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河北创城•常态创建」文安:逐梦路上谱华章



「河北创城•常态创建」文安:逐梦路上谱华章

近年来,文安县委、县政府将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全方位向创城工作倾斜,多次召开动员会、观摩拉练会、重点难点问题交办会;各相关部门现场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无数百姓、志愿者为改善环境不计回报地付出……形成了50多万文安人民汇成的强大合力。

「河北创城•常态创建」文安:逐梦路上谱华章

为民办事有态度——民心工程点燃群众创城激情

毋庸讳言,在廊坊,文安县的基础设施、财政状况等,还算不上名列前茅。但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创城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坚持全域、全民、全面创建。

文安县成立了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指挥部,全县102个责任单位共同发力。指挥部先后8次召开调度会,对创城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专题调度。按照59项测评内容、125条测评标准,列好创城责任清单,将所有创城测评点位和内容细化到1268个网格,落实到5000余名工作人员身上。

创城是一项“内外兼修”的民心工程。如何让百姓真正认可并参与其中?

“只有多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汇聚起创城的强大合力。”分管创城工作的县委宣传部主任科员王松说。创城工作伊始,他和同事们利用一个多月时间,深入基层访民情,整理出一份调研报告,其中,群众最关切的10个生活难题尤为醒目。

“群众有1%的合理诉求,我们就要拿出100%的诚意加以解决。”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意见高度统一。

2017年9月的一天,全县创城现场拉练会议召开。县委主要领导带队,各相关部门参与,面对面为群众解决问题。

这样的开会方式让群众耳目一新,深受感动。不久,和谐名苑小区黑了3年的路灯亮了,富临宫小区存在7年的违法建筑拆了,城区南路的排水问题解决了……一时间,有关创城的消息火爆了文安人的微信朋友圈。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被送到县创城办。

文安县还制定实施了《文安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三年规划(2018-2020)》,每年确定“十大”攻坚行动,着力解决创城过程中出现的短板问题;出台文明社区创建、精品街创建等8项常态创建机制和两项考核问责机制,确保创城工作常态开展。

几年来,文安县先后实施了城区雨污分流、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等34项惠民工程。新建城区道路3条,共计4512米,并整修道路8184延米;新建停车场1个,改造交通设施58处,施划交通标线11300米,新增车位7901个;对4个社区居委会和全县115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提升;新建菜市场2个,依法取缔街头不规范菜市场4个,完成西关菜市街整体迁建……此外,还解决民生小事3000多件。

“有困难就找创城办!创城工作,我们也责无旁贷!”这是广大群众的心声。通过推动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群众参与创城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河北创城•常态创建」文安:逐梦路上谱华章

攻坚克难有力度——特色品牌提升“颜值”和“气质”

创城,必须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品牌。这也是文安县创城工作连获佳绩的“秘诀”之一。

走在文安县的街道、社区、广场,随处可见公益广告牌,和其它地区不同的是,这里的公益广告上有两个可爱的卡通人物——“文文”和“安安”。

公益广告宣传在创城考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深入人心,该县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推出“文文”和“安安”,并创作出11类公益广告和4部系列动漫片。

从2018年至今,代表着古洼精神的“文文”“安安”出现在每一次志愿服务、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上,他们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众的一言一行。

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随意在机动车道穿行、逆行,一直是文安县交通管理难点。去年9月24日,该县交警在县城7个路口设置了交通违法学习教育点,推出“三选一”处罚“套餐”。

“根据相关规定,行人、非机动车在交通违法后,可以接受处罚、缴纳罚款,也可以现场参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学习,直到考试通过,还可以在路口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10分钟。同时,我们利用‘平安交警’微信平台曝光。截至去年底,共有5700余人接受了‘三选一’处罚模式。处罚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现在,群众的文明交通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文安县交警大队交警吕琛说。

依托“721模式”,文安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处理乱摆乱放的非机动车时,巧妙采取了点赞宣传教育的措施。

“对乱摆乱放的非机动车,我们进行暂扣。车主认领车时,我们要求车主把相关法律法规等发至其微信朋友圈,集满50个‘赞’再领车,这样既对车主进行了教育,又通过其朋友圈对相关规定进行了二次宣传。整个过程中,服务占70分,治理占20分,处罚只占10分。”该局副主任科员刘少刚介绍,“2019年,我们共查扣非法营运电动三(四)轮车38辆,劝导非机动车正常摆放4000余次,查扣不规范摆放非机动车221辆,微信点赞宣传量达1.15万次。”

研发上线“文明文安”全媒体平台,举办诗词大会、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网上开展“我为创城谏一言”活动,以跟帖留言方式向群众问计问需;创建“文安环卫模式”和“文安县数字城管模式”,提升人居环境……几年来,这些特色创城品牌在古洼遍地开花,大幅度提升了全县的“颜值”和“气质”。

「河北创城•常态创建」文安:逐梦路上谱华章

志愿服务有温度——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城市的核心是人,文明城市的魅力在于居民的文明素养。在创城过程中,文安县以正能量带动群众,形成了独特的“文安创城精神”。

创城工作开展以来,文安县6个社区全部成立了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以社区工作人员、党员、爱心人士等为主的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政通道社区通过书法笔会、国学经典教育等载体,以传统文化浸润居民心田;国泰西道社区通过为退休老人、特殊群众、困难群众献爱心的“三送模式”,凝聚邻里情;民安路社区依托文体志愿者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文安县还以机关、学校为主体,开展遵守《市民公约》活动,以诚信商家为主体,开展优质服务示范街等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毛双明等11人、杜国强等3人先后入选“廊坊好人榜”“河北好人榜”;深入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宣传教育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合理规定红白喜事消费标准、办事规模,文明节俭渐成风尚。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文安志愿者用爱温暖了这片热土。

截至2019年底,该县实名注册志愿者21485人,志愿服务团体141个,以“文明星期五·照亮文安城”主题为统领,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00余场次,“善行滩里”“富管营孝心村”“李各庄新风村”等已成为文安甚至廊坊响当当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

创城之路上,文安处处可见的变化不断给人以惊喜:各中小学普遍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使无数家庭更加和谐;机动车礼让行人,交通更有秩序;邻里间互帮互助,社区的人情味更浓;模范典型带动全体居民,好人好事越来越多……

文明城市创建永远在路上。未来,文安将及时总结经验,发挥优势,继续把创城工作建立在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上,不断激发全县人民的热情与创造力,为实现更远大的目标执著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