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全國第四!“廈門藍”藍出新高度 空氣質量相當於自然保護區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黃璜 通訊員 詹源)昨日,生態環境部向媒體通報了2019年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我市全年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98,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四。清新的“廈門藍”再一次贏得萬眾矚目,成為這座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的驕傲。

據市生態環境局介紹,這是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範圍從74個增加到168個後,我市首次進入前五名。更重要的是,與空氣質量相關的關鍵數值大多較往年有了提升、改善,尤其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PM10(可吸入顆粒物)等4項主要汙染物濃度已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一級標準,即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所執行的空氣質量標準。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名副其實,廈門人享受著高品質生態環境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足感。

這一系列權威、專業的排名和數據,是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廈門在藍天保衛戰中取得勝利的最有力證明。2019年以來,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生態環境局積極攜手各區、各相關部門,緊密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嚮往為奮鬥目標,堅決扛起生態環保的政治責任,從頂層設計和機制體制建設入手,聚焦重點難點,不斷創新突破,全面落實汙染防治攻堅各項任務,有效提升生態治理能力的法治化、精細化和科技化,真正實現大氣汙染減排和應急管控相結合,環境質量改善和環境安全保障並重。

守護“廈門藍”的戰鬥,早已不是單一的汙染防治,不是傳統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以汙染防治攻堅為突破點,融合了機制體制健全、產業轉型升級等重要內容於一體的系統性工程,是我市落實生態治理體系系統性創新的重要舉措。如今,汙染防治攻堅的腳步仍未停止,我市將以此為基礎,全面構建綠色產業結構、綠色交通體系和清潔能源體系,為守護“廈門藍”築起堅實的屏障,讓“清新的藍”成為廈門市民恆久的驕傲。

主動作為積極應對

啟動三輪“守護藍天百日攻堅”行動

生活在廈門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許多人深有同感,因為在這裡,“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群眾幸福感的來源是優質的空氣、美好的生態,而這背後,則是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上下一心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的使命擔當。

2019年以來,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生態環境局立足更高站位,緊密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積極攜手各區、各相關部門,切實承擔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凝聚合力、全力攻堅,持續深入推進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為廣大群眾守護美好的生態宜居環境,取得了顯著成效。

為統籌推進全市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行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進行了專門部署,市政府印發《廈門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市環委辦制定貫徹《福建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和《廈門市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加強大氣汙染防治的決定》分工方案,嚴格落實《廈門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廈門市環境空氣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

在此基礎上,市政府定期召開全市空氣質量分析會,市環委辦堅持組織召開月調度會,通報工作進展、交流工作經驗、解決具體問題,協調各區與各有關部門共同推進空氣質量提升,定期組織開展重點區域督查,綜合運用通報、曝光、處罰等措施,推動解決突出問題。

在堅實的法治支持和責任機制保障下,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穩步、深入推進。2019年2月,針對春夏交替氣候變化導致的輕微汙染天氣,市生態環境局啟動首輪“守護藍天百日攻堅”專項行動,聯合各相關部門主動作為、積極應對,短時間內實現空氣質量“止跌回升”。此後,該局又接連組織了兩輪“百日攻堅”,全體生態環保工作人員奮戰在一線,全力守護“廈門藍”。堅定的使命擔當、密切的部門聯動,最終實現了空氣質量持續向好,名列全國前茅。

聚焦重點持續攻堅

42項措施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

2019年,市生態環境局連續開展三輪“守護藍天百日攻堅”專項行動,42項具體的大氣汙染防治措施,聚焦機動車尾氣治理、鍋爐及工業窯爐整治、VOCs(揮發性有機物)整治、工業大氣汙染防治、揚塵防治等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展開攻堅,成功保障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穩步提升。

這其中,針對首要汙染物二氧化氮的治理行動更是重中之重。此前,我市二氧化氮濃度一度居高不下,其主要來源是機動車尾氣、鍋爐廢氣等。針對這個問題,市生態環境局積極謀劃,在持續提升鍋爐及工業窯爐整治水平的同時,進一步強化移動源汙染防治工作。

我市修訂《廈門經濟特區機動車排氣汙染防治條例》,印發《廈門市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計劃實施方案》,印發實施《廈門市人民政府關於限制高排放機動車通行的通告》《廈門市人民政府關於劃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止使用區域的通告》,進一步對高排放機動車實施限行措施,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督管理。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公安交警等相關部門,加強執法檢查力度,除了路面檢查,還通過遙感監測主動篩查高排放車輛,全年共處罰黃標車闖限行1134輛,有效遏制了高排放車輛違規上路的問題。

與此同時,市生態環境局還進一步強化VOCs整治,完成第三階段4個行業的VOCs整治,共對330件涉VOCs違法案件進行立案查處,處罰金額累計約770萬元,完成135個大氣精準治理工程項目。多部門合力攻堅的揚塵管控也進一步加強了,市環委辦強化揚塵防治考評督查,聘請專家暗訪揚塵防治工作情況,累計通報揚塵問題45個,全部協調完成整改;市城市管理綜合考評中心抽查工地、港口碼頭、道路等,通報問題6471個,已協調落實整改6285個,整改率97.1%。

科技助力創新手段

項目獲省廳應用典型案例評選第一名

2019年,我市率先全省建立的機動車環保管理平臺項目,獲福建省生態環境廳生態雲第三輪應用典型案例評選第一名,作為第一批典型應用項目全省推廣。這個平臺實現了多部門數據共享,將高排放機動車篩查、機動車登記環保前置審核、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黑煙車智能識別、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等重要功能悉數納入,讓移動源汙染防治工作在一個平臺上實現一目瞭然,進一步提升了源頭監管、執法監督檢查的效力,實現了汙染防治的科技化、精細化、現代化。

事實上,機動車環保管理平臺並非我市首個獲評第一的創新項目。在市公共安全平臺的大力支持下,此前在省生態雲平臺第一輪典型案例評選中,我市建設的空氣質量應急指揮調度模塊就曾奪魁。在這個模塊中,市生態環境局進一步深化《廈門市輕微汙染天氣應對辦法》,引入高科技手段,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優化了日常管控、應急調度、措施落地等一系列功能,實現智能化管理,從根本上提高了空氣質量應急指揮調度的整體效率。

除了這些獲獎項目,市生態環境局在開展日常執法檢查工作中,也十分注重運用科技創新手段。例如在開展大氣汙染日常監管時,創新運用走航車,對全市各個重要點位的空氣汙染情況進行實時監測,靈活的移動式監測更快更精準地鎖定了汙染源。

在工業汙染源達標排放整治工作中,市生態環境局也進一步引入科技手段。全市398臺工業鍋爐,除清潔能源外的83臺全部安裝自動監控設備,與在線監控平臺聯網。這些重點企業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指標,都可以實現在線實時監測,系統還實現主動報警、自動發佈超標督辦單,實現遠程控制、調度執法人員現場查處。

可以說,在整個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中,科技、創新,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切實提升了生態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深入治理健全機制

構建完善的汙染防治工作體系

多年來,我市持續保持環境空氣質量全國領先,靠的是日漸完善的汙染防治工作體系以及健全機制保障下貫穿全程的深入治理。

依託生態雲平臺的建設,市生態環境局掌握了越來越多與大氣汙染防治相關的信息和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為科學決策提供了更加充足的依據,這也為實施源頭管控、宏觀調控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9年,我市出臺“生態環境准入清單”,率先全國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對生態環境實施分區管控和差異化的准入管理。此舉從源頭上扼住了大氣汙染的“命門”。由此開始,符合產業佈局規劃,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產業被准入,而那些高排放、高汙染的企業被排除在片區外或者被嚴格限制、監管。

在有效實施源頭監管的基礎上,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各相關部門依法推進“散亂汙”企業整治、機動車尾氣治理、鍋爐及工業窯爐整治、VOCs(揮發性有機物)整治等一系列專項工作,依法嚴查環境違法行為,及時遏制汙染問題,也形成了有效的震懾。

2019年,輕微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機制也進一步“升級”,除了區域聯防聯控進一步強化、空氣質量應急指揮調度模塊建成,系統還對重點產汙單位實時監控,讓應急響應指令迅速發送給相關責任人,第一時間會商解決,進一步優化日常管理、應急調度流程,突出預警管控、提高工作效率。

“規範引導”“宏觀調控”也是我市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體系中至關重要的環節。2019年,我市通過產業空間佈局規劃引導,重點發展千億產業鏈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出符合綠色發展定位的產業結構。不僅如此,通過提升鐵路貨運比例、提升新能源及清潔能源車輛使用比例、推進岸電建設、推動“油改電”工作等措施,我市進一步加快建設綠色交通運輸體系,打造“綠色空港” “綠色海港”。通過劃定高汙染燃料禁燃區,實施高汙染燃料“煤改氣”“煤改電”工程,推動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落地,大力推進集中供熱等一系列手段,我市還切實調整優化了能源結構,構建清潔高效能源體系。

事實證明,在廈門,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早已不是單純的“就問題查問題”“就整治而整治”,而是集合“源頭管控”“問題治理”“應急響應”“規範引導”“宏觀調控”於一體的系統性工程。

亮彩數字

全國第四

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排名,2019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98,位列第四。這是重點城市排名範圍從74個增加至168個後,我市首次進入前五名,較去年的第七名,前進三個名次,綜合指數也在去年同比改善1.8%的基礎上,持續提升,同比改善1.3%。

一級標準

2019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6項主要汙染物均優於環境空氣質量國家二級標準。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PM10等4項主要汙染物濃度已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一級標準,即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執行的空氣質量標準。

全省第一

2017年至2019年,我市環保網絡化監管連續三年取得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績;我市率先全省建立的機動車環保管理平臺項目,獲省廳生態雲應用典型案例評選第一名,作為第一批典型應用項目在全省推廣。

展望2020

藍天保衛戰

開啟全新篇章

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收官之年,市生態環境局將以空氣質量始終保持在全國前列為目標,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抓手,以臭氧、氮氧化物和揚塵防控為重點,切實強化使命擔當,聚焦重點精準發力,會同各區各有關部門繼續抓好機動車汙染防治、綠色海港空港建設、城市揚塵管控和工業廢氣整治等重點工作。

這其中,我市生態環境部門將持續深化揮發性有機物整治,在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爐窯大氣汙染物整治。限制高排放機動車通行、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止使用區域和高汙染燃料禁燃區等規定將進一步落實。相關部門還將推動2020年新購和更新的公交車、出租車、環衛車等公共領域機動車實現純電動化。與此同時,船舶大氣汙染排放控制區執法力度也會進一步加強,岸電橋電使用率將進一步提升。信用評價管理、工地揚塵汙染防治考評考核機制將得到更加充分的運用,通過強化綜合治理,有效抑制揚塵。

不僅如此,2020年,我市還將召開第二輪廈漳泉大氣汙染聯防聯控聯治聯席會議,持續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機制的作用,並強化科技運用,充分利用生態雲平臺空氣質量應急指揮調度系統、信息化分析預警功能,提升應急調度水平,全力保持空氣質量高位運行。

展開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