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耿飈學習架橋,敵軍挑夫隊誤入,紅軍收了大洋不打收條,算違規嗎

1931年,是蔣介石頻頻向紅軍發動"圍剿"的一年。第二次"圍剿"在5月底遭到慘敗後,緊接著又發動了第三次"圍剿"。這次,蔣介石親任"總司令",調集30萬大軍,還從英國、日本、德國等國請了軍事顧問,以陳誠、羅卓英、蔣鼎文、衛立煌等嫡系部隊為骨幹,何應欽為前敵司令,分左、中、右三路向紅軍的中央根據地壓來。

耿飈學習架橋,敵軍挑夫隊誤入,紅軍收了大洋不打收條,算違規嗎

這時,紅軍積極防禦、在運動中殲敵的戰略戰術,經過兩次反"圍剿"的檢驗,已經日臻成熟。第二次反"圍剿"後,耿飈就帶領部隊利用戰鬥間隙,抓緊戰術技術訓練。當時紅軍中流傳著"勝利在腳"、"會走路就能勝利"的口號,把提高部隊行軍能力當作重要技術來練。

江西一帶,河流縱橫,徐彥剛就讓耿飈帶領特務連練習在河上架橋,以便在未來的戰鬥中,用一座座橋樑把進軍路線連接起來,提高通行能力。

耿飈學習架橋,敵軍挑夫隊誤入,紅軍收了大洋不打收條,算違規嗎

紅軍架橋沒有工程機械,完全靠手工操作,也就是捆紮、連接、固定等幾道環節。材料一般是毛竹、樹木、門板。但是具體實施起來,問題就多了。徐彥剛是進過黃埔軍校的,他交給耿飈一本《工程學》,讓他讀幾遍,照著做,還說:"多實驗幾遍就行了。"

耿飈雖然讀過幾年私塾和工人夜校,可是讀這本《工程學》還是到處碰上攔路虎,特別是那些外文的計算公式,簡直比"天書"還難懂。徐師長就耐心地教給他。幾天之後,他明白了個大概,再邊琢磨邊教給戰士。對於有些連自己的名字都認不得的戰士來說,這些知識就更難懂了。當時天氣炎熱,一堂課下來,大家汗流浹背,還是弄不明白。耿飈說,乾脆,到野外"比著葫蘆畫瓢"去。邊幹邊學,架起幾座橋來,本領就學成了。

耿飈學習架橋,敵軍挑夫隊誤入,紅軍收了大洋不打收條,算違規嗎

第一座橋完全按書本上一道例題提供的數據,尋找了一段河床開始施工。首先要標定橋軸線,這需要制式儀器。但是那時候紅軍哪裡有儀器啊!耿飈是學過公路測量的,於是他就教戰士們自制就便器材。

他們用子彈箱拼起來做標圖板,用木匠直尺當二角尺,用蠟條杆塗上顏色代替標誌杆,指北針是現成的。為了使數據準確,他們在計算了河的寬度後,還專門挑了幾個會游水的戰士,拉一根繩子測量一下,以驗證他們的計算。第一座橋是有樁的便橋,以後他們又學會了架浮橋。

耿飈學習架橋,敵軍挑夫隊誤入,紅軍收了大洋不打收條,算違規嗎

架浮橋的關鍵在於確定流速和錨駐橋身。經過個把月的訓練,那本《工程學》被耿飈翻爛了,大家的架橋技術也提高了。於是開展架橋、拆橋的反覆練習。百十米寬的小河,只要個把小時就能架起一座可供部隊通行的浮橋。

耿飈學習架橋,敵軍挑夫隊誤入,紅軍收了大洋不打收條,算違規嗎

有一次,他們到一個山坳裡的小河上練習架橋,那裡地處偏僻,沒有人煙。他們剛把橋架好,同志們都鑽到灌木叢中乘涼,忽然從對面山路上走來一隊挑夫,還有幾個國民黨兵押送。挑子都沉甸甸的,壓得扁擔"吱吱"響。耿飈立刻警覺起來,讓大家做好戰鬥準備。這個挑夫隊走到耿飈剛架起的橋附近時,猶猶豫豫地停下來,大概以為走錯了路。

耿飈學習架橋,敵軍挑夫隊誤入,紅軍收了大洋不打收條,算違規嗎

因為一個小時前他們路過的時候,這裡還僅是一條光禿禿的湍急的河流,怎麼返回的時候突然間冒出一座橋來呢?耿飈見他們人數不多,武器也簡單,便抓住機會,命令戰士們從橋上向對岸衝去。七八個挑夫扔了擔子就跑。幾個國民黨兵也嚇蒙了,槍都來不及從背上取下來,倉皇四散逃去。

耿飈在繳獲的挑子裡,發現一張禮單。原來,這些挑子裡全是光洋,是一夥土豪劣紳送給"圍剿"紅軍的國民黨軍隊的"搞勞"。紅軍照單全收,只是沒法給這些老爺們打收條。

耿飈學習架橋,敵軍挑夫隊誤入,紅軍收了大洋不打收條,算違規嗎

學會架橋,對第三次反"圍剿"十分有利。因為那次反"圍剿"中紅軍用的是"拖牛"戰術,以強行軍、急行軍和敵人周旋,僅用3萬人的兵力,硬是把蔣介石30萬大軍"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紅軍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在敵人的鋒芒之間閃電式地穿插、迂迴,大大增強了這種"拖牛"戰術的威力。說得更形象化些,紅軍以其鐵腳板在河流上、山嶺間架起了通向勝利的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