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2016到2019,3年來杭州上、下城人口外流近2萬,原因在哪裡?

編者按:2016年到2018年,杭州市常住人口從918.8萬人增長至980.6萬人,3年間人口增長了61.8萬人。這個數字不可謂不多,但是就在杭州市整體人口快速流入的3年裡,杭州市上城區及下城區人口卻呈現持續性流出現象。如圖:

2016到2019,3年來杭州上、下城人口外流近2萬,原因在哪裡?

杭州市各區歷年常住人口(萬人)

從圖中我們能夠更清晰的看到:

(1)餘杭區3年來人口流入24.4萬人(相當於杭州近三年人口增量的40%),人口增長了18%

(2)蕭山區3年來人口流入10.0萬人(相當於杭州近三年人口增量的16%),人口增長了7.1%

(3)上城區、下城區人口降幅最大,人口分別減少2.3%和1.9%

杭州市3年總體人口流出的區包含了:上城區、下城區、拱墅區。其中拱墅區先降後增,上城區、下城區常住人口則呈現持續性常住人口流出情況。

老城區的優勢不必多說,交通的通達性、商業生活的便利性、中小學學區的優越性等等。但是之前曾經提到過:人口流入流出反映了未來房價增長的潛力。一個地區人口如果呈現持續性流出,則該地區的房價未來增長潛力將會受到持續性的損害。

回顧2016年杭州的房價:

(1)在人口流入較多的餘杭區、蕭山區(包含大江東方向),多數小區樓盤價格出現了翻倍甚至翻三倍的行情。

(2)人口流入呈中性地區的江乾區(包含下沙在內)、西湖區、濱江區及拱墅區,多數小區樓盤達到了翻倍的標準。

(3)人口呈現流出的上城區、下城區,其多數小區樓盤價格漲幅則在100%以內。

這也就意味著在杭州市購房如果出於增值考慮要避免選擇上城區、下城區,自住除外。這一方面是由房價高低決定的,另外一方面剛需仍然是市場主流,剛需更青睞的餘杭區、蕭山區市場成交活躍度也比上城、下城區要好。

上城區、下城區人口外流原因在哪裡?

(1)杭州市中心逐漸出現偏移,杭州從“西湖時代”逐漸邁向“錢江時代”

這個是大的趨勢,未來杭州沿江地帶還會出現錢江新城2.0,雖然老城區不至於沒有人關注,但是眾人關於“哪裡是市中心”的聚焦點卻變多了。

(2)配套逐漸老化,其他地區新增添的商業、娛樂休閒活動吸引年輕人外流。

這裡無須贅述,看一下各區近年來新增的商業、交通、醫療、教育等場所,上城區、下城區作為老城區變化最小。

(3)人口外流或因老破小逐漸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

從汽車停地面、住戶只交衛生費到引入電梯、地下室、物業公司;從有花草樹木到園林分層四季植物分層;小區在一代又一代的變革,包括我們當下可以見到的夜光跑道、全社區WIFI、人臉識別,新住宅相對於老破小已經基本是降維打擊,當這一代住宅全面普及進入存量房之後,老破小的未來基本就已經終結。

最近最流行的一句話叫:“6個錢包買房”。反過來思考,就是逐漸成為購房主力的00後或許本身就有上一代人的財富積累,房子積累,他們不會自己手上的老房子不住,去接盤停車需要搶車位、上下樓沒電梯的更老的房子。從常住人口演變來看,老破小沒有未來。

浙江說房,撥開樓市迷霧,探尋價值本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