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主觀向) 上海各區有什麼特點-1

前一陣,我在網上看到一個提問,叫“上海各區有什麼特點”。這是一個有趣卻也難回答的問題。這座2400萬人的龐大城市有16個區,每個區的“畫風”各不相同,甚至各個區內部的不同街道,氛圍也不太一樣。很多人覺得上海無非是一座水泥森林,但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我來說,這裡的每一個角落,都有著它獨特的魅力。

我會先用擬人的手法說說上海各個區留給我的印象,然後分區塊詳細做說明。很可惜我不會畫畫,否則應該會很有趣。作為一個90初的老伯伯,我想為已經消失的盧灣,閘北,南市和南匯保留一些記憶,所以關於這四個區我也會做一些介紹。如同題目所述,這是一篇非常主觀向的創作,不過如果有事實錯誤或需要補充的地方,還請大家指正。

篇幅所限,每次和大家說兩個區。



楊浦:工人家庭出身的大學教授,研究民國時期上海史。父親在楊樹浦自來水廠上班,母親在國棉十七廠上班,出生在老式里弄,後來在延吉新村住過。現在的家在新江灣城。沉穩持重,在並不好的居住環境裡堅持苦讀,期待能進入離家不遠處的知名學府,閒暇時最常去的是東宮旁邊的楊浦圖書館。後來慢慢獲得了想要的生活。年紀不小,但經常和學生在一起,心態還挺年輕的。

楊浦大致可以分成四塊:北部的新江灣城和五角場,中南部的楊樹浦和貫穿全區的工人新村。北面的標誌性地標是五角場環島和復旦大學,南面的標誌性地標是滬東工人文化宮。

新江灣城是高檔居住區,原來是軍用的江灣機場。五角場是上海東北片的城市副中心,也是民國時期“大上海計劃”的建設區域,現在的“國X路,民X路,政X路”就是當年的產物。大上海計劃實施的過程中抗戰爆發,最後不了了之。不過留下了江灣體育場,長海醫院飛機樓等具有30年代風格的民國式建築。五角場是上海東北部的副中心,一直以來都是交通換乘節點。九十年代五角場就已經形成了以學生和年輕人為主要客戶的商圈,特點是便宜,熱鬧,小店多。隨後伴隨著中環線建設和地區升級,五角場經歷了幾年陣痛,現在已經是高大上的商圈了。五角場周邊是文教區,聚集了二軍大,復旦,上財,同濟,上體等高校,借用民國時期上海市圖書館舊址改建的楊浦圖書館新館也在五角場附近。個人感覺是五角場一帶上海市區內學術氛圍最好的地區。可能因為人口多競爭激烈,加之高校也多,楊浦區的教育質量在蘇州河北的上海市區裡算是比較好的。

楊樹浦是上海的老工業基地,水電煤廠,化工廠,棉紡廠,造船廠,鋼鐵廠等等全在那裡,沿黃浦江還有很多貨運碼頭,與之配套的大片的棚戶和舊式里弄。直到前幾年,12號線寧國路站附近還有大規模的,缺乏獨立衛生的髒亂差城中村,要知道這可是在內環內。早些年楊樹浦產業工人聚集,商業一度非常繁榮。楊樹浦西部的八埭頭被稱為“大楊浦的南京路”,滬東工人文化宮則坐落在寧國路附近。九十年代楊樹浦倒了一大批廠子,此後一蹶不振十幾年。現在黃浦江沿線正在重新開發,已經有了一點成效。利用國棉十七廠改建的國際時尚中心,建立在上海魚市場舊址上的漁人碼頭,以及主打近現代工業風的楊浦濱江步道都已經投入使用。但楊樹浦包袱太重,想要完全改頭換面需要很長時間。楊浦有黃浦江上唯一的內河島嶼,復興島。除了有個地鐵站外,那裡依舊保持著八九十年代工業區的面貌。

楊浦有很多大型居住區,比如鞍山新村,鳳城新村,延吉新村,長白新村,中原新村,市光新村等等,大多都以東北地名來命名。這些居住區建設跨度比較大,從50年代到90年代不等,不過基本都是工薪階層居住區。現在老齡化比較嚴重。鞍山新村地區的蘇家屯路,撫順路都是非常幽靜的林蔭道,如果來到上海東北片,有空的時候可以去走走。梧桐街道不只在原法租界有,工人新村裡其實也有。

(主觀向) 上海各區有什麼特點-1

江灣體育場,大上海計劃的一部分



虹口:爸爸曾是上港三區的碼頭職工,媽媽曾是四川路百貨店的營業員,少年時生活在河濱大樓,現在住在瑞虹新城。上外畢業,會一些日語。年輕時曾有過良好的才智與容貌,在零售領域取得過一些成果,此後進軍國際航運業,但目前還沒有太大建樹。以前徜徉過的溧陽路上,懸鈴木依然遮天蔽日,映射出歲月和機遇的流逝。年華不再,不過依然試圖東山再起的中年人。

幾乎全是居住為主。以魯迅公園為界,南部大多是舊式里弄和七八十年代多層,四川路和提籃橋附近有少量民國時期的歷史遺存。前者在淪陷時期是日本的勢力範圍,也是魯迅和郭沫若等文人居住過的地方,靠近外灘的地方有上海大廈和郵政博物館,在改開前一度是上海的象徵性建築。後者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接納了大量從奧地利逃亡而來的猶太人,號稱“小維也納”。虹口中北部主要是八九十年代小區,中部以曲陽新村為代表,北部以涼城新村為代表。最北面的江灣是古鎮,有市河走馬塘和老街萬安路,至今沒有很好地開發,比較破敗,或者說比較原汁原味。。

虹口中部的虹鎮老街曾是上海市區規模最大的危棚簡屋,有多大呢?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舊改了20年,到現在才基本收尾。第一批建成的房子都變成老小區了。

虹口沒有清晰的發展策略,提籃橋和四川北路分別在90年代和00年代迅速衰落,現在已經退出一線商圈的行列。航運虹口的口號喊了二十幾年,除了航交所和鑑真號渡輪的碼頭外也沒有太大成效。由於舊改,虹口南部的人口大量遷出,幾乎拆成了空城。留守人口老齡化嚴重,歐陽路街道的老齡人口比率達到驚人的38%,要知道老齡人口超過20%就是深度老齡化了。與之相應的是整個區從90年代後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長率長期為負,也就是死亡人口常年比出生人口多。在蘇州河北岸的四個區裡虹口的底子及區位是最好的,有大規模商圈,旁邊是外灘,對面是陸家嘴,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可以說不太應該。

現在北外灘的黃浦江沿岸正在搞開發,但能不能順利形成氣候還很難說。

(主觀向) 上海各區有什麼特點-1

秦皇島路渡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