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人與人交往到最後,不欠是最好的狀態


人與人交往到最後,不欠是最好的狀態

人與人交往到最後,不欠,是最好的狀態。

不相欠,表明在對方那裡不沉陷。無陷,便無擾,既不擾人,也不擾己,這是一種自由度和開合度。聚兩歡,散兩寬,來也好,去也罷,都可輕輕鬆鬆,了無牽掛

這實在是一種通透而活潑的活法。


透,是看清了本質。通,是以此貫通了過去、現在、未來三時,打通了你我他三界,不憂過往,無懼將來,自由自在。


活潑,則不嘰嘰歪歪,不拉拉扯扯,不依賴,不糾纏,你活你的,我活我的。


活潑的本質,就是內心逍遙,無拘無束。

欠,就沒這麼坦然了。


因為有虧欠,在對方面前,就要嘴短,就要客氣,就要低眉順眼,就要低三下四,總之一句話,就得裝孫子。


也因此,欠,必然會導致自我劫持。人家還沒說什麼,自己先不好意思了。對方本無深意,自己卻會想得太多。


這就是劫持的結果,一個原本很正常的人,開始變得誠惶誠恐,多疑多慮。


人與人交往到最後,不欠是最好的狀態

交往過密,難免就會陷得太深。


太深的最大特點,是誰欠誰的說不清。或者,換一種表達就是,誰都覺得對方欠自己要更多一點。


這樣的好處是,好的時候怎麼都好,這樣的壞處是,玩不到一塊的時候,一觸即崩


好的時候,覺得自己拿出了全世界。崩了之後,覺得全世界都對不住自己


此前的赤誠,變成了此後的委屈。

一個始終不欠的人,給人的印象不會壞。


首先,是一個不愛佔便宜的人。其次,是一個對自我要求嚴格的人。然後,是一個性格深處寬厚善良的人。


這樣的人,也許會有一些古板。但這種古板,恰恰透露著某種堅守和執著。相處的時間長了,終會贏得別人的讚許和尊重。


因為總有一天,這種人生態度,在他人的心底,會升騰為一種剋制的平衡,一種穩重的美感,以及,一種嚴謹的人格力量。


清淡生雋永。不欠,方可廝守日月長。

當然了,你可以讓這個世界倒欠你一點。


這樣,也許會更心安,但也許會更心酸。


因為欠的人總在欠。養肥了別人的自私的,正是你的至誠至善。


收緊你的善良,也不是說你就不善良了,而是善良得更有原則了。無論多好的好,太輕易給出去,一來會顯得廉價,二來很難被尊重。除非給了感恩的人,除非對方有一顆為愛流轉的心,否則,不欠,也不被欠


一個人在態度裡鏗鏘,就會在交往中有力量。


人與人交往到最後,不欠是最好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