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對那些研究生跨考心理學的同學,你會給出哪些你認為「內行」建議

其實考研跨考心理學,注意我這裡說的考研跨考心理考研,和一些答主可能說的 把心理學當興趣 活著心理學普及圖書可能還是有很大區別。我非常贊同如果說是興趣使然 他們推薦的書都是非常好的書籍。

但是 任何興趣一旦變成考試,可能味道就不一樣了。

任何跨考心理學的朋友 不都是興趣使然嗎,不然圖啥呢?

但從我自身跨考過程來看,一開始的主觀印象,臆想,判斷。在我學習了一個月左右心理學的專業課後,發現和我之前所認為的心理學的學習內容,相差還是比較大的。

從我周邊的朋友來看

朋友1:同校校友,群裡認識。 他就是典型的未雨綢繆型。像其他答主推薦的書他基本都買了,還買了教材,買了網課,還去線下機構機構報了個全程班。遂開始學習,兩週發現內容和自己所感覺相差甚遠,但因為買了所有東西不捨,堅持兩月後壯士斷腕換專業了。

朋友2:本省某211心理學專業學生,一戰西南大學失敗。遂二戰,二戰和我一起學習,但是和我聊天中,明顯的感覺到他其實也不是很喜歡心理學,也不適應心理學考研的整個學習方法。只是大學本專業學的是整個,沒辦法跳出這個牢籠。今年一問還是失敗了,而且他似乎也決定不會三戰了。

總結來看,心理學考研其實很可能對於跨考的人來說與自己心中所臆想的興趣方向不太一樣。畢竟一個是熱烈的興趣愛好,一個只是冷冰冰的值300分的專業課。

這樣的情況下其實跨專業考研心理學,對於像題主這樣的朋友來說,最關鍵的就是專業課

300分的分值,未曾接觸過的專業,心中臆想的對心理學的觀念,對未來工作的期待。

這四個方面都和專業課相關,所以最開始我建議從專業課下手。接下來就瞭解一下心理學考研。

1、心理學研究生都有哪些? 心理學研究生分三類:

一是心理學,即我們常講的學碩,包括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三個二級學科。其中基礎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基本囊括普心、實驗、統計、測量中的大部分內容,但每個學校側重點不同。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有二:發展心理學研究個體從出生到死亡一生中個體心理的發展,教育心理學研究心理學理論與方法在教育教學情境中的應用。應用心理學研究心理學理論與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主要包括心理諮詢、管理心理、工程心理等。心理學(學碩)主要培養學術研究型人才 二是

應用心理碩士,就是我們常講的專碩。主要學習內容基本和上述心理學(學碩)應用心理學方向相同。應用心理(專碩)主要培養實踐應用型人才。注意——應用心理學是學碩,應用心理才是專碩。 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屬於教育碩士,也是專碩,主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

2. 心理學研究生都考些什麼?

別說話,看圖

對那些研究生跨考心理學的同學,你會給出哪些你認為「內行」建議

三、選學碩還是專碩?

還是看圖說話

對那些研究生跨考心理學的同學,你會給出哪些你認為「內行」建議

這張圖來自知乎用戶 @HK米諾

那麼除開政治和英語外,這樣的情況下其實跨專業考研心理學,對於像題主這樣的朋友來說,最關鍵的就是專業課

300分的分值,未曾接觸過的專業,心中臆想的對心理學的觀念,對未來工作的期待。

這四個方面都和專業課相關,所以最開始我建議從專業課下手。

那麼話不多說直接上書。


對那些研究生跨考心理學的同學,你會給出哪些你認為「內行」建議

最先準備的應該就是這本 彭聃齡 主編出版的《普通心理學》

《普通心理學》既是心理學基礎課基本的教材,也是教育部推薦的高等學校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本教材從1988年首次出版至今已經30年,歷經多次修訂,成為心理學專業經典的教材之一。彭聃齡主編的《普通心理學(第5版心理學基礎課系列教材新世紀高等學校教材)》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心理學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新要求為標準,內容涵蓋心理學基本原理和個體心理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以五篇十四章全面論述了心理學研究的對象和方法,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人的信息加工系統(感覺、知覺、意識和注意、記憶、思維、語言),作為控制和調節系統(動機和情緒、情感),人的心理特徵系統(能力和人格),學習和人的全程發展等基本內容。   《普通心理學(第5版)》不僅可作為心理專業本科生的基礎課教材,還可作為報考碩士、博士研究生的重要參考資料。

從簡介就可以看到,本書是心理學的最基礎的教材。換句話也就是 大部分沒接觸過心理學,但對心理學感興趣,想跨考心理學的朋友最開始就該看的書。

基本在知乎問題——如何準備跨專業考驗心理學?如何準備跨專業考研心理學?

專業課用書一定會提到這本基礎的書目,這本書基本構建了心理學最全面的框架。

適合所有對心理學感興趣的朋友。

對那些研究生跨考心理學的同學,你會給出哪些你認為「內行」建議

接下來是潑冷水時間。

因為我在備考路上,見過很多像題主這樣的朋友,但是他們沒有一開始就去看這本書。

而是在網上大概瞭解了下心理學,然後買課花了很多錢,甚至輔導班都報了。

但是歸根結底到最後還是要從頭學起,從《普通心理學》開始的時候。

發現自己可能對心理學的認識真的只是臆斷,或者說只是對自己心裡覺得的那個心理學感興趣。

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所以,這本書對於你的意義

1.瞭解心理學的最基礎的構架,看看真正的心理學學術研究,學科內容和自己想的那種,出入大不大。自己能否接受

2.快速判斷自己到底能不能適應心理學的學習。如果這本書你能津津有味的看一大部分,那麼你可以開始買課買下面很多答主說的接下來的資料了。若看了幾章就發現自己接受不了,你可以快速選擇換另一個專業考研,或者就業也不錯。 幾十塊的書籍就能幫你快速做這個抉擇我覺得還是很好的。而且後期還可以二手轉出去。

考研確實是最後一次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專業的機會了,所以在大家跨考心理學之前。私以認為,不是潑冷水

真的得先去用最基礎也最實際的方法測試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夠接受這門學科,真的喜歡這個專業。

不然那大量棄考的或者考上也不開心的研究生朋友,我不希望你成為他們的一員。

其二

如果你看了這本書,感覺自己還是沒問題,能接受。

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很好的,開始了心理學專業課學習的第一步了。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心理學之行,始於彭聃齡。


對那些研究生跨考心理學的同學,你會給出哪些你認為「內行」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