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武平武東這個小小的山村,竟是出過“文武雙星”的地方……

武平武東這個小小的山村,竟是出過“文武雙星”的地方……

六甲水庫-千佛湖

武平縣武東鎮川坊村,背倚梁野山,面臨汀江水,距鎮政府約10公里。

川坊村舊時稱湯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段時期稱三坊,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更名為川坊,是武平縣的一個普通小村,全村八成多姓林,此外還有江,黃等。村莊不大,人口二千多,山勢巍巍,後山猶如古代書案的筆架,人們都說出文曲星的地方。

武平武東這個小小的山村,竟是出過“文武雙星”的地方……

這裡山青水秀,人傑地靈這是一個神奇的山村,小小的山村出了兩個全國著名的大人物,一個是文壇巨匠林默涵,一個軍中將軍林偉,人稱“文武雙星”。

武平武東這個小小的山村,竟是出過“文武雙星”的地方……

武平武東這個小小的山村,竟是出過“文武雙星”的地方……

武平武東這個小小的山村,竟是出過“文武雙星”的地方……

林默涵

“文星”林默涵(1913—2008),著名文壇宿將,現代文藝理論家、藝術教育家。原名林如烘,1929年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積極投身革命 活動。1935年東渡日本留學,“一二·九”運動爆發後毅然回國,開始用默涵的筆名發表文章。

武平武東這個小小的山村,竟是出過“文武雙星”的地方……

1938年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先後在中共中央主辦的延安《解放日報》、重慶《新華日報》等報刊擔任編輯和領導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宣部副部長兼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文聯黨組書記,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屆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第六、七屆委員會常委。

武平武東這個小小的山村,竟是出過“文武雙星”的地方……

他一生著作甚豐。主編《魯迅全集》,主要著作有《獅和龍》、《在激變中》、《林默涵文論集》,專論《更高地舉起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旗幟》,並有大量評論和雜文傳世。

武平武東這個小小的山村,竟是出過“文武雙星”的地方……

武平武東這個小小的山村,竟是出過“文武雙星”的地方……

武平武東這個小小的山村,竟是出過“文武雙星”的地方……

林偉少將

“武星”林偉少將。林偉(1914-1979) 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

武平武東這個小小的山村,竟是出過“文武雙星”的地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通訊學校校長,解放軍總參謀部通訊兵部副主任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平凡一村同出“文武雙星”,在閩西客家實屬罕見。

文武雙星,同根同源同脈,同是林氏九郎公裔孫。根據當地族譜和民間傳說,川坊是客家地區開發較早的地方。元朝及以前主要以湯姓為主,還有官姓等居民,元朝時相傳發生了血洗湯坊事件,故很長一段時間無人居住。

武平武東這個小小的山村,竟是出過“文武雙星”的地方……

毛澤東主席接見林默涵(右三)

明永樂年間,林宗仁用高超醫術治好了皇后(或是妃子)的病,朝廷封其為醫學太國手、大理寺卿,並准許在湯芳開基,川坊林姓把萬滿郎尊為開基始祖。

川坊林姓系五代十國期間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後裔,其移民路徑大致為長汀河田一一長汀濯田一一武平中堡一一 螺亭坑(武東五芳)一一川坊,繁衍20餘代,歷經600餘年。川坊有10多個自然村,居民約3000餘人。播遷於粵、川、港、臺等地,回鄉祭祖的梓叔仍記得川坊素有"36個瞪(臺階)、36口塘”之說。

武平武東這個小小的山村,竟是出過“文武雙星”的地方……

林默涵

文武雙星的故鄉川坊村,秉承客家耕讀傳家,詩禮教化之古訓。自古以來“文通經典,筆貫古今”,人文鼎盛。邑中培英小學自民國初開辦,為武平最早的新學之一。改革開放後,川坊更是人才輩出,100多名碩士、博士、大中專畢業生分佈在全國各地,是名副其實的“秀才村”。文武雙星的榜樣激勵,功不可沒。

川坊一個小小的山村,走出一個文壇巨匠,又走出了一個軍中少將,真的令人稱讚,川坊真的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村莊。

出品:武東網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