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含笑。

小時候家裡窮,又生活在小縣城,九十年代的縣城裡,沒有什麼可以玩的地方,又沒有什麼娛樂設施,勉強能稱得上娛樂場所的也就是電影院了。我記得當時我們縣城裡面只有一家電影院,名字叫人民影院。我小時候很喜歡看電影,隔三差五總能看到影院外面貼出的電影海報,今天又新上映什麼電影了,明天又準備放映什麼電影,我那時候上中學,放學從影院門前經過,總會留意他們的海報。

那時候港臺的電影很流行,現在我才知道,那時候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刻,劇裡大碗雲集,大片不斷,尤其是九十年代所拍攝的影片,簡直是神仙打架。每一年公映的影片,現在來看,除個別外,大部分都是經典中的經典,極品種的極品。

那時候上映的影片不僅題材豐富,而且數量多,質量高,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格局。

我記得那時候最喜歡看槍戰片、武俠片。最喜歡看成龍、周潤發、李連杰、劉德華主演的電影。

香港九十年代的電影明星可謂群星熠熠,但只有兩個影星開過公司,一個是李連杰,還有一個就是劉德華。劉德華於90年代初,成立了天幕電影製作公司,天幕影業一共投資拍攝了五部電影,每一部都是精品。

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其中一部極為冷門的電影,影片的名字叫《天與地》,這是一部文藝片,本片是黎大煒擔任導演,集結了劉德華,劉松仁,陳少霞,金士傑,俞飛鴻,顧寶明等一批中國兩岸三地的實力演員,演員陣容真可謂豪華,女主們個個顏值超高,男主們個個演技炸裂。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本片最早於1994年2月在西班牙上映,7月在香港公映,8月在臺灣公映。這部影片當年票房收入1001萬元,這在1994年的香港電影市場,成績並不突出。

目前豆瓣評分7.2分,在一眾香港影片中,這樣的評分並不算高。但它所表現出來的愛國情懷、理想主義,以及帶給人們的深度反思,使這部影片在今天看來,也是劉德華最有成就的一部影片。

在當年商業片大行其道的香港,能夠給人帶來深度思考的影片想要賣座,真的很難。和片中主人公張一鵬(劉德華飾)的命運一樣,不願隨波逐流,只能說它生不逢時。

而由於此片票房的失利,成了壓垮天幕製作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天幕公司因負債累累,最後不得已關閉,這都是後話了。

這部影片也成了天幕電影製作公司最後的絕唱,這正應了電影裡的一句臺詞:

"對不起,是你生不逢時。"

這句臺詞說的是主人公的命運,其實,也預示著天幕公司的結局。

好了,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部電影吧。

本片的故事背景是19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那時候中國社會軍閥混戰,國民政府剛剛成立,百廢待興。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張一鵬(劉德華飾演)得到一筆政府資助的獎金,獲得去法國留學深造的機會,張一鵬到法國後主修法律,學成歸國後,他被國民政府任命為上海市禁菸(鴉片)行動的第一專員。

當時的上海,官員和毒販相互勾結,販賣鴉片,毒害國民。充滿理想主義和書生意氣的張一鵬,剛攜妻子素素(飾演)來到上海,便決定要掃除鴉片,拯救國民。

張一鵬在法國留學期間,經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禮與價值觀的薰陶,十分的書生意氣。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但張一鵬並不知道中國社會與西方國家的國情有別,社會發展不在一個階段,當時的中國沒有健全的法律體系及社會秩序,政治也不穩定,缺少法律生存的土壤,而這也註定了張一鵬禁菸行動的失敗。

警察署長倪坤(顧寶明飾演),是上海市的"土皇帝",在上海市呼風喚雨,和大毒梟戴濟民一起控制著包括販賣鴉片在內的所有非法交易。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大毒梟戴濟民(劉松仁飾演),則偽裝成慈善商人,經常為孤兒院捐款,包裝自己,神話自己,將自己塑造成拯救蒼生萬民的"耶穌",暗地裡則從事著不法勾當。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倪坤和戴濟民是結拜兄弟,兩個人一個是"白道老大",一個是"黑道老大",他們一起控制著整個上海,成了上海市"地下王國的皇帝"。

這種警匪一家的局面,決定了張一鵬要想禁菸,就要與黑白兩道同時開戰。

張一鵬初到上海,就被倪坤請去,倪坤想用糖衣炮彈腐蝕張一鵬,結果張並不買帳。數次向張一鵬行賄無果,他們決定讓張一鵬吃點苦頭,就故意散播虛假消息,佈下陷阱,結果張一鵬果真上當,還差一點被燒死在磚窯裡。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面對這倪坤給他來的下馬威,張一鵬並沒有氣餒。在警察局裡張一鵬處處碰壁,沒有一個警察真的願意去禁毒。整個警局裡只有山東貓(金士傑飾演),還是癮君子,因為處處被其他人排擠,都嫌他沒用,他才願意跟隨張一鵬。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山東貓提供了一些情報,使得張一鵬順利的將幾家煙管掃除,並將鴉片燒燬,算是取得了一點小小的勝利。

面對上海市極為複雜的形勢,張一鵬明白,單靠自己一個人的努力,根本打不開局面。張一鵬隻身一人到南京國民政府要人,希望能得到上級的支持。

張一鵬到南京國民政府,找派他去上海禁菸的嚴將軍,希望能夠得到嚴將軍的支持。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下面是張一鵬和嚴將軍的一段對話:

張一鵬:"將軍,禁毒不是兒戲。"

嚴將軍:"哼,混蛋,你居然敢用這種態度給我講話。"

張一鵬:"不,將軍,我不是代表我自己,我是代表國家。所以我希望將軍能夠………。"

嚴將軍:"什麼,國家,渾蛋,你居然跟我談國家,你沒資格跟我談國家,這個國家是我打下來的。"

從這對白中,我們不難發現,政府高層以開國元勳自居,對於自己一手製定的禁毒計劃,並沒有徹底執行的決心。只不過是流於形式,為了政權穩固的需要,堵住悠悠眾口罷了,這也預示著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是不長久的。

作為新生的政權,對於鴉片這種毒害人民的東西,居然沒有清醒的認識,沒有將其徹底剷除的勇氣,這就註定了革命的失敗,和張一鵬悲慘的結局。

對於影片中出現的鄔君,作為南京政府派給張一鵬的助手,也是由莫大的諷刺,禁菸作為政府的一件大事,居然派出了一個柔弱的女人。

我們瞭解歷史的都知道,中國的國門徹底洞開,就是從1840年,林則徐的虎門銷煙開始的,第一次戰爭就叫鴉片戰爭。過去100年了,到了1930年,中國社會還是鴉片遍地。

就在張一鵬在南京國民政府爭取支持的時候,其妻子素素在上海被戴濟民手下的殺手打傷,並導致流產。張從南京回來以後,更下定了徹底剷除鴉片毒瘤,將倪坤和戴濟民繩之以法的決心。

張一鵬在鄔君和山東貓的幫助下,決定從鴉片的源頭入手,徹底切斷貨源,三人經過一番準備到了四川,將戴濟民的都毒品劫走。

此舉,徹底激怒了戴濟民,為此他展開了瘋狂的報復,張一鵬妻子素素被亂槍打死,南京政府派給自己的唯一助手鄔君用筷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鄔君臨死之前,與警察署長倪坤的對白堪稱經典,充滿了黑色的幽默。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面對強大的黑惡勢力,張一鵬毫不退縮,即便愛妻好友一一慘遭殺害仍不改其志,絲毫沒有動搖其禁菸之決心。張一鵬幾乎以一己之力將上海市攪得天翻地覆,幾乎摧毀了上海的鴉片市場。

而南京政府主管禁菸的嚴將軍被李將軍取代,張一鵬信心滿滿等待李將軍,期望李將軍可以給自己的禁菸工作帶來更大的支持,他不會想到,正是李將軍的到來,才給他帶來更大的厄運。

張一鵬經過一番精心的計劃籌備,挑撥倪坤和戴濟民的矛盾,讓他們互相猜疑,互相殘殺,並最終拿到了戴濟民販毒的證據。就在他將證據交給李將軍之際,在開往廣州的火車上,被李將軍暗算,一槍結果了性命。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上海灘禁菸的英雄,沒有死在大毒販戴濟民,警察署長倪坤等人手裡,卻被南京政府自己的主管殺死,不能不說是以個天大的諷刺。

從這個意義上講,張一鵬的妻子、助手,朋友的死,變得毫無意義。尤其是張一鵬在南京政府尋求支持,坐在臺階上,等李嚴將軍的畫面。後面不遠處正是孫中山總理的畫像,上面還寫著一副對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和天下為公的橫批。

在禁菸這種事關民族存亡的大是大非面前,南京政府只是派出了張一鵬一個人前往上海,單槍匹馬的去和整個上海的黑惡勢力鬥爭,這本身不就是黑色幽默嗎?

正如嚴將軍的話:政府剛剛成立,沒有人手,各個部門都缺人,沒有多餘的人派給張一鵬去禁菸。

對鴉片的危害沒有清醒的認識,對事關民族危亡的問題缺乏基本的判斷,對革命面臨的形勢沒有果斷的處置措施。新政府管理上的混亂、無序,預示著其將來的下場,也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在混亂的時代面前,個人的作用是渺小的,即便張一鵬能力再強,武功再高,也難逃時代的大潮。

我想,這既是個人的宿命,也是時代的悲哀。

在追名逐利,拜金享樂的社會現實下,這樣一部反思歷史的經典影片,失敗了。

這部電影雖然票房失利,但劉德華演在劇中演唱的《忘情水》和《纏綿》兩首插曲卻風靡至今,當年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提名。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本部電影處處都充滿了黑色的幽默,虛偽的慈善家,虛偽的新政府。販毒分子包裝成大商人和慈善家,居然矇蔽了絕大多數人的雙眼,新生政權收到販毒分子的財政捐款後,居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其胡作非為。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故事的結局也出乎大家的意料,好人並沒有得到好報,做好人的代價是妻離子散和家破人亡,就連自己也沒有保住命。而壞人並沒有得到懲罰,仍然逍遙法外。

結局,戴濟民在電影院裡被張一鵬打傷後,發出的微笑,已經預示著一切了。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為了阻止毒販們繼續毒害國人,好人一個一個倒下,換來的確實犯罪的繼續。本片拋棄了傳統的價值觀,好人得到好報,壞人得到懲罰的老套路。

給人以更加深刻的思考,張一鵬的犧牲,沒有換來上海灘的鴉片絕跡,相反張一鵬被定性為畏罪自殺,而大毒販戴濟民則被無罪釋放。上海灘依然歌舞昇平,鴉片依舊在地下流行。沒有半點改變,中國人民仍然繼續被鴉片毒害,新政府依舊沒有迎來曙光。

戴濟民說了一句實話:“信德能給你帶來什麼”,民國社會,是一個非常功利的時代,軍閥混戰,黑社會橫行,每一個黨派、每一個組織、每一個人都講求彙報,講求得到。孫先生的革命意志在繼任者的手裡,逐漸消磨,進取心被野心所取代,這就註定了革命必然的失敗。

正應了本片的名字:天與地。天與地之間有一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正是有了張一鵬這樣,能為國、為民拋頭顱、撒熱血的仁人志士,我們中華民族的獨立才有了可能,我們民族復興才有了希望。


劉德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藝片,豆瓣評分卻不高


這樣的影片,值得觀看。

我是含笑,挖掘影片中隱藏的故事,解讀那些不被認同的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