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堅持標本兼治 一體推進“三不”


回望2019 | 堅持標本兼治 一體推進“三不”

日前,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19”在北京揭曉,“穩”當選年度國內字。當今世界風雲多變,處於大變局中的中國處變不驚,“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穩中求進不單單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上,也體現在紀檢監察工作的生動實踐中。2019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刻把握黨中央重大判斷,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住高壓態勢、穩住懲治力度、穩住人民群眾對正風反腐的預期,做到工作初心不變、工作力度不減、工作成效不降,深化標本兼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不斷鞏固發展。

把握重大判斷和要求,突出重點削減存量、零容忍遏制增量

2019年12月第一天,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接連發布三則通報: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馬明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原常委、呼和浩特市委原書記雲光中被“雙開”;吉林省人民檢察院原黨組書記、檢察長楊克勤被“雙開”。

此外,該月2日、3日和1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努爾·白克力,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邢雲和陝西省委原常委、秘書長錢引安案分別公開宣判,努爾·白克力因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邢雲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錢引安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

一天之內“三虎”齊聲倒下、一月之內三名省部級幹部案件接連宣判……以雷霆之勢持續“打虎”的背後,是黨中央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堅持有貪肅貪、有腐反腐的堅定決心。

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反腐敗是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政治鬥爭。當前,反腐敗鬥爭已經取得壓倒性勝利,但對形勢的嚴峻性和複雜性一點也不能低估。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強調,要“堅決懲治腐敗,鞏固發展壓倒性勝利。”三次全會工作報告將“有力削減存量、有效遏制增量,鞏固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作為2019年八項主要任務之一進行部署。

2019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刻把握黨中央的重大判斷和要求,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聚焦黨的十八大以後不收斂不收手的腐敗案件,特別是十九大以後仍不知敬畏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2019年1至11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立案審查調查中管幹部42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40人;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立案審查調查55.5萬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48.5萬人,涉嫌犯罪移送檢察機關1.9萬人。

“老虎”要露頭就打,“蒼蠅”亂飛也要拍。2019年1至11月,全國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7.08萬個、處理9.9萬人,查處民生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8.64萬個、處理11萬人。

與國內懲腐肅貪的鏗鏘腳步同頻共振的,是國際追逃追贓工作的深入開展。

2019年9月11日,職務犯罪嫌疑人黃平回國投案並積極退贓。這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第12名歸案的“百名紅通人員”,也是開展“天網行動”以來第60名歸案的“百名紅通人員”。

去年1至11月,“天網2019”行動共追回外逃人員1841名,其中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816名,追贓金額40.91億元人民幣。“百名紅通人員”莫佩芬、肖建明、劉寶鳳、黃平先後回國投案。

嚴肅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反腐力度

茅臺,中國知名白酒品牌。這麼一個馳名中外的品牌,卻由於公司原負責人袁仁國的嚴重違紀違法行為一度出現生產經營問題。

2019年5月,貴州省紀委監委通報給予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原副書記、原董事長袁仁國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的決定。通報除指出其存在的經濟問題外,著重點出其政治上的問題——“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將茅臺酒經營權作為拉攏關係、利益交換的工具,進行政治攀附,撈取政治資本”。

黨的紀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紀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紀律,是打頭的、管總的紀律。三次全會工作報告要求,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進一步針對“七個有之”,嚴肅查處政治上離心離德、思想上蛻化變質、組織上拉幫結派、行動上陽奉陰違等問題。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堅持首先從政治紀律查起,堅決清除趙正永、秦光榮、孟宏偉、陳剛等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毫無敬畏,對黨不忠誠不老實且嚴重貪腐的兩面派、兩面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貫徹全會工作部署,嚴肅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在審查調查中,把違反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問題作為查處重點,首先看有沒有違反政治紀律問題,有違反政治紀律的優先處置,違反其他紀律的也從政治上審視,剖析背後的政治根源。2019年1至11月,全國立案審查調查違反政治紀律案件1.6萬件,處分1.7萬人。

浙江省聚焦“七個有之”問題,2019年查處違反政治紀律案件189件、黨紀政務處分329人,對相關涉案單位領導班子成員進行約談,要求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深刻汲取教訓。貴州省通報袁仁國案等嚴重違反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典型案例,強化警示震懾,推動當地重塑良好政治生態。

2019年12月6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佈消息: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山東監管局原黨委書記、局長徐鐵被開除黨籍,其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去年以來,多名金融領域領導幹部接連被查處,金融領域反腐成為2019年反腐成績單的又一亮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三次全會上強調,緊盯事關發展全局和國家安全的重大工程、重點領域、關鍵崗位,加大金融領域反腐力度,對存在腐敗問題的,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三次全會工作報告對此也作出明確部署。2019年1至10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審查調查金融系統違紀違法案件5500餘件。

除金融領域反腐持續加碼外,其他腐敗易發高發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整治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北京針對規劃和自然資源領域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部門和行業啟動專項巡視巡察,深入開展淺山區違法佔地、違法建設、違建別墅、“大棚房”、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等專項整治。廣西南寧圍繞扶貧領域農業補助政策落實、特色產業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等任務開展專項整治,截至2019年11月30日,共發現問題1941個,整改問題1752個,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案查處336件。

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提升治理腐敗能力和水平

近日,在參加一場以身邊人案例為素材的警示教育後,江西省德興市海口鎮派出所原負責人邵某來到市紀委監委主動交代問題。“看到違紀人員痛徹心扉的懺悔,對照黨紀處分條例的規定,自己怎麼也坐不住了……”

促使邵某幡然悔悟的,正是當地針對典型案例開展的“三會一書兩公開”警示教育。江西省充分利用案件資源,通過召開支部會或幹部大會、專題民主生活會或組織生活會、警示教育大會,在一定範圍發放違紀違法人員個人懺悔書,在黨內、單位內公開有關案情和向社會公開以案促改情況的“三會一書兩公開”模式,有針對性地開展以案促改、以案示警,充分發揮查辦案件的治本功能。

“三會一書兩公開”模式,是江西探索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的有益實踐。

從信訪舉報、巡視巡察、監督檢查、審查調查等情況看,腐敗是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腐敗成因的複雜性,決定了治理措施的多樣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在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個有機整體,不是三個階段的劃分,也不是三個環節的割裂。要打通三者內在聯繫,在嚴厲懲治、形成震懾的同時,扎牢制度籠子、規範權力運行,加強黨性教育、提高思想覺悟,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早日迎來海晏河清!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作為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重要內容,單列一條作出部署。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刻把握其內在邏輯,加強頂層設計,相互照應銜接,把“三不”貫通而不是割裂地、具體而不是抽象地抓實抓好。

重慶市紀檢監察機關結合查處的典型案例,通過以案說紀、以案說法、以案說德、以案說責,督促各單位對現有制度進行全面審查、評估和清理,剖析查找廉政風險點,堵塞制度漏洞,引導全市黨員幹部形成遵紀、守法、立德、盡責的良好氛圍。

浙江省寧波市在查處黨員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同時,做實“後半篇文章”,每查結一起典型案件都必須進行案件通報、查擺剖析、警示教育、整改建制、回訪督促,督促案發單位完善相關制度。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各級黨組織加強黨性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和行使公權力人員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

任重而道遠者,不擇地而息。全面從嚴治黨是偉大的自我革命,是攻堅戰、持久戰,決定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能鬆勁停步。必須與時俱進,穩中求進,堅定信心決心,保持定力耐力,以一體推進“三不”深化標本兼治,持續淨化政治生態,堅定不移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向縱深發展。(本報記者 何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