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宋丹丹成名於小品,也能勇敢放棄小品,肯撕下標籤的人都不會太差

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蕭毅哥”。

在如今的快餐社會,思維標籤的模式已經滲入到我們的生活,像“官二代”“富二代”“顏值擔當”等等,這些帶有鮮明特色的標籤讓人一目瞭然。

對於明星來說,這些標籤讓他們更好的被大眾記住,為了知名度的普及,甚至很多明星開始賣人設。

然而事情總有兩面性,標籤帶來的便利,自然就有弊端,它就如同是一個個條條框框,將明星們釘死在裡面,限制了他們的多元化發展,比如宋丹丹。

宋丹丹成名於小品,也能勇敢放棄小品,肯撕下標籤的人都不會太差

01、帶著無數“標籤”爆火的明星

提起宋丹丹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是春晚上的一個個鮮明的角色,白雲、魏淑芬、小保姆、老奶奶……逗得一家老少哈哈大笑,被大家戲稱為“小品女王”,可謂是家喻戶曉。

從04年到07年,《家有兒女》這一部系列家庭劇讓大家重新認識了宋丹丹,那個在春晚上的白雲,變成了生活中的劉梅。精湛的演技將劉梅的那種小精明,與朋友和鄰居之間相處的小細節展現的淋漓盡致,從此宋丹丹好像成為了家庭倫理劇導演的寵兒,憑藉《金太郎的幸福生活》拿下了第19屆的最佳女演員,自此徹底被定型。

宋丹丹成名於小品,也能勇敢放棄小品,肯撕下標籤的人都不會太差

02、僅一步之隔,卻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宋丹丹這一生的成就,在別人看來是終其一生都無法達成的,我們大可以憑藉她的火爆程度和經典的作品,將宋丹丹定義成為一個成功的明星,但是別人眼中的成功,卻不是她自己想要的。

因為這些火爆的標籤和形象,很少有人記得宋丹丹是一名話劇演員,從小的夢想就是當中國著名的影視演員。

但因為“魏淑芬”意外的爆紅,所以很少有影視導演去找她拍影視作品。在採訪中,宋丹丹曾經以最輕鬆的語氣說出了自己困頓的現狀:“我也想演大片啊,我也想進軍好萊塢啊,但是人家導演不找我啊,小品來找我了,就得演”

想要發展的方向被扼制了,作為一個演員,就得珍惜每一個面對觀眾的機會,不然當初也不會選擇去演“相親”這部小品救場了。

隨著宋丹丹在小品上的成就越高,距離她心目中的那個目標就越遠,一邊是陰差陽錯的成功,一邊是越走越遠的夢想,演戲已經成為了她的執念和追求。

宋丹丹成名於小品,也能勇敢放棄小品,肯撕下標籤的人都不會太差

03、在舒適圈裡維持優秀,就是一種平庸

我們都知道,整個社會是維持著一種動態的平衡。過去的成就,會讓你繼續在這個領域裡順風順水,這種環境矇蔽了感官,無法認識到自己的缺陷,甚至由於長期處於這種“優秀”的假象中沾沾自喜,不能接受別人指出的任何缺點。

小品給宋丹丹帶來了影視發展上的阻礙,可同樣也給她帶來了知名度和利益上的收穫。相對於很多默默無聞的演員來說,多次登臺春晚的宋丹丹也是大家羨慕的目標,即使她本身因為一些個人的意願,抗拒這件事情,但事實如此。

轉型對於明星來說是一個天堂和地獄的選擇,但是宋丹丹毅然決然的拋棄了自己的成功,轉身奔著自己心中的目標,人到中年依然直面那些挑戰,既然因為小品讓自己的發展方向發生了意外的偏差,那就不演了!

我們不知道宋丹丹為了這一步猶豫了多久,又努力了多久。我們不否認,年輕時的宋丹丹憑藉話劇、電視劇一舉拿下大大小小的獎項,就連趙寶剛導演談論起第一次見面的時候,說:“驚著了,一小孩,演的特別好”

可是這麼幾年宋丹丹已經被小品耽誤了,錯過了拍戲的最佳年齡,國內娛樂圈的女演員面臨著很嚴峻的問題,那就是沒有角色給這些大齡女明星演。

甚至因為身上還帶著一些老藝術家的習慣,因為看不慣大勢之下的壞毛病,而多次和劇組以及編劇鬧誤會,引起了各種輿論上的負面評論,拍戲就會有人說“為什麼不老老實實去演小品”演家庭喜劇又會有人說“演什麼都像宋丹丹”,她或許因為這些評論哭過,崩潰過,但是從來沒有退出熒屏。

宋丹丹成名於小品,也能勇敢放棄小品,肯撕下標籤的人都不會太差

04、跳出思維誤區,躲開能力陷阱

觀察我們身邊的例子就會發現,一無所有人往往更能成功,不上不下的人確是那些小有成就的,為什麼?因為有了籌碼,所以怕失去。更何況是已經站在了小品金字塔的宋丹丹呢?她難道就不怕失去這些眾人捧著的待遇嗎?

優秀的人都會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不一定能夠保持優秀。只有不斷的審視自己,根據外界的反應,發現自己的短板並且及時的補充,才能夠比原先的自己更加的優秀。這從來不是一場大家的競爭,而是一場所有人和過去的自己之間的競爭,拼的就是誰對自己更狠。

如果發現你的生活一成不變,或者你的生活已經被工作填滿了,那不是成功人士的表現,一個優秀的成功人士會保留一點自己的時間,用來接收外界的信息,去接觸更多的人,保持自己圈子的新鮮感,活動一下因為長期面對工作而僵硬的思維,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一個只會程序化工作的機器人。

很多時候我們都有一個誤區,總是喜歡萬事俱備了才會做出改變,但是事情往往會讓你更加的錯不及防。如果說現在的狀態已經很久沒有給你帶來改變了,那就意味著你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尋找新的方向了。

只有先去接觸自己想要去探索的方向,樹立想要達到的目標,我們才能帶著探索去完成那些條件,由外界來監測自己的改變,不斷的填充自己,來適應改變後的環境。

宋丹丹成名於小品,也能勇敢放棄小品,肯撕下標籤的人都不會太差

放棄舒適圈等於放棄了安逸的生活,但是相對於把一輩子活成一天的人,我們更喜歡讓每一天都有收穫,對於能力陷阱的問題,有人甘之如飴的跳進去,有人毫無意識的被套牢,您又是怎麼選擇的呢?歡迎來分享您的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