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港媒:“一帶一路”令競爭對手黯然失色

參考消息網3月6日報道英國阿西佩爾諮詢公司創始人克里斯蒂安·勒米埃4日在香港亞洲時報網站發表文章稱,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令所有地區競爭對手黯然失色。文章編譯如下:

作為一項規模和雄心都令人驚歎的計劃,“一帶一路”倡議旨在發展橫跨幾大洲的基礎設施、連通性和貿易。

“一帶一路”倡議正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相關項目一道改變亞洲地區秩序的結構。

曾經在幾十年時間裡,美國在該地區最親密也最強大的盟友日本一直是亞洲最大的經濟體。

為了應對中國日益增強的影響力,東京正在開發自身的替代選項,以便與“一帶一路”倡議競爭。雖然沒有一個單一的項目,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討論海外項目時,一直在談論“高質量基礎設施投資”。此類慷慨援助的對象恰恰是中國重點投資的那些亞洲和非洲地區。

去年10月,日本和歐盟簽署了一項歐亞之間基礎設施的協議。這些目標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幾乎完全相同:通過對東歐、亞洲和非洲的第三國投資來增強連通性。

東京還為安倍大肆鼓吹的高質量基礎設施投資找到了除歐洲以外的其他夥伴。2016年11月,在印度總理莫迪的見證下,這位日本領導人宣佈了“亞非增長走廊”這一理念。

“亞非增長走廊”與上述歐日夥伴關係的目標也極為相似:高質量的基礎設施、人員交流和可持續發展。

不過,上述兩項計劃的問題都在於缺乏資金支持。

而“亞非增長走廊”仍然停留在概念的層面。沒有對其撥款,也沒有規劃任何項目。距安倍宣佈這一倡議已經過去三年,但是“亞非增長走廊”事實上只是徒有其表。

也許是意識到這些計劃的侷限性,印度和日本政府一直在實施各自的項目,以同“一帶一路”倡議競爭。去年5月,印度和日本簽署了一項旨在開發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集裝箱碼頭的聯合協議。當然,斯里蘭卡也是中國海外項目之一的對象國。

2019年4月還有報道稱,印度和日本將在肯尼亞建立一家醫院——這個項目顯然是為了在非洲大陸擴大軟實力,而中國目前是非洲的主要貿易伙伴和主要外國直接投資國。

與中國在中東和非洲的投資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規模相比,這些努力仍然相形見絀。

儘管存有某些挑戰,“一帶一路”倡議仍然令所有地區競爭對手黯然失色,並且影響著中東和非洲考慮投資夥伴時的思維。

隨著美國選擇置身於這些地區投資競爭之外,就只有靠日本等美國的盟友來設法跟上中國的步伐了。它們或許會嘗試,但它們的努力將繼續被中國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