,通過各種手段梳理,讓後續建設儘量統一結構杆件、構造件、門窗等尺寸規格,用工業型材尺寸反推設計、編排,減少材料的切割消耗。

通過這些有效措施,儘管還趕上武當山地區的多雨氣候,最終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所有設計、施工、室內佈置,由於時間短暫,也留下了遺憾,有些構造可以更精準一些,考慮到快速建造原則將規格統一概略了。

▼施工過程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營造開放的社區建築

外部場所營造:村裡老人居多,為了方便大家,主入口區設置坡道。在西側有巷道的區域,結合外露混凝土柱和青磚牆的凹凸關係,夾接設置木製長椅,村民忙歇時可閒坐休憩,這裡也是將要設置宣傳告示欄的區域,提供停靠商議的便利。

▼項目入口坡道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項目外的休息區,村主任和村民可以在此交談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內部空間處理:室內以共享、開放為原則,打破村委會常規以封閉式房間為主的佈局,除了必要的會議區、財務間封閉外,只加設了兩間封閉備用房間,其它區域都設為開放式,結合設置了很多便利的休息坐區、閱讀區、交流區空間。

▼入口大廳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辦事服務大廳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辦事休息處,設有共享書架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天窗照亮書架區域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開放的交流區,設有與隔牆一體的置物架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通向二樓的樓梯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二層會議間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二層開放交流區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二層開放辦公區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從交流區望向辦公區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樓梯上方的天窗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從三層向下看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鄉村的公共建築很少,各種資源非常寶貴,通過這次建設,希望不單滿足村委會辦公的需要,也可以提供給村民更社區化、更開放的空間環境,去構建更親和的人際交往、社群關係。

▼夜景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總平面圖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一層平面圖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二層平面圖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立面圖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剖面圖

接續生長——元和觀村黨群服務中心,湖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