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0.618被稱為“黃金比例”,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或是生物密碼

數字應該是我們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了,數學這門學科最讓人頭痛不已,但是這是我們從小必須要接觸的,誰能想到這些普通的數字還能成為藝術,成為科學的基礎,這個數字就是0.618。

0.618被稱為“黃金比例”,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或是生物密碼

在2000多年前古希臘的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把一條線段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與另外一部分的比正好等於另一部分同整條線段的比,得出了這一個數字0.618。後來我們發現0.618這樣的比例,比起普通的比例會讓是我們看起來更加的完美。後來,0.618也被柏拉圖稱為是黃金分割率。具體上的物理專業知識,小編就不給大家做過多的講解了。其實這個黃金分割率在以下的現實生活當中是經常容易被應用到的。

0.618被稱為“黃金比例”,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或是生物密碼

首先第1個就是建築物了,很多學建築的朋友都知道,黃金分割率是建築上都必須要遵循的規律,一些高樓或者是高塔的建築使用了黃金分割率之後,能讓一些簡單的建築看起來更加的豐富。這幾個最為簡單的例子,法國巴黎的阿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胡夫金字塔,這些建築物當中都隱藏了0.618。這怎麼可能呢?黃金分割率是在2000年前才被提出的,而金字塔的歷史要遠遠高於黃金分割律的提出,難道在古時候古人們就已經懂了黃金分割率的意思嗎?

0.618被稱為“黃金比例”,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或是生物密碼

第2個就是人身體的比例了。曾經英國的莎士比亞就說過人是一件了不起的傑作,在地球上人的身體是自然界數百萬年進化的產物,其實人的身體也是符合黃金分割率的,大腿和小腿前臂和上臂都符合1:0.618。這樣的比例讓人的身體看起來更加的和諧。

0.618被稱為“黃金比例”,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或是生物密碼

第3個就是,作畫中也會用到黃金分割率,用0.618的比例來做畫,做出來的畫看起來更加的和諧,畫面會更美一些,像著名的《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馬拉之死》等等,這些歷史上著名的畫作都是和黃金分割率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0.618被稱為“黃金比例”,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或是生物密碼

這個數字的神奇之處就是不僅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所應用,在宇宙當中這個數字同樣受用,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月球的平均密度是3.4克每立方厘米,而地球的平均密度是5.5克每立方厘米,兩者之間的比例恰好是0.618。諸如此類的案例還非常的多。讓我們感覺0.618似乎是被某些人設定好的參數一樣,而有人認為0.618就是地球上生物的密碼。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