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痛失愛子的那一刻,他正在參賽,儘管痛徹心扉作品卻令人捧腹大笑

痛失愛子的那一刻,他正在參賽,儘管是痛徹心扉但作品令人捧腹大笑

作為一名真正的演員,其實挺不容易的,該笑時必須笑的出彩,該哭時必須撕心裂肺,演好人必須好的極不平凡,演壞人必須壞的“遺臭萬年”。

痛失愛子的那一刻,他正在參賽,儘管痛徹心扉作品卻令人捧腹大笑

真正認識林永健好像是從05年春晚的一個小品《裝修》開始的,他用一人扮演了三個角色,一個就是女裝,一個是施工員,一個是房子的主人,特別是男扮女裝的那份性感、妖嬈,將女人的個性演繹的淋漓盡致,這個小品瞬間讓他成為了舉國上下家喻戶曉的大紅人。

痛失愛子的那一刻,他正在參賽,儘管痛徹心扉作品卻令人捧腹大笑

其實,林永健並非是小品演員出身,他的前身是個地地道道的影視演員,至今為止,他參演的作品有92部電視劇,12部電影,他所有的獎項幾乎都是來自於電視劇,出演的角色多數都是配角,可他依然是能夠把小配角演出大主角的味道,實屬不易。

林永健這一路走來,風雨飄搖幾十年,挺不容易。首先自己長相沒有優勢,身材沒有優勢,全身上下普通到沒有一點亮點。

痛失愛子的那一刻,他正在參賽,儘管痛徹心扉作品卻令人捧腹大笑

當年從廣州軍區話劇團專業來到北京,一漂就是多少年,幾乎無人問津。自身沒有優勢是一方面,而且部隊裡的表演那跟做明星演員根本就不是一碼事,等於就是白丁,沒有任何基礎。

因此,他只能是從頭開始,拼命地學習,不斷磨練自己。令他最為心痛的一件事就是當年大兒子的夭折,至今都是難以忘懷。

那個時候,他正在參加一個小品的選拔賽,可就在這個關口接到了大兒子夭折的噩耗,他強忍著淚水,剋制著心中巨大的悲痛,笑著把節目演完了。根本沒有人看的出,他有任何的變化。

正是他無比堅強的意志,無比敬業的精神,才獲得了國家一級演員的稱號。

痛失愛子的那一刻,他正在參賽,儘管痛徹心扉作品卻令人捧腹大笑

與同樣生於1970年的張嘉譯相比,林永健幾乎是沒有任何的可比性,他應該是敗得慘慘的那種。但讓人無法想象的是,具備天時地利的張嘉譯38歲才憑藉《蝸居》一炮而紅;而林永健27歲時,便獲得第17屆“飛天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可見一個人的成功並非完全在於天資有多好,後天的辛勤努力更重要。

痛失愛子的那一刻,他正在參賽,儘管痛徹心扉作品卻令人捧腹大笑

想當年,林永健還在話劇團的時候,演的都是跟班、打手、下人這樣默默無聞的角色,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他經常絞盡腦汁地為自己找不足,找出路。

也是著名小品藝術家陳佩斯的一句話:“戲是要靠自己搶過來的”,讓他如夢初醒。

後來,有一次又讓他演一位達官貴人的小跟班,戲裡大官人要跟對手談判,除了主角高潮部分的“慷慨陳詞”之外,就是不停地來回轉圈。這時,林永健感到機會來了,於是在主角慷慨陳詞的同時,他便端把椅子緊跟大官人的屁股後邊,走哪跟哪,還不失時機地順手擦擦椅子,將那副獻媚、低聲下氣的奴才相演繹的入木三分。

痛失愛子的那一刻,他正在參賽,儘管痛徹心扉作品卻令人捧腹大笑

在那場戲裡,他這個小跟班也是賺足了眼球,讓主角的光環都暗淡了不少,也正是由此,讓團戰猛然就發現了,原來他是個演戲的人才,當然隨後他的演藝事業也隨之扶搖直上。

說真話,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只要你有才,在哪裡都埋沒不了的。

痛失愛子的那一刻,他正在參賽,儘管痛徹心扉作品卻令人捧腹大笑

林永健是個有心之人,他不但對演戲一絲不苟,就是平時生活中,他也是非常細心,完全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在帶兒子參加《爸爸去哪兒》的時候,兒子大俊要去找村裡的小朋友玩,想帶上自己那個很貴的玩具,林永健就是不讓,大俊急得直哭,可林永健始終不同意。

有人認為他是怕把玩具給弄壞了,其實不然。雖然當時他沒說出理由,但後續的採訪中,他才終於解釋道:“小孩子們在一起,容易攀比,看到那麼貴重好玩的玩具,如果農村的孩子也要父母給買,怎麼辦?”這就是細微之處見人品。

痛失愛子的那一刻,他正在參賽,儘管痛徹心扉作品卻令人捧腹大笑

其實,林永健在北京苦熬的那些年裡,也是藉助於張國立的提攜,是張國立先後安排他出演了《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的盧灼,《龍非龍 鳳非鳳》裡面出了奕玝,以及《逍遙千歲》裡的男一號,就這樣一步步開始出人頭地,再有2005年的春晚小品《裝修》,讓他大放異彩。

痛失愛子的那一刻,他正在參賽,儘管痛徹心扉作品卻令人捧腹大笑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自己的刻苦努力,但也需要天時地利,要善於尋找機會,把握機會,當然還得遇見一個伯樂,這一點也是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