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張憶東:資產配置短期看好黃金 1年維度看好A股和港股

3月6日消息,展望2020年,從全球資產配置的角度,哪些資產會有更好的投資性價比?投資者需要關注怎樣的關鍵風險?隨著“爆款基金”迭出、科創板備受追捧和金融政策密集發佈,國內資本市場在疫情後會發生哪些變化,蘊含著哪些機遇?投資者應如何踐行價值投資?

興業證券首席全球策略分析師、興證國際副行政總裁張憶東最近詳解“後疫情時代”下資本市場的價值、風險與未來。本文結合張憶東策略世界微信公眾號整理如下:

歐美股市大幅震盪,對A股會產生哪些影響呢?A股會否走出獨立行情?

張憶東表示,三五年中國一定有較好的跑贏歐美市場的潛力。

從一年的角度來說,中國一定是走獨立行情的,A股也好,港股也好,比歐美市場的要強勢。但是短期從一個季度的角度來說,相關性是比較強的。隨著2018年A股納入到MSCI以後,2019年又提高了,所以上證綜指跟標普500的相關係數也明顯的提高。

2018年納入MSCI全球指數之前,上證綜指有數據以來,跟標普500的相關係數是低於30%的。所以你看歷史上90年代、00年代,美股不論是牛熊,我們是走自己的路,但是到了2019年第三季度,兩者的相關係數已經超過了56%。所以相關係數提高了,短期還是會受影響的。

在避險資產的配置上有些什麼樣的具體建議?

張憶東表示,短期一個季度看黃金,因為大家風險偏好不穩定,而且又在放水。

中期,看一年內的維度,避險資產是中國的A股和港股的價值股,比如金融地產這些傳統行業核心資產,避險資產一定要有高分紅、低估值特徵。它是受債券型的、價值型的、大類資產配置型的增量資金的歡迎的,海外的old money、中國的保險資金以及銀行的理財子公司,是願意配這些的,所以這類標的是有避險性,是價值股盾牌。

更長期的角度來說,物以稀為貴,真正的避險資產恰恰是躲在這種雖然短期不便宜,但是長期盈利增長的動能十足的。

新冠肺炎疫情會催生出一批新的龍頭企業?

張憶東表示,疫情以後會催生出兩類新的龍頭公司。第一是傳統的消費更健康,第二是新興的消費更科技。

比如以前大家在這種消費的時候喜歡一起吃火鍋,疫情後大家會更加註重健康衛生、安全性,定製化休閒,不是大家人頭躥動去爬山玩水,而是說相對更加有私密性的地方進行休閒度假的項目更受歡迎。老百姓對保險的需求,對醫療健康的需求也會更加重視,這都是傳統的業態。

那麼什麼叫做新興的消費更科技?無論是政府採購還是企業採購的辦公的信息化、自動化設備,還是疫情中老百姓在家更多地去接觸電商互聯網的應用都屬於此類。後面隨著5G的基礎設施的完善,網速更快,所以這些應用甚至是物聯網AR、VR可能會成為新的熱點。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