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在社區鄰里、在田間地頭……在松江,大調研沒有終點

在社區鄰里、在田間地頭……在松江,大調研沒有終點

調查研究從來沒有終點

“大調研不是結束了嗎”?這是大調研從走訪實施階段轉到問題集中梳理和研究解決階段後,部分領導幹部心中的一個疑問。事實上,作為市委今年的一項重要部署,大調研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重要指示精神的最直接工作舉措,以這種務實的方式對上海“再審視”,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大調研工作將貫穿全年,現在就談論“結束”還為時過早。

另一方面,作為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人重要的“傳家寶”,是領導幹部的基本功,也是我們開展工作的根本方法。能否用好這個“傳家寶”,關係到是否能夠體現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而大調研之“大”,在於其高度、深度、廣度、跨度,均是前所未有的。松江區始終把開展大調研作為踐行群眾路線,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一個目標、三大舉措”戰略佈局落地的重要舉措。

在社区邻里、在田间地头……在松江,大调研没有终点

行百里者半九十。大調研開展至今已八個月有餘,“停一停、歇歇腳”的想法開始冒頭。誠然,大調研工作有其時間節點,但調查研究工作從來沒有終點,而是需要我們一屆接一屆、一代人接一代人持之以恆堅守的事業。下個月,大調研即將從眼下的問題研究解決階段,轉到更為關鍵的完善制度階段。這就需要我們力戒浮躁,一鼓作氣,久久為功,善作善成,在推進落實“一個目標、三大舉措”戰略佈局的關鍵時期,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唯實唯幹、克難奮進,展現出黨員幹部在新時代的新擔當和新作為。

學“土話”,辦實事

新浜鎮黨群辦副主任李紅梅

“‘一家頭’是‘一個人’,‘日腳’是‘日子’……”這兩天,新浜鎮黨群辦副主任李紅梅一有空閒就會拿出一份新浜“土話”對照表,默默唸叨上幾句。來自安徽阜陽的她說:“在基層工作,只有學好了當地‘土話’,才能跟村民們說得上話。”操著一口並不太標準的新浜話,李紅梅最近同黃家埭村30多戶村民聊起了家長裡短。

在社区邻里、在田间地头……在松江,大调研没有终点

邁開步子、走出院子,到車間碼頭、到田間地頭、到市場社區,與李紅梅一樣,如今在松江的機關幹部中,“你今天去調研了嗎”已成為大家互相問候的常用語。在這背後,是機關幹部們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大調研工作,並把調研當成了一種常態。

把調研當常態,集中調研日成制度

區水務管理所所長顧韶君

609座排澇泵站、620座灌溉泵站相繼建成,近年來,松江狠下功夫“治水”。

得知這些年有不少人爭當一名泵閘管理人員時,區水務管理所所長顧韶君樂在心底。但深入基層的大調研,卻讓他聽到了不一樣的聲音:農村地區泵閘設施模式統一、風格單一,難以體現出不同村莊的特點來。“只有多走一走,聽一聽,才能發現問題。下一步我們在規劃時,會更加註重多樣性,既同鄉村旅遊發展相匹配,也可以作為水利設施向群眾展示。”顧韶君說。

不讓大調研成為一陣風

泖港鎮黨委書記張金弟

日前,泖港鎮再次下發《泖港鎮機關工作人員大調研走訪調研安排表》,建立了大調研的常態化機制。在此基礎上,全鎮203名機關幹部全員參與,分別走進235戶“沉默的少數”家中。

在社区邻里、在田间地头……在松江,大调研没有终点

這樣“的安排,是基於我們對大調研的重新認識,只有通過調查研究,才能讓我們的決策更加科學,更接地氣。”泖港鎮黨委書記張金弟說。針對前期居民反映的各類問題,九里亭街道將大走訪轉為大回訪模式,由街道班子領導分組帶頭深入居民區,對4萬餘個調研對象開展一次大回訪,相關問題的解決推進情況對居民進行反饋、解釋和引導。

✔讓大調研成為成為聽到真聲音的渠道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如今,松江各單位紛紛用制度形式予以規範。

岳陽街道

在大調研中嚴格實施機關幹部“每週責任區走訪”制度和居委會工作人員“每日一小時巡查”制度。

新浜鎮

將每週四設為“集中走訪日”。

石湖蕩鎮

將每週二設為“集中調研走訪日”,每週五則是“集中調研回訪日”。

區紀委

把每月20日定為機關幹部調研走訪日。既要有制度,更要有監督,讓調研成為一種常態。

✔既要有制度,更要有監督,讓調研成為一種常態。

岳陽街道

圍繞“三量三率”,即調研數量、走訪數量、問題數量、問題有效率、問題解決率、群眾滿意率,實施每週通報制度。

廣富林街道

每週對四個調研工作組的調研覆蓋率、問題解決率等進行統計,每兩週公佈一次

永豐街道

從調研進度、調研準度、調研風氣等三個方面持續開展督查。

化被動為主動,從要我走到我要走

泖港鎮基層黨支部書記朱仁英

“我對居民區的情況瞭如指掌,還專門搞一次大調研,真的有必要嗎?”當了8年多的基層黨支部書記,泖港鎮泖港居民區的朱仁英起初有些不解。但隨著大調研工作的持續推進,讓她意識到自己的這些嘀咕“有多麼膚淺”:過去的調研往往都侷限在少數人群和具體工作上,調研的深度和廣度遠遠不夠。

在社区邻里、在田间地头……在松江,大调研没有终点

事實上,自大調研啟動以來,跟朱仁英抱有同樣想法的機關幹部也有不少。“每每領導講話,第一點談的就是思想認識。”區委大調研辦公室的樓立曉坦言,剛進單位工作時,總覺得這就是一句空話、套話。然而,幾年的基層工作讓他意識到,思想認識不到位,行動就會走偏,“只有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開展調研的重要性,才能瞭解基層所思所想所需,制定出的政策才能對上胃口。”

思想決定行動,亦能指導行為

九里亭街道&廣富林街道

作為兩個新成立的街道,九里亭街道和廣富林街道把大調研作為繪就“社區民情地圖”的契機。

✔九里亭街道

根據居民的作息習慣,九里亭街道形成了“每週三個一”的調研機制,即平時“早上早一小時,中午抽一小時,晚上晚一小時”。這其中,奧園居民區進一步踐行“邁開腿,張開嘴,拿著本,不讓等”的調研機制,居委會幹部的工作形式從坐班改為走班,辦公室也隨之擴大到整個社區,而過去的“等居民反映了再解決”,也變成現在的“居委會幹部主動張開嘴”。

在社区邻里、在田间地头……在松江,大调研没有终点

✔廣富林街道

廣富林街道則以網格為單位,形成了“三個30%”的服務群眾機制,即機關幹部和居委會幹部每年要走訪網格內30%的家庭,熟悉網格內30%的居民,每天在網格內工作時間達到30%。

變難點為重點,調查研究蔚然成風

岳陽街道&永豐街道

在一條總長1.2公里的梅園路上,由東西折向南北,下穿一段滬昆鐵路隧道,即可“抄近路”前往高鐵松江南站。就是這樣一條並不太知名的小路,卻成了周邊居民的“心頭梗”。

由於地勢低窪,加之全路段未鋪設排水管網,每逢強降雨,梅園路隧道內就會嚴重積水。幾年來,岳陽街道和永豐街道也想了不少辦法,還是難以治本。在接到市民投訴後,區委大調研辦公室組成專項工作組,多次冒雨前往現場勘查,摸清了梅園路積水的四大成因,隨後組織相關單位召開專項協調會,並初步形成了五項措施。“雖然短期內這一頑疾可能無法得到根治,但如果不去現場調查,我們就無法摸清原因,也很難形成後續的解決措施。”區委大調研辦公室綜合協調組副組長汪旻說。

✔利用好大調研,把工作的難點作為調研的重點,才能找準突破點。

如今在松江,調查研究已經蔚然成風,併成為各單位在制定政策、推動工作時的前置“必修課”。

在社区邻里、在田间地头……在松江,大调研没有终点

去年,市“文創50條”明確在松江打造大型高科技影視基地。召開影視企業座談會聽取意見,遠赴北京、浙江等地拜訪影視龍頭企業,大調研甫一開始,永豐街道黨工委書記陳玉龍就領銜街道“9+1”調研課題中的科技影都建設課題,並提出了“影視+”的規劃定位。在車墩鎮黨委書記曹雷軍的筆記本上,則記滿了大調研以來,文創影視公司和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實地走訪中發現的問題、落實解決方案的思考等。

在社区邻里、在田间地头……在松江,大调研没有终点

另一邊,針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松江的難點問題,走村入戶成了區農委班子領導的重點,並陸續出臺了《松江區家庭農場考核獎勵實施意見》《松江區綠色食品認證工作方案(2018-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鄉村振興是篇大文章,責任不只在農委和鎮裡。”區發改委主任吳建良說,鄉村振興的戰略規劃不能光停在紙上,“浦南作為鄉村振興的主戰場,更需要我們走得近、問得深、謀得實。”過去幾個月中,他帶領發改委機關幹部從新浜一路往東,足跡覆蓋浦南四鎮的田、水、路、林、村。區委組織部則深入相對穩定的純農村、“空殼村”和城鄉結合部地區的村,圍繞“農村基層黨建和城鄉一體化地區黨建”工作開展了調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