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晉中,書之緣

書 緣

趙永興

四十多年了,我一直保持著一個愛好,那就是看書,我甚至覺得用愛好兩個字不足以表達對書的那種情感,用嗜好、入迷更合適一些。每天不管有多忙,都抽出或長或短的時間看看書,好像如果一天看不到書,就覺得渾身難受,就象生活中缺少了點什麼。

我對書的嗜好緣起於小學四年級。暑假的一天,母親讓我幫她找夾在書裡的鞋樣,書很快找到了,鞋樣是夾在一本前後都缺了幾頁的繁體字的《水滸》之中,無意間翻看了幾頁,有的字認識,有的字不認識,大概就是囫圇吞棗,看個大意。或許是第一次看,到現在我對章節題目記得清清楚楚,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旋風斗浪裡白條”。“黑旋風”李逵、“浪裡白條”張順、“及時雨”宋江、“神行太保”戴宗、每個人性格特別鮮明,我入迷了,被故事情節深深吸引。正好是暑假,也沒什麼事,每天除了放牛寫作業就偷偷看《水滸》。母親管這一類書叫閒書,認為對學習無益,所以是禁止看得,只好偷偷地看。出去放牛也帶著這本書,把牛拴好,一個人坐在樹下看一會兒,再把牛換一個地方繼續接著看。那個暑假,我看了三次《水滸》。遺憾的是就這一本,沒有找到上冊也沒有下冊,直到上了初一,才從一個同學的父親那裡借來完整的《水滸》全傳看了幾次。

看到一本書的感覺是什麼呢?那種感覺就是煙癮極大的菸民發現自己兜裡沒煙抽了,急得六神無主的感覺;象口渴了許久的人遇到了一汪清泉;象餓極了的狼遇到了美餐;那是一種想撲上去的衝動的渴望。遇到喜歡的書,是不分時間的,可以是白天,也可以是晚上,甚至可以通宵達旦;是不分地點的,可以在書屋,可以在鬧市,甚至可以在廁所;可以上課偷著看,可以一邊吃飯一邊看。

每次去縣城,對逛商場超市不感興趣。但是象新華書店和幾個路邊賣書的灘點是非去不可的,看看有什麼自己喜歡的書。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就是我在縣城西大街路南的一個小灘點上發現的。或許是經常關顧這些書灘吧,這些賣書的都認識我,每次路過看書,都向我推薦一些新書好書,這一次也不例外。“這是本剛進回來的好書,是個大作家的作品,這才三四天功夫就賣出了近二十本,你看看。”她向我極力推薦這本書。我在半信半疑中拿起這本書翻看了幾頁,發現有錯別字,明眼人一看就是盜版的,不過大意還是可以看懂的。她用最優費的價格十塊錢賣給我。那時候,十塊錢也不算少,我咬咬,還是買了這本書。大概喜歡看書的人都遇到類似的情況,襪子都露出腳指頭,能將就就將就,反正穿在鞋子裡,別人看不見,不會當面露醜;即使買襪子,三塊錢一雙也得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五塊錢買兩雙,唯有買書的時候,不會猶豫,不會覺得太貴。

因為書,我曾與母親大吵一架。原因是母親嫌我把錢花在買書上,把屋子裡堆得亂七八糟的。在我上班出去,母親偷偷地把我的書裝了兩三袋子賣給了收廢品的。我一慣尊重母親,唯有在這件事上,和母親大吵一架,三天都不理母親。是啊!不喜歡看書的人是永遠也不會懂得書在這些書迷心目中的分量!

朋友們,讀書吧!書是你一生最忠實的朋友,讓你終身受益無窮。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如今,愛好讀書成了我的一種生活習慣,一種休閒,一種享受,既增長知識,又陶冶情操,更開拓了視野。茶餘飯後,閒暇之餘,品一杯好茶,打開一本好書,讓自己的身心融入書中,盡情的享受生活之美……

沉醉在書香靜墨中

知音

我願意在平凡的生活中,讀一部自己喜歡的小說。作為床頭必讀,可以把它讀上一年,兩年,甚至十幾年或者終生……“書能保持我們的童心,書能保持我們的青春”。

讀一本好書,真如一罈陳年老酒,不會隨時間的流逝而索然無味的。只會隨著時光的流轉而越儲越醇香,越品越有韻味的。儘管與作者素昧平生更談不上有交集,但卻能夠如多年未見面的老朋友一樣,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靜聞油墨的清香,傾聽你的心聲。那輕輕地一頁一頁地翻書聲,使我們徘徊留戀在走心的文字裡。總能與作者同喜同悲,感悟著你們那悲天憫懷之情下的,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獨道見解。

我們可以平凡,平凡到如春日裡路邊的一棵小草。雖然沒有花香,沒有樹高,但我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當萬物復甦時,願意為春天奉獻我的一抺綠色。平凡中有我不變的追求,平凡中見證人間的真情真愛。

讓春日裡的陽光照進來吧,我們需要你的耀眼,需要你的溫暖。在陽光下讀書,溫馨而暖人。可以隨你走入春天的百花園,聞著嘰嘰喳喳的鳥鳴聲迴盪在清晨裡。看著一雙雙美麗的蝴蝶於花叢中翩翩起舞,勤勞的小蜜蜂們留戀往返地工作在花叢中花蕊間。

享受夏日的溪水潺潺,抿一支沁人心田的雪糕,俯瞰驕陽下的一覽眾山小,汗水漣漣之後的喜悅之情是無以言表的。清風拂面,拂過的不光是清涼,還有勁道的山風,鼓起你的T恤和著一點點雪糕的甜絲與涼滑,讓你倍感愜意。

其實,你早已融入了我的血液,融進了我的生命中。大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之感。還記得那個嗜你如命的女孩嗎?從我認識了文字,就開始認識了你。

晉中,書之緣

學生時代,家裡生活條件不是很好。不是隻要自己喜歡的書都能買的。買書,對我們來說,就應該是奢求了吧?但爸爸媽媽還是會盡己所能,為我們姐弟訂閱一些老師推薦的報刊雜誌的。儘管現在看來,不過幾份報紙幾期刊物而已。但讓我們在學習之餘,能夠多增長一些課堂以外的見識吧?《黃生借書說》的“書非借不能讀也”,讓我有了讀書的另一種渠道,能夠為你廢寢而忘食。

在短暫的借閱時間裡,為了不失信於人。有過清晨曦光中的讀書時光,也有過藉著黃昏的暮光,囫圇吞棗式的讀書時光,還有過晚間自習後就著昏黃的煤油燈光“黃生借書說”的讀書時光。

只是每每第二天早晨,總要被媽媽發現:“昨晚又熬夜了吧?”“媽,你怎麼知道的?”我很是驚奇,好象昨晚媽媽就在眼前看著我讀書似的。“自己去照照鏡子,整齊的劉海被你燎得是參差不齊的……”哦,看著鏡子裡的自己,還真的是啊!這應該就是那個年代,每個愛讀書的女孩常有的事情吧?

眼睛大概就是那時候不注意用眼衛生,嗜書如命地看書逐漸近視的吧?其實想來,我現在最應該感謝的人就是我的媽媽。記得坐月子期間,是媽媽在料理我和兒子的生活飲食居多。聽媽媽講著:“女人坐月子,不讓幹這,不讓幹那的規矩多多……”坐月子閒得發慌,居然不讓看書?我什麼也能忍受,就是忍受不了“不讓看書”的規矩。每每我偷偷地取出壓在枕頭下的《育兒寶典》時,總要立馬被媽媽發現。第二天再偷看另一本書時,還是被發現。結果都一樣,書被沒收。幾次之後,我就有點不高興了,索性也就不再碰書了。

給兒子辦完滿月酒的那天晚上,老公把堆得小山似的禮物都收拾利索了。就順便把禮物清單放在我跟前,讓我過一過眼。可是媽媽照樣一手奪過那份清單交給老公。“過了看吧,又不急在一時,保護眼睛為好。要不然,念給你聽也行?……”當時我非常的不理解,認為媽媽是小題大作了,能夠不理媽媽有好多天吧?後來,聽媽媽講了她的經歷才釋然了。(女人月子裡看書,再好的眼睛也經不起的。出了月子一看書,眼睛就難受。)現在眼睛雖然近視,但能夠不困不澀,利索地看書與寫文,真的很感謝媽媽。如果沒有媽媽的嚴格管束,對於書控欲強的我來說,現在就已經嚐到了讀書眼睛受罪的事情了。

晉中,書之緣

還能夠記得兒子用那稚嫩的童聲,跟著我一起朗誦:“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聽著媽媽講給他的睡前故事進入甜甜的夢鄉。等再大一點,我握著他的小手,慢慢地一個字一個字地指著,領著他一起念著……從《安徒生的童話》《魯濱遜漂留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兒子在我和老公的影響下,也愛上了閱讀。“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讀一本好書,象交了一個益友。”《紅樓夢》是兒子在初中廣播裡收聽“紅樓職場”,開始接觸那部書的。儘管當時的他似懂非懂,但我相信“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讓他適當地接觸一下,多拜讀幾次,一定會有收穫的。升高中的那年暑假,我們為他專買了一套《平凡的世界》,慢慢地,你總會理解我們父母對你的良苦用心的。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我們的閒暇時光裡,陪你一起走出家門,看看家鄉的山山水水,一起用腳丈量家鄉的風土人情,緬懷家鄉的文人騷客。讓你二度跟著“夏令營旅行團”去見見世面,長長見識。相信“行萬里路”不一樣的讀書方式,一定會打開你的視野,種下希望的種子的。

書不是胭脂,卻會浸潤女人的容顏。它是那種沉澱在你氣質裡的一枚口紅,一枝眉筆。隨著時光的流轉,你讀得書越多,沉澱在你氣質裡的氤氳清香會越濃。青春在漸行漸遠,但是那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底蘊會在你的生活中和文字裡一點一點滲透出來的,你會變得自信而更加美好。

在有生的日子裡,我願沉醉在書香的世界裡,與書為伴,靜聞墨香。將一份美好雋刻成一段文字,與你分享。將自己的故事精簡濃縮,用我稚嫩的筆端記錄下生活的足跡。用我們的真情真意來感動這個世界的美好!

教師應咋讀書

範素珍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愚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為何學習?從哪裡學習?怎樣學習?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到底該怎樣讀書呢?

讀書需要五心:

首先要有向心,就是說讀書人讀書要有方向,有選擇。所以我現在的目標肯定是讀些教育方面的書,但其它書也得讀,只是重點問題而已。希望通過讀書,能促進教學。

第二讀書要專心。專心是讀書的第一要務,朱熹認為讀書要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實際上指的是專心。說到專心,我感覺到慚愧,因為讀書常是進不了狀態,三心二意,似學非學,看完就忘記。

第三讀書要有疑心。讀書貴能疑,疑能得教益。就是說讀書最好是有疑問,因為有了疑問就會得到益處或是好處。我們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有自己的獨特的思索”,多疑多思多想,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把書上內容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第四讀書要有恆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不斷讀書充電,是新時代教師職業賦予我們的責任與使命,我們教師能區別於其他行業的最重要的標誌,我們應該是一個讀書人,一個職業的讀書人。不過我真的懷疑自己能堅持多久來讀書,我想做好讀書計劃可能是恆心的起點。

第五讀書要有慧心。一個人是否愛讀書,體現出他是否願意將自己的智慧發展到更高的水平。一個人只有熱愛讀書,他的經驗才能得到充分拓寬、智慧才能得到充分發展,並且能夠與時代發展、社會進步所同步。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

每位老師都想做個成功的老師,做個受人愛戴的老師,做到“五心”是前提,不妨試試。

書之緣

李婉嫻

緣分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一種緣分。而我與書,書與我之間到底有無緣分,其實真也說不清楚。接近而立之年的我,雖然還未在家庭事業方面有所建樹,但書籍始終常伴左右。平日裡總喜歡泡在學校的圖書館,回到家後自然又是一頭扎入那幾個漲得滿滿的書櫃,恨不得與之融為一體。每隔幾個月必定會去各大網站淘新書,取快遞時又猶如一個迎接新生兒的母親那般,心中滿懷著虔誠與喜悅。家人常說我是宅出天際的書呆子,一入書海再無音。的確,每每翻開書籍總有種一口氣將其讀完的衝動,於是整個人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周圍的一切便不復存在。強迫症也好,迂腐也罷,我依然樂不此疲,這大概就是我與書之間的緣分吧。

與書籍的第一次相遇大約在三歲。和所有三歲小兒一樣,年幼的我終日裡抱著五顏六色的漫畫書和畫報愛不釋手,偶爾也會學著大人的樣子拿支筆在書上寫寫塗塗,但真正與書籍成為知己卻是在七歲。那一年暑假,喜歡翻東西搗亂的我無意間在外婆家陳舊的書箱裡翻到一本《文選與寫作》,仗著自己在課堂上識了幾個大字,再加上好奇心的驅使,我裝模作樣地坐到沙發上開始翻閱這本“沉重”的書。這一翻讓我知道了魯迅、巴金、郁達夫等大家的名字,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猶如開啟了一座寶庫的大門。從小學開始,我便嘗試著去讀《朝花夕拾》、《吶喊》、《茶館》、《家》、《鐘鼓樓》等現當代大師的經典之作,步入中學後又將閱讀範圍擴大,從晦澀難懂的文言作品到翻譯引進的外國文學,從文學再到玄妙深奧的哲學、史學、天文學……在書海的沙灘上,每一步都走得踏實、歡喜。高中時選擇了理科,本應終日在題海中遨遊,但依然會偷偷擠時間出來光顧我那幾個沉甸甸的書櫃,閱讀似乎成了十幾年寒窗苦讀中唯一的樂趣。有時在想,是不是高中三年的“偷讀”時光為日後理轉文甚至成為一名文學碩士奠定了基礎。

在漫長的閱讀之旅中一步一個腳印走來,回首時發現自己與書籍間的牽絆竟已那麼深。在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上,主持人董卿送了一句贈語給冠軍雷海為:“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刻給你回報。”我相信,讀的書多了自然會洞曉人情世故,更懂得在浮世特別是娛樂至死的今天,懷著一顆安靜的心去閱讀是一件多麼難能可貴之事。回憶起自己逝去的歲月,書早已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再次捧起一本散發著油墨清香的書籍,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感激上蒼賜予我的這份書之緣。

圖書館 靜享“悅讀”好時光

通透的大玻璃窗,木質清香的桌椅板凳,溫暖的陽光斜射,灑在書上,照在身上,恍若時光停留,多麼美好。在這芳菲四月,我們相遇了全市最美最大的圖書館,這就是晉中市圖書館,當你想讀書時,這裡便是最美享受。從4月1日試開放至今,已接待數萬人(次)。

一座城市的崛起,離不開文化作為精神脊樑的支持,沒有文化支撐的城牆,猶如空中樓閣,終會在時間長河的洗滌中黯然失色。2014年底,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一座極具晉中特色的圖書館在晉商公園旁的新建北路鳳鳴街209號開建。這是一座更現代、功能更完備的圖書館,藏書量約100萬冊, 功能區域更是幾乎涵蓋所有人群關於讀書的需求。負一層為公共服務區,一層為少兒、老年與視障閱讀區,二層為綜合服務區、社會科學閱讀區,三層為自然科學與地方文獻閱讀區,四層為晉中市美術館和數字閱讀區,五層為典藏古籍閱讀區。在設置上,兒童閱讀區、藏書樓、階梯閱讀區、露天閱讀小院、個人視聽室、集體視聽室、音樂廳、地方文獻閱覽區、晉商文化書院、趙鐵山書院、專題研究室,所有的功能可謂精心佈局。在圖書館二樓與三樓之間的階梯閱讀區,依坡而上,層層疊疊,處處都彰顯著“人在書中,書在身邊”的意境。

本著“讀享晉中,閱遍天下”的理念,為進一步滿足市民對文化的需求,使晉中市圖書館成為市民生活的“第三空間”,圖書館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者活動和延伸服務,包括《鳳鳴講壇》、“讀書沙龍”、少兒活動“親子閱讀”、“國學樂園”特色活動,讓圖書館活起來、動起來,成為廣大市民“情有獨鍾”的公共文化場所。

書友會 志趣相投共讀書

讀書,或是因為求知,或是想要解惑,或是出於興趣。“慢生活書友會”微信群的書友們是因共同的讀書興趣而聚集到一起的。這是一個由民間的讀書愛好者舉辦的書友會,堅持至今已有三年了。

“慢生活書友會”的發起人衛磊從小愛讀書,每天至少要讀3至4個小時的書。在衛磊的微信朋友圈,最多的就是新書拆封的分享,書的種類和內容也是五花八門。每個月,書友們都會舉辦一次線下的讀書活動,將近期自己讀過的書籍與大家分享。衛磊坦言,近段時期,由於自己在進行在職研究生的複習,學習比較緊張,每個月的書友會線下活動沒有以往那麼頻繁了。不過,在書友會的微信群裡,書友們仍會將自己近期讀到的認為不錯的書籍和大家交流分享。如今,書友會微信群有100多名成員,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年齡跨度也很大。不同的年齡層對書有著不同的愛好和看法。

書友會之所以能堅持下來,得益於一群志同道合的書友的支持。今後一段時期,衛磊打算重新把書友交流活動辦起來。衛磊表示,書友會發展最大的問題是,很多書友難以保持長期讀書的習慣,沒有讀書就無法交流分享。他們的活動因為是民間的,影響範圍有限,但只要有機會,他和書友們就會用自己對讀書的熱情,持續不斷地影響他人,讓更多的人加入到讀書行列中來。

讀書會 做有勺子的“雞湯”

幫助國人養成閱讀的習慣,樊登讀書會是倡導“全民閱讀”的先行者。22000多人,是樊登讀書會晉中分會註冊會員的人數。每星期2至4次的線下讀書分享會,是晉中分會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 一直從事銷售行業的蔣秉宸,在一次銷售管理中遇到了難題,無意中聽到了樊登老師講解的《危機領導力》,茅塞頓開,感覺對解決他當下的問題十分有幫助,於是,他成了該讀書會的會員,直到負責晉中分會的發展。他介紹,讀書會書籍涉及內容廣泛,包括心靈成長、婚姻親子、職場進階、管理創業、文化歷史等。會員年齡以24至45歲的中產階級人群為主。女性會員所佔比例略大於男性。這一年齡段的讀者不再是為了學歷而學習,加入讀書會更多的是為了解決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困惑。 我們並不缺說教式的教育,不缺雞湯文,而讀書會想做的是提供“有勺子的雞湯”,告訴你具體怎樣去做。蔣秉宸介紹,讀書會針對的是那些很想讀書卻因為忙沒有時間讀書,或者讀不進去書,但又需要書中知識給予方法指導的人群。很多讀者發現,自己的閱讀量得到快速增長,而且讀書真的能幫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一次,給某銀行客戶講解《非暴力溝通》,聽後很多客戶反響熱烈,他們說以前做了很多事卻不落好,原來是沒有掌握了正確的交流溝通方法。在聽了《可複製的領導力》後,很多人感慨,當了十幾二十年的領導,卻仍不知該如何有效管理和激勵員工,通過本書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樊登老師講解的書裡,有不少書受到了書友們的熱捧,例如教育方面有《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不吼不叫》,心靈成長方面有《正念的奇蹟》,家庭婚姻方面有《親密關係》、《幸福的婚姻》,工作創業方面有《讓大象飛》、《裂變式創業》,文學方面有《魏晉風華》,人際交往有《關鍵對話》、《非暴力溝通》,學習方面的《翻轉式學習》等。蔣秉宸希望能夠藉助讀書會這個平臺,讓更會的人走近閱讀,愛上閱讀。

良師益友 教育書籍汲營養

“閱讀教育類書籍,不僅可以學會如何學習,它對人知識的提升,對如何培養孩子,都有非凡的意義。”4月21日,市民李琳琳告訴記者。

李琳琳說:“從教育類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很多人生感悟。比如《我的理想教育》、《幼兒教育》、《教育的奇蹟》之類的教育類書籍,我都百讀不厭。上網時,也會和志同道合的書友探討對某一篇文章的看法,互相交換閱讀心得,這一切都讓我收穫滿滿。”

市民高鈺君告訴記者:“從我這些年誦讀教育類書籍的經歷來看,真的是受益良多。最早讀《教育漫話》、《教育的奇蹟》等,越讀越感覺看似簡單的文字後面隱藏著深刻的教育智慧和人生哲理。從教育類書中,我找到了精神力量。同時還學會了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這類有益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更優秀。 ”

市民劉文靜表示:”閱讀教育類書籍對良好學習習慣的傳承、孩子知識能力的提升和氣質的養成、價值選擇指導等方面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只有多閱讀此類書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才能學會去體會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找到好的教育方法。而且在讀教育類書籍時一定要細讀、精讀,才會有收穫。”

還有部分市民表示喜歡看巴菲特、喬布斯、稻盛和夫、馬雲、馬化騰等財經人物的傳記,以及中興、萬科、華為等企業崛起之路的著作。在市民趙林生看來,讀書是為了自我更新,滿足生活和工作的種種需求,想要跟上時代、做好工作,閱讀和學習就不能止步。

化整為零 統籌時間提效率

如今,不少人抱怨生活節奏太快,工作壓力太大,以至於沒有多餘的時間去讀書。事實上,不是沒有時間,而是多數人不懂得如何利用時間,怎樣提升讀書的效果。

自稱“讀書達人”、在我市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羅紅嬋向記者介紹了她的讀書方法。“平常工作忙,所以只好利用業餘時間讀書,每天早上我都會留一個小時的讀書時間,從早晨5點半到6點半,邊讀邊把書中的重要內容記下來,方便時時溫習。” 羅紅嬋告訴記者,她的包裡常備著電子閱讀設備,放上幾十本排版不錯的電子書,有時間就拿出來看看,比如排隊、等人、開會之類的零散時間。另外,手機裡可以放一些有聲書,在坐車、做家務、鍛鍊身體時聽。

如何提高讀書的效果?大三學生溫浦偉認為,關鍵是要做筆記、溫習。比如每天睡前把白天看過的書溫習一下,尤其是一些覺得對自己有用的重點內容。所有讀完第一遍覺得不錯的書,可以進行二次閱讀,並隨手做一些筆記。

“想多看點書就關閉電腦、離開網絡,因為有網絡、有電腦的地方永遠會讓你分心。”教師劉俊青為苦於無時間讀書的人支招,她說:“如今這個時代,最影響注意力的東西就是網絡,只要有網絡很容易浪費時間,不管你是用電腦、手機都是一樣,點來點去,1個小時2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想多看點書就要離開網絡,每天留出半小時或1小時的閱讀時間,關掉電腦、手機,專心看書,看完書隨手做些記錄。”

劉俊青建議大家,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少上網、少玩遊戲,少聊天,少刷些豆瓣、微博、知乎、微信,把有限的時間用來閱讀,定會受益良多。

樂享時光 讀書收穫快樂多

榆次區圖書館、晉中市圖書館、新華書店……今年45歲的劉永紅每週都會到這幾個地方去讀書。她說:“非常喜歡圖書館裡讀書的氛圍,每週都要來兩到三次,讓心情沉澱一下, 感覺非常輕鬆快樂。”

相比上網閱讀,劉永紅更喜歡手中捧著書閱讀的感覺。她說:“在圖書館和書店閱讀對我來說就是一種休閒方式,坐在一個獨特的空間裡看書,感覺生活節奏慢了,也讓我收穫了更多快樂。”

談起讀書的快樂感,市民趙忠感慨頗多。他說:“讀書本身就是快樂,就是幸福。書,就是一處精神樂園,一座幸福殿堂,一條陽光大道,讓你自由行走、任意遨遊、隨時享用。讀書的快樂不是以有用沒用作為評價標準的,而是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用來享受的。不管是少壯求學之時攻讀課業,還是老眼昏花之年臥看雜書閒書,快樂都相伴而行;無論是獲取既修身又濟天下的學問,還是得到僅可茶餘飯後作為消遣的談資,都能從中汲取到快樂的養料。”

今年38歲的市民陳霞說:“記得剛畢業時,從大城市回到榆次,心情落差很大,每天很鬱悶,當時無意中看到同事手中的《沉思錄》,便借來閱讀,書中有一句話讓我豁然開朗,‘我們的肉體只不過是臭皮囊,活著的是我們的靈魂,要盡情享受靈魂給我們帶來的快樂’。當時我想,是啊,不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身在哪裡都一樣,重要的是要實現自己的價值,讓自己快樂。現在榆次發展越來越好,我的快樂感、幸福感也一直都在提升。”

市民王渚生認為,讀書的快樂不是緣於表面功利的追逐,而是來自心靈深處的滿足。書是讀不完的,讀書是一件永遠做不完的事情,所以讀書不是階段性的快樂享受,而是一生不捨不棄、無窮無盡、不厭其多的愉悅追求。

張莉芬等

我愛逛書店

趙春眉

以前,我在鄉下居住時,每逢進城,總忘不了去逛一逛書店。

書店坐落在縣城的繁華地段,她像一面迎風招展的旗幟吸引著來來往往的行人。推門走進書店,街上喧囂而吵嚷的聲音頓時消失了,迎面而來的是一排排陳列齊整的書籍,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我漫步在書叢中,隨意翻閱著那一冊冊裝幀精美,散發著油墨香的圖書,總是愛不釋手。徜徉於書山勝水之間,別有一番情韻,令人陶醉,又引入遐思,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記得曾經有人說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古代封建的科舉制度下,那隻不過是封建統治者招攬人才,籠絡讀書人而打出的一塊耀眼的黃金招牌而已。可是,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封建時代,熱衷於科舉考試的讀書人一心埋頭於儒家之學,爛熟於“四書五經”之中,“十年寒窗”燈下苦讀,有朝一日“一舉成名天下知”而光宗耀祖,享盡榮華富貴的又能有幾人呢?曾有多少的讀書人象孔乙己一樣“名落孫山”,以至於熬白了頭髮,耗盡了心血而變得窮困潦倒……那個黑暗的封建時代,真不知摧殘了多少人的身心,扭曲了多少人的天性和靈魂啊!

歷史的車輪馬不停蹄地向前行駛。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使得書籍不再是少數人的專有品。“知識就是力量”,巨人的聲音橫空傳來,響徹整個世界,人類遙遙地召喚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們每個人從小就在學校裡伴著琅琅的讀書聲長大起來。當人類跨入現代社會的門檻,書籍如同空氣和陽光一樣已走進現代人的生活,開闊著視野,豐富著心靈,啟迪著智慧,優化著品質。這正如莎士比亞說過的話一樣,“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現在,搬家進城居住後,逛書店就更加方便多了。每隔一段時間,我就到書店去逛一逛,看又有來了什麼新書。可是,在物慾橫流的市場經濟大潮中,書籍也同其他的商品一樣,價格昂貴得令人望之興嘆。儘管如此,我仍然喜歡逛書店。每當看到書時,我就象和老友重逢,驚喜之中倍感親切。“開卷有益”,書已成為我的良師益友。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我願與書相隨相伴,直到永遠!

人生何處不讀書

前段時間裡,曾認識了在移動公司上班的一個朋友。閒聊之時,他說工作真忙,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處理,一點空都沒有,總是忙到很晚才能回家。但他每天都堅持寫日記,並且在睡覺前,都要看會兒書。我說你的精神真好,還有個好習慣。他說我那讀書是為了排遣……

無獨有偶。事隔不久,在同行那裡遇到在律師事務所上班的一位朋友。閒談之中,她說每天晚飯後她不看電視,而是在書房裡看書。她又說,不看書不行,為了熟悉自己的業務,每天總得學習。雖然事情早已過去了,但對兩位朋友的印象卻時時縈繞在腦海裡揮之不去,也令我心為觸動,深有感慨。排遣也好,學習也罷,讀書終究是一個好習慣。可是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抱怨為生活奔波和忙碌以至於無暇坐下來或甚至於不能靜下心來讀點書。其實不然,象那兩位朋友,他們不是在每天的百忙之中總是擠出一點時間來讀點書嗎?說到底,不是我們沒有閒功夫讀點書,而是我們過於懶散或別的什麼緣故而已!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嘛,只要我們願意或喜歡的話,人生又何處不能讀書呢?

說起讀書的例子,古今中外不勝枚舉。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晚而喜《易》,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故曾留下“韋編三絕”的千古佳話。戰國時期縱橫家蘇秦“頭懸樑,錐刺股”發憤讀書以圖雪恥的故事也曾傳為美談。更有漢朝匡衡因家貧而“鑿壁偷光”讀書的執著為後人所敬仰。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也曾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擠出來讀書的精神更為我們所應學習的榜樣,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為了完成《資本論》,幾十年如一日在大英博物館查閱資料讀書而磨地成凹的毅力讓人所折服。一代偉人毛澤東行走於馬背上,在戰火硝煙中仍不忘讀書,更是我們應效仿的一代楷模……

以上所舉事例是對讀有字書(即書籍)而言。還有一種無字之書,其範圍極其廣泛,宇宙萬物,社會人生等等,都可以看作是一本大書。從這種意義上而言,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不斷地翻閱著許許多多的書頁,至少是自己的人生書頁,有時不只是讀著而且還寫著罷了,但讀得時候居多,只是每個人讀得態度和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那些事事留心,處處在意以至於明察秋毫,刨根問底而用心去讀的人,才會做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參透書中之要義,讀出其中之況味,也不枉“開卷”有益。沈從文先生曾說過,他就是從家鄉湘西的鳳凰小縣出發,開始讀“社會”這本大書的。而著名學者錢鍾書不但喜讀“人生”之書,而且還把自己所思所感的心得“寫在人生邊上”。前蘇聯作家高爾基也曾在自傳體小說《我的大學》中敘述自己在“社會大學”裡,讀著“人間”書……這樣看來,人生又何處不讀書呢?

“書籍是人類的營養品”。願我們每個人在追求和享受著充裕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關注和擁有豐富的精神食糧——書籍吧。“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一個飽讀書籍的人,心靈的天空才會清徹空明,精神的家園才不會頹廢失落。

常保玉:讀書情結

退休後乍一閒下來很不習慣,心裡空落落的。退休,就象人生工作路上賽跑到了終點線,不論名次如何總算劃上了句號。下一步幹什麼呢?想起了我一直牽掛的讀書。我從小就愛聽人講故事。在農村的黃昏,那時既沒有電更沒電視,就愛聚在院子裡閒聊,我就纏著大人講故事,牛郎織女、狐狸精……我聽的很著迷。長大後上學識了幾個字,就千方百計找書看,當然是故事書,我們當地人管他叫“閒書”。解放初我上小學。農村書很少,又沒錢買書,為了看到書,想起來小小年紀還真動了不少歪腦筋。先是翻父親的舊書。父親是幹部,搞醫的。書有兩類:馬列書和醫書。我看不懂也不愛看,就拿這些書與有閒書的鄉鄰們換看書,並渲染看了此書就會治病等等,也不知是他們真想看醫書,還是被我的真情所打動,居然換看到了不少的“閒書”。再一個辦法就是“騙”家裡的錢買書,每到縣城趕會時,家裡給帶兩毛錢讓買飯吃,可是我到城裡後一不逛街二不買飯,一頭扎進新華書店裡看書買書。那時“小人書”多,看中了買一本回家和小夥伴們換書看,有一本自己的書得意得很。家裡大人問買什麼飯吃?我騙說買燒餅吃了,一分錢也不剩。有一次進書店看到一本小人書很吸引人,想買下來,一看單價超過了兩毛,又捨不得放棄,就賴在書店裡看書。記得售書的是個慈眉善目的老頭,問我買不買?我說還沒看好呢。那書是幾本一套,看了一本還想看下一本,一直看到下午,那老頭催我說:“孩子,別看了,我們要下班關門了,你是村裡的吧,快回吧!不要讓家裡人惦記”。我戀戀不捨地放下沒看完的書走時,那老頭還塞給我一個饃頭。我很感激那老頭,更羨慕他的工作,上班還能看書,美極了。那時我就想,長大了也找個賣書的工作,讓愛看書的人看個夠,或者掙了錢買好多的書看。直到我上中學,閒書還伴隨著我。我對學語文很感興趣,尤其是寫作文覺得很順手,沒有其他同學“難產”的樣子。而且差不多每次都受到語文老師的好評,上面圈圈點點,還要貼在教室牆上讓同學們看,作文本都成了活頁的。可相對數學之類的課就成績差了,為了升學,後來就逐漸重點轉移,分精力學習其他課程。沒曾想到這一重點轉移,隨著成長邁向社會,越移越遠了。倒不是我愛看書的習慣改變,而是“重點”越來越多,擠佔了看書的時間。參加工作後,領導給你找事幹,指使得你團團轉。所幸大部分時間在單位辦公室工作,筆倒是沒停下來,可寫的都不是自己想寫的文章,什麼總結、彙報、講話、制度……沒完沒了,官話套話連篇煩得很。還有數不清的各個渠道工作都來找辦公室的“麻煩”,反正是沒有時間看閒書。有了工作接著成家,回家後妻子給你找事幹,下班後也不得清閒,做飯啦、抱孩子啦,並不比上班輕鬆。而且人都有個上進心,上班時想力爭升職稱提職務,今天培訓,明天考試,就夠忙活的了。回家後還要籌謀蓋房子置傢俱等家務大事,不能比別人太寒酸了。上班忙,下班忙,忙得顧不上看閒書了。看來這“閒書”真是給閒人看的,忙人顧不上看,每天臨睡前看一會兒也算是一種享受。在農村時經常跑到城裡逛書店,進城了忙得顧不上進書店。每次上下班路過書店只睥上一眼,控制不要進去,因為看到中意的書就想買,“舊病”復發。這閒書要“閒資金”支付,工薪族那點工資列不到買閒書計劃內。就這樣抑制著愛讀書的心情邁過了中年,走向了退休。

退休了,忙了半輩子該歇一歇了。可是沒呆幾天就感到心煩得很。幹什麼好呢?老夥伴們拉我去老年活動中心下棋、打麻將或閒聊,耍了幾天也覺得怪沒意思,就又想起了閒書。原來閒人看閒書不分神,越看越有趣。我不但看故事情節,而且學習寫作技巧,看多了就萌生了寫作念頭,反正有的是時間,也不圖名逐利,心平氣和,將自己一生中風雨人生感受、坎坷經歷教訓……寫啊寫,寫完了改,改完了看,直到自己看順眼了再寄出去。也不知道是在上班時長期動筆有了點“功夫”,還是漫漫人生路提煉了凝重,我的處女作就見刊了。看了半輩子書,好賴自己寫的文章也讓人看了,收穫的心情象農夫看到了收成,工人看到了效益。儘管在帶“家”得文人看來醜陋的很,但剛學步的人儘管蹣跚,但邁開步的喜悅就是一種享受,更何況走路的人都曾經歷此過程。退休至今,歷數國家級、省、市、縣70多種報刊、雜誌刊出我寫的小說、散文、雜文、隨筆、詩詞、評論及報道等稿件,已達110餘萬字,有 70餘篇獲獎被選編入國家級有關文集,也真是一種樂趣。不再有無所是事的空落感了,“靈感”來了就動筆。近年來,我將多年寫得文稿輯編出書,已出版長篇紀實文學《太行魂》、雜文集《心願》,散文集《心聲》、詩詞集《心音》已付印。出於共同的愛好,結識了一批文友、詩友,加入了榆社縣詩詞學會、榆社縣作家協會、晉中詩歌協會、晉中作家協會、山西省詩詞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被聘為榆社文藝刊物《文峰》的責任編輯、詩刊《漳源詩詞》的副主編,我的筆耕更勤了,願夕陽燒出一片彩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