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班主任直言:能吃下這幾種苦的高中生,大多能考取知名大學,很準

學習不僅可以提升人的知識水平,還可以磨練人的意志。因為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波折和阻撓,會面對各路的高手。只有那些可以付出常人無法忍受之艱辛的孩子,才能走在同齡人的前面,實現一個又一個人生夢想。

對高中生來說,他們更要全力以赴,他們只有不惜一切代價、全力以赴,才可以在高考這激烈的“廝殺”中穩住陣腳。要知道,目前“雙一流”建設高校每年高考招生人數不到40萬,佔全國招生總量的比例不足5%。這意味著,高中生想考取“雙一流”這樣的名校,必須要有超過其他95%的學生的實力。


班主任直言:能吃下這幾種苦的高中生,大多能考取知名大學,很準

究竟該怎麼做,才可以考取名校呢?筆者曾與一位有著二十多年帶班經驗的班主任聊到這個話題,他直言:能吃下這幾種苦的高中生,大多能考取知名大學,很準。

第一種苦:孤獨的苦

孤獨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情緒體驗,絕大多數人會用盡全身力氣避免成為“孤獨的人”,因為孤獨的滋味實在太不好受了。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孤獨是痛苦的,它會讓人感覺到空虛、無助,甚至是絕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孤獨又是一種難得的享受狀態。在喧鬧的校園裡,有一個安靜的地方獨自學習,有多麼難得?

很多時候,只有孤獨的環境,才能拋開雜念,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高中生若能吃下孤獨的苦,就會更懂“有舍有得”,他們的學習狀態也將會變得更加單純。慢慢的,他們又會懂得如何克服孤獨帶來的困擾,進而漸漸地體會到孤獨帶來的快樂,那種快樂就是“學業上的重大突破”。


班主任直言:能吃下這幾種苦的高中生,大多能考取知名大學,很準

第二種苦:煎熬的苦

很多高中畢業十幾年的人,提起高中學習經歷,都會用“煎熬”兩個字概括。確實,從表面上看,高中學習特別煎熬:不停地做題;每天很晚睡覺,很早起床,天天睡不夠;很怕看到爸爸媽媽不安的眼神;每次模擬考都很擔心;總感覺身邊的人比自己刻苦多了,認為自己不在學習狀態。

“焦慮、痛苦、受折磨”,這不僅是許多高中生的感受,也是許多高中生家長的感受。所以高中生要努力吃下煎熬的苦。若如此,就不會被煎熬帶來的痛苦感吞噬,也不會因煎熬而失去學習的動力、變得煩躁和恐慌。能吃下煎熬的苦,是取得高考勝利的一個關鍵因素。


班主任直言:能吃下這幾種苦的高中生,大多能考取知名大學,很準

第三種苦:迷茫的苦

高中的知識體系比初中複雜,且內容更有深度。高中生學習成績的優劣不僅與努力程度有關,還與他們的思維水平有很大關係。高中生既要緊跟老師的節奏,又要具備較強的獨立思考和反思能力。然而有不少高中生不懂得如何鍛鍊這種能力,他們經常處於一種“似懂非懂”的狀態:聽老師上課講解,都懂,但一做題,都是錯。

特別是到了高三,眼看著身邊的同學個個保持著足夠的專注,都很有學習效率,而自己的學習成績卻很難提升或總是起起伏伏,心態就會逐漸失衡,很容易就變得迷茫。

迷茫會讓人覺得苦悶、壓抑,甚至有失去希望的感覺。但只要吃得下迷茫的苦,就能在成績下滑時不難過,且會試著去不斷反思、查漏補缺,讓自己的弱勢變成自己的優勢,走出迷茫的陰影。


班主任直言:能吃下這幾種苦的高中生,大多能考取知名大學,很準

第四種苦:身體的苦

高考拼的是學習能力、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為了能拿下高考,有些高考生從高一就開始進入備戰狀態,長期的高強度學習,身體會明顯吃不消。

高中生要能吃得下身體的苦,並不是說高中生要死扛硬扛,而是在身體出現不適症狀時,要保持較好的精神狀態,不洩氣、不放棄。然後再通過適當的調整,讓自己的身體狀態恢復到最佳。


班主任直言:能吃下這幾種苦的高中生,大多能考取知名大學,很準

“寶劍風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個能吃苦的人,一定會獲得回報。當然,對高中生而言,“能吃苦”更多的是一種向上的精神力量,它讓高中生們不畏難、不懼事,敢於面對各種問題,即便失敗了、倒下了,也能立刻調整好,然後站起來繼續前進。

高中生活苦、累,但苦盡甘來。如果吃下了這四種苦,最終拿到了名校錄取通知書,就會發現,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