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作者|徐 思


#郭麒麟承包慶餘年的笑點#、#王啟年 寶藏男孩#、#滕梓荊下線#……


在沉寂小半年後,古裝傳奇劇終於迎來了年底大放閘,其中《慶餘年》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闖入了大眾的視線。這部劇11月26日開播,雖然定檔當天低調上線,但還是很快地登上了熱搜。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無論是從演員陣容還是從原著IP來看,《慶餘年》都是年度最令人期待的古裝劇之一。然而,這部品相看似一本正經的正劇,其臺詞和劇情卻頗有向喜劇靠攏之勢。


對於這樣的風格轉換,導演孫皓表示:“《慶餘年》是我覺得在當今社會能感動我們自身又能感動觀眾的作品,當代審美趨向也更偏向於輕鬆化的作品。所以在詮釋的時候,我希望能夠厚重話題輕鬆講。”


通過這樣的喜劇化處理,許多觀眾在追劇時也更能感受到人物的特點和人性的一面。觀眾們磕著“飯碗(範閒林婉兒)CP”的糖、笑著範思轍的財迷範、萌著王啟年的裝傻充愣……越來越多觀眾入坑,帶動該劇的熱度節節攀升。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貓膩所著小說《慶餘年》是典型的男性向作品,粉絲無數,改編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受到書粉的討伐。然而這次《慶餘年》雖然風格做出了大幅度調整,卻得到了很多書粉的認可,在豆瓣也拿下了8.0的高分。


在成功改編《慶餘年》的過程中,編劇王倦功不可沒。在創作劇本前,他曾多次閱讀原著。


在“書粉”王倦看來,《慶餘年》並不完全是爽文。“我更多地想傳達原著精神:現代人面對這個社會無聲的反抗,到最後真正站出來。”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慶餘年》改編方法論:厚重話題輕鬆講


小說《慶餘年》自2007年連載以來吸粉無數。到了王倦的筆下,《慶餘年》的主體故事轉換成文學史專業學生張慶(張若昀飾)所寫的小說:


張慶因為原本的論文命題不被葉教授(袁泉飾)所認可,為了讓葉教授成為自己的研究生導師,他決定通過寫小說(《慶餘年》)參加科幻小說比賽的方式,進一步闡述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由此,才正式打開《慶餘年》世界。


而後的劇集大體走勢較為貼近原著,因此不少書迷也接受了如此改編。


關於範閒參加科幻小說比賽的點子,導演孫皓透露是經過深思熟慮方才定下。“小說比賽的設定,一是增加正能量;二也補充了男主範閒在古代文采斐然的人設。男主現代的名字是張慶,慶之餘年,如此一來,兩代人生的展開更具現代氣息。”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男頻小說改編成影視劇,過去幾年已經有眾多嘗試,但好評並不多。


相比之下,《慶餘年》走出了自己的風格。從觀眾的評價來看,《慶餘年》帶有鮮明且獨特的喜劇色彩:


“好玩,是這部劇給我的第一個印象。”

“慶餘年是那種笑點很難轉述,必須親自看了才能笑的劇。”


“我看了王倦寫的15集劇本之後,我感覺非常解渴,當時我們倆談了一下午,達成共識增添了喜劇化的元素。”孫皓回憶。


數娛君觀看劇集後發現,《慶餘年》的“喜劇性”首先體現因時代和身份的錯位導致的跳脫式荒誕色彩上。


以男主少年時期為例,少年範閒具有現代人的思維和成年人的智慧。在對待第一集中戲份比較多的費介上,少年範閒經過了誤會其為刺客,最後轉換成互相試毒的師徒關係,劇情雖然短暫卻意味深長。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此外,《慶餘年》也採用了大量網感詞彙,加強時代反差性,從而使故事增添了不少趣味。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原著作者貓膩擅長刻畫群像,編劇王倦筆下的群像戲同樣精彩。在保證劇情節奏的情況下,王倦把龐雜的人物改編進影視劇空間中,人物性格鮮明出彩,辨識度極高,在強敘事和慢細節中找到很好的平衡。


事實上,劇版的人物性格也並非完全和原著相同,王倦曾在虎撲分享過改編人物的方法論:範閒是性格做微調,滕梓荊是完全重寫,王啟年是部分更具人情味。


這樣的改編,使得人物性格荒誕不經又合乎常理,行為舉止反差恰到好處,分寸拿捏準確。也難怪有原著黨表示劇版《慶餘年》抓住了原作好玩的精髓。


比如,通過劇本強化,郭麒麟飾演的範思轍在極短的幾場戲內就展現出了人物特性,讓觀眾念念不忘。範思轍給人的初印象是吊兒郎當、欺軟怕硬、不學無術,但是後面情節中乖乖聽姐姐的話、為了維護父親與外人的爭執、算計生意時的數學天賦等等,都讓這個人物充滿層次感,堪稱沒有廢戲。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在思考如何讓角色變得可愛時,王倦則代入了觀眾視角。


“觀眾第一眼看到角色時,關注到的一定是異於常人的地方,會記住他的特性。之後,再挖掘角色平凡、常人的特點,豐富其背後生活、人生、情感的層面,將人物做活,使其不再平面,觀眾自然會愛上這個角色。”


以程巨樹為例,王倦並未將其按殺手的刻板印象處理。在劇裡,程巨樹雖然殺了滕梓荊,但仍感激滕梓荊兒子的善意。如此一來,程巨樹的人物形象更為鮮明,難分善惡,觀眾觀感五味雜陳。


“王倦把功能的人轉變為了人生的無奈,這是很有意思的事。”孫皓表示。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程巨樹死前剖心)


事實上,如今劇集和原著的氣質還是有不同的。


“節奏上基本是輕鬆佔多數,在保持沉重主題上,劇集會處理儘量輕鬆,把想表達的東西只表達出一層。”王倦表示。


在調性處理上,孫皓表示:“我們最初詮釋的時候都希望厚重話題輕鬆講。輕鬆講貌似簡單,但其實也不完全是為了幽默而幽默。《慶餘年》從慶帝到郭麒麟都是有喜劇色彩的,而當觀眾俯瞰時,就可以看到幽默感其實來自人物本身。我們倆都反對搞笑,‘搞’觀眾是不會笑的。”


王倦以王啟年為例解釋:在劇集中,王啟年把滕梓荊和範閒帶到滕梓荊妻兒家中,院子是他買下來安置滕梓荊妻兒的。王啟年向範閒要錢,意為本來123兩,給他130兩湊個整。


“王啟年看似是個貪財的人,這個情節是喜劇表現。但我們沒有讓範閒說破那句話,在王啟年的觀點裡,滕梓荊已經死了,這123兩從來沒有想過有可能可以再拿回來。”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男頻文改編如何吸引女性?


“寫劇本不能太討好觀眾”


男頻IP劇撲街概率極高。在《鬥破蒼穹》《武動乾坤》等劇的多輪試錯下,可以發現即使有流量加持,大部分改編之作都沒有把握住男頻網文的亮點。


數娛君跟多位編劇溝通後瞭解到,在他們看來,並不是所有的男頻網文都適合改編成劇集,以升級流劇情為主的男頻小說更加適合動漫形式的改編。


即使是網文界公認的因故事性強更為適合改編的貓膩所著小說,此前的改編也並不算成功。同為男性向作品的《慶餘年》在創作時,又是如何考慮觀眾的不同偏好?


王倦表示:“寫劇本不能太討好觀眾,這並非不尊重觀眾,而是儘量做到立住人物,讓情節好看。我沒有太考慮要照顧哪方面的觀眾,寫劇本也不會去考慮這句臺詞能讓哪個年齡層喜歡或不喜歡。

如果這樣做,就不是從戲的角度出發做劇本了。”


因此,從《慶餘年》的隱隱大爆,好評佔主流的趨勢可以發現,男頻文改編最重要的,並非一味迎合受眾,而在於維持住故事的“精氣神”。改編並非亂改,是要在儘可能尊重原著下做出合理的改編。編劇的一切設計都需為核心思想服務,線索的合併調整永遠不要偏離重心。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雖然劇集風格調整為輕鬆化表達,編劇和導演依舊致力於還原《慶餘年》的內核——“現代思想燭照古代時空",即用人性的一面,從獨善其身到慢慢挑戰世界的過程。


不同於大眾對網文的刻板印象,熟讀原著的王倦不完全認為原著是爽文。


“我也是書粉,看了大半感覺是爽文,後來看不是爽文,後面所有的依靠最後都變成阻力,男主要做的所有事都被壓著,被沉著,所以這是悲劇內核,不是爽文。前一半所有的光環都在男主身上,在後面一個個光環被抽走來面對最冷酷的世界。”


基於此,在創作劇本時,王倦更多做的是“在理想化和現實化之間做平衡”。


看完更新幾集後,數娛君也注意到故事背後的宏大命題:範閒並非理想主義者,在瞭解到同樣擁有現代思想的理想主義者母親的宏大理想後,依然選擇為自己而活。他並非英雄,而是在被裹挾的命運中,尋找著如何與自我的性格達成共識和自洽。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範閒母親葉輕眉的理想)


這樣的故事下,《慶餘年》暗藏著個人成長。以滕梓荊之死為例,編劇有效地通過其死亡昇華了這個原著裡較為平淡的人物,也把範閒骨子裡的“不服”激發出來了,過渡到故事的主線上。


通過這段經歷,範閒從一個善良的務實主義者,蛻變為繼承葉輕眉的遺願的理想主義者。這份理想主義,便是劇版《慶餘年》的“情懷”。


“王倦寫得最關鍵的一點:滕梓荊死了,所有人都說死的只是護衛,但對範閒而言,他是朋友。”孫皓強調。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因滕梓荊被殺,範閒繼承母親遺願)


除了堅持主線,對於原著的情節呈現,劇版《慶餘年》也不露怯。


所有看似閒庭信步的描述,實際都是草蛇灰線。情節環環相扣,反轉扣人心絃。在皇宮戲中,氣氛都極為割裂,矛盾和衝突一觸即發。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為處理所有場景和人物,導演也費盡心力。陳道明、吳剛、於榮光等老戲骨的精彩演繹也是該劇的極大看點。


為了讓部分未讀完原著的演員儘快上手,孫皓採用了一個小妙招,他買了幾十個錦囊,放上椰子糖和大白兔奶糖加一張小條。


“前期籌備我只能做到這點,人物太多,沒辦法做到一對一談話。一對一談話做得比較多的就是若昀和咱們的陳道明老師。”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五年三季的項目到底該怎麼改?


“彈幕是個好東西”


《慶餘年》小說誕生於2007年,後來版權幾經易手。2017年騰訊影業開始溝通《慶餘年》版權,並聯手新麗電視一起出品並製作。早在2018年初,《慶餘年》就因原著體量大而定下了五年三季的規劃。


將時間軸拉到五年之久,對於國產劇來說都難度不小。在孫皓看來,三季作品會自然過渡。“第一季就是人物出場,我認為開篇挺難的。”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慶餘年》導演孫皓)


而在書粉關切的改編幅度上,王倦也儘量做到還原原著。


“三季大致的劇情走向會事先想好。我覺得改動不太大,有可能會擴張原著一筆代過的內容,但擴張之後還會回到原著。在第一季中,我延後但非刪除兩個大橋段。我想把這兩大橋段放到後面的劇情裡,激發矛盾,做一個大的高潮戲。我將其像積木一樣挪個地方寫,但沒有刪除,主要還是在沿著主線走。”


對於觀眾的觀劇反應,導演和編劇也在實時關注,孫皓則特別提到了彈幕的作用。


“最初,我不能接受彈幕,不能理解我花了這麼大的努力,觀眾為什麼罵我。忍了兩個晚上就舒服了,因為那是觀眾的第一感受。

我認為彈幕是好東西,我有兩種收穫,一種收穫是驗證,看觀眾有沒有入坑。一種是修正,看哪些地方要修改。”


有“網紅編劇”稱號的王倦則經常在微博上與觀眾互動,他自己也開玩笑稱其為“營業”。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王倦在最近採訪裡“求”觀眾看完第一季結局不要寄刀片)


“影視劇觀眾給主創的反饋是延遲的過程,我可能埋了一個坑,作了反轉,但不能實時看到反饋,要播完到最後才知道,但是有彈幕的情況下,電視劇跟話劇有點共通的地方,實時表演和實時反饋告訴你第一感觀。對演員和導演來說都是好事,直面第一反應,跟刺激話劇演員是一樣的道理。”


專訪導演編劇:《慶餘年》出圈,男頻文改編終於找到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