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闲说大缺本

闲说大缺本

闲说大缺本

各行都有各行的行话,行话也就是隐语。在藏书界,大缺本就是其中的一句行话,对于此行中人,就应知其一二,也就在此闲说几句。

何谓大缺本?在一套书或一套期刊中,那些最难得到、以至让收藏者急的抓耳挠腮,甚至不惜以重金求购之书刊也。它们为何一书难求呢?狼多肉少之故耳。说白了,就是想得到的人多,而它又偏偏因印数少、名气大,很难流入市场,就是偶尔露峥嵘,则群起而攻之。久而久之,藏友们就将此类书刊称之为大缺本。所以说,它是在藏书大军越来越壮大的近十来年,才出现的一种新事物,于是也就创造出了这句新行话。

那么,大缺本又都有哪些呢?举一个明显的例子,孙犁《劫后十种》中的《老荒集》或《陋巷集》,就是最典型的大缺本。喜欢孙犁的书友,都因拥有它们而自豪,也都因一书难求而苦恼。此处所说《劫后十种》,当然不是后来又再版的那一套,而是它的初版本。它难求到哪种程度呢?这么说吧,你就是拿再版的那一整套来换它其中的一本,恐怕也难以如愿。这从一些书话文章中就可以看出来,作者因终于得到它而流露出的那份喜悦,真是让人替他高兴,这也就是大缺本的价值和魅力。

大缺本在各种各样的图书中都有,网格本中有,《三国演义》等连环画也有。期刊当然也不例外,举一个简单例子,《藏书家》的第三期,就属于前十期中的大缺本。《藏书家》因不可定阅,只能见之即买。身居小镇,当然得之就晚而难。但几年下来,从创刊到停刊的九期都买到了,唯独这第三期难见芳容。在网络中搜求,也不见踪影,终于有一天露面了,其售价竟然比创刊号还高了许多。想配全套,又唯恐别人捷足先登,就赶紧定购汇款。待书到手后一查版权页,见其印数还是四千册,更加大惑不解。它与每期印数相同,此期为何就难得一见?不得而知,看来世间真是处处都有学问。但从售价上来看,售书者确是行家里手,否则他其他几期为何不标高价?他正是懂得大缺本价值,知它因何所缺,所以才标出个高价。知识也是生产力,也可以创造价值,此话真是一点也不假。

一般说来,造成大缺本的直接原因就是印数少。《老荒集》和《陋巷集》,就是因印数奇少,才让“孙迷”为得到它而喜而忧。《藏书家》并不算热门书,就让它第三期缺少点才售价不菲,难怪《老荒集》和《陋巷集》可突破百元大关了。关于旧书刊的售价,曾有人称其按年而计,说什么一年增其一元,还有人认为创刊号就一定要比其他继刊售价要高,在大缺本面前,这些所谓理论都难站的住脚,有些民国之书,售价几元十几元的照样无人问津,其按年增值说也就可以休矣。创刊号呢,较常见一两元钱就可拿下。“物以稀为贵”,这才是千古不变的法则,至于一些所谓行家,预测什么经典和突破口一类书刊前景是如何看好,都不过是在自说自话而己。

造成大缺本的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受政治影响。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文革书刊,“四人帮”倒台后,《朝霞》《学习与批判》之类的“帮刊”因大量销毁,它们之中后几期有的就成为了大缺本。其实它们的印数都非常大,但因为到达各地的时间有快有慢,快的就流入读者手中,慢的就进了造纸厂。收藏之风兴起,它们因配套之需也就成了大缺本。比如《朝霞》丛刊中的《铁肩谱》,就属于这种情况。因是大缺本,有人在孔网上高价求购,但振臂一呼,应者无人,何故?无书可供也。这当然也有好处,它里面就有刘心武的电影剧本《清水湖的孩子》。他以写小说而闻名,现在又以研究《红楼梦》红极一时,但知道他还写过这种电影剧本的人,就少之又少了。凡事有利也有弊,这种大缺本对他们这些作者而言,当然是越少越好。

大缺本还有许多值得一说的地方,藏书界的行话也非只这一句。但因已是黔驴技穷,再多说就要露馅,也就赶紧打住。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学习古籍版本,离不开查看实物、关注古籍网拍、了解市场价格!网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学习方法:

长按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点滴拍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