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上車,走吧》:淺析管虎導演紀實主義風格下小人物的生存與思考

如果說一部電影可以直擊小人物內心的掙扎和痛苦,直面生存危機與自我反思,管虎導演的《上車,走吧》便是這樣一部電影。

2000年上映的這部電影,2001年分別獲得第2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電視電影獎和中國電影華表獎,時隔20年,豆瓣評分依舊保持8.0評分,可見觀眾對它的喜愛。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對來自偏遠農村的好兄弟懷揣夢想做北漂,在北京開小巴車遇到的一系列事情,最終兩兄弟分道揚鑣,一個回到老家,一個繼續做北漂。

它之所以經久不衰,除了它延續了巴贊紀實美學之外,更重要的是聚焦小人物的生存現狀,把小人物生存中的反抗、痛苦、無奈、堅強、覺醒很好的表達出來,極具社會價值。

下面,我將從導演管虎作品紀實主義風格,來分析影片小人物的生存與思考,以及帶給觀眾的感悟。

《上車,走吧》:淺析管虎導演紀實主義風格下小人物的生存與思考

實景拍攝方式,還原真實,呈現小人物生存現狀

管虎作為新生代導演,受“新浪潮”影響,延續了巴贊紀實主義美學,他的作品極具紀實主義風格。他的作品摒棄了第五代導演,如張藝謀導演宏大敘事的表現形式,而是聚焦邊緣人群,用他們的真實生活來表現小人物生存下的命運,引起觀眾共鳴。

《上車,走吧》這部電影,管虎採用一臺DV拍攝,選擇實景拍攝方式,追求真實、自然風格,將那個年代的原貌搬上熒屏,帶給觀眾強烈的感官體驗和共鳴。

電影開頭鏡頭裡綠油油的莊稼、凹凸不平充滿石子的土路,參差不齊的大樹,這是劉承強(高虎飾)、高明(黃渤飾)兩兄弟從小生活的村子,體現兩兄弟原生環境的艱苦。

《上車,走吧》:淺析管虎導演紀實主義風格下小人物的生存與思考

初到北京鏡頭裡破爛不堪的小屋,木板制的房梁,老式的圓桌,許久未刮白的牆皮,體現兩兄弟剛到北京時不堪的住宿條件。

夜幕降臨鏡頭裡華燈初上北京的夜晚,燈光璀璨。體現兩兄弟與北京這個大城市的格格不入。

兩兄弟是從農村走出來的邊緣人群,不被社會關注,卻是這個時代下絕大多數人的代表。他們是從集體主義脫離狹小空間釋放個人自由的另類代表,是社會底層人群面對社會變革下反抗和不屈精神的化身。

在人物現狀拍攝手法上,導演採用“跟蹤式“運動拍攝,將車水馬龍的街道、雜亂的生活環境下的社會百態真實呈現,讓觀眾置身其中,感同身受。

這種拍攝手法最大的好處,是能讓觀眾有很好的沉浸感,這種方式不同於國內流行的120k電影拍攝手法,前者是注重觀眾感情的代入,後者是注重觀眾感官體驗。

《上車,走吧》:淺析管虎導演紀實主義風格下小人物的生存與思考

管虎這種拍攝方式呈現出來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殺生》、《鬥牛》等,帶有濃重的個人風格和特色。聚焦小人物是受到從小北京胡同生活的影響,叛逆的他從小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農民、工人、拾荒者,小商販等,而鏡頭下聚焦的兩兄弟正是他從小生活下這些人物的部分縮影。

在90年代,處在社會工業變革下的小人物,他們的生活狀態困苦不堪。大部分人掙脫牢籠的方式是逃離,例如影片中兩位外鄉“北漂族”。他們認為到大城市會有好的發展,但夢想和現實是有差距的。他們在歷史的洪流中一邊困惑,一邊掙扎,無法融入,但又拼命反抗,堅持。

兩兄弟來到北京後,成功開上小巴,開闢新路用方言來攬人,沒想到火爆。但火爆之後卻遭到大頭等人的眼紅報復,受人欺負。他們剛開選擇忍耐,但後來情況糟糕,於是他們選擇報復,最終自噬結果,小巴車報廢。最後走投無路的兩個人分開了,高明回老家,求穩定。劉承強繼續留在北京,求發展。

導演用這種拍攝手法,將小人物的生活現狀呈現出來,表現出對社會浪潮下邊緣人群的關注,用電影來表達這類人物在殘酷生活下自我生存、拼搏、反思,實現人性價值的覺醒。同時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達到電影渲染效果。

《上車,走吧》:淺析管虎導演紀實主義風格下小人物的生存與思考

結合電影表現手法,引導觀眾對電影主旨思考

管虎在紀實主義風格的探索上,有他獨到的見解。這種風格不同於紀錄片式的表現方式,是對紀實的“再加工”,在真實的環境的基礎上用表現手法呈現電影主旨,帶給觀眾思考。

1、蒙太奇表現手法 影片30分鐘處有一個酒吧歌手唱歌的鏡頭反覆和高虎的畫面疊加、切換,此處採用平行蒙太奇和隱喻蒙太奇。

將歌手唱的李宗盛《賽跑的人》跟劉承強和高明的境遇聯繫在一起,表現出對人物命運的隱喻和暗示。

“親愛的藍迪我的弟弟,你很少贏過別人,但是這一次你超越自己,所有的人都認為你不會有出息,你卻沒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人有時候需要一點點刺激,最常見的就是你的女友離你而去,那個時候我們都要一卡車難題,不知道成功的意義就是超越自己。”

歌詞暗指兩個人拼命努力和堅持的意義—超越自己,不管結果如何,都是人生當中的一段經歷,突出電影所體現出來的底層小人物在歷史變革中的生存意義。

影片最後,採用交叉蒙太奇,把同一時間中不同空間的畫面聯繫起來,給觀眾製造強烈的節奏感,把人物的感情、經歷都聯繫在一起,更好的詮釋旁白的涵義。


《上車,走吧》:淺析管虎導演紀實主義風格下小人物的生存與思考


2、旁白設置 影片開頭和結尾採用第一人稱旁白表現方式,將兩人從初次出村時對於夢想城市的激動,到最終兩個人經過這麼多坎坷後的人生感悟,都表達出來。

用“不管怎麼樣,關鍵在於自己快樂”這一句話,以社會底層邊緣人群為獨特視角,用快樂解讀和構建人性,突出電影以人為本,人性關懷主旨。

3、方言運用 影片一大亮點是採用了獨特的方言,尤其是高明的青島話,韻味十足,那句上車,走吧,讓觀眾久久不能忘懷。

同時,方言的運用也是寓意底層人群對於新時代的反抗,在語言的差異化中標新立異,構建屬於底層人群的獨特魅力,使人物充滿感染力和生命力。

通過以上蒙太奇和旁白的手法,電影很好的將紀實主義小人物真實生活和電影主旨融合到一起,把時間和空間有機聯繫在一起,將社會變革下社會邊緣人群鮮明的個性,獨特生命力的人性價值完美的體現,同時也表達出導演對於這類人群鮮明的態度,讓這部電影的主旨得以更好昇華,帶給觀眾反思和思考。


《上車,走吧》:淺析管虎導演紀實主義風格下小人物的生存與思考


結語:

好的電影總能帶給觀眾新知和感受。《上車,走吧》作為管虎導演早期的作品,依舊採用線性敘事方式來展現影片結構和內容,脈絡清晰,起承轉合節奏把握精準,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同時,管虎具有獨特個人特色的紀實主義風格,讓觀眾可以完全沉浸於影片之中,感受人性的善惡,世間的冷暖。

最後,觀眾通過紀實風格和蒙太奇、旁白、方言的完美結合,感受到電影鮮明的主旨和對人性關懷的思考。

生活處處有困難,人生處處有挑戰,管虎導演用這樣一部良心電影告訴我們:不觀你是誰,哪怕你一無所有,也應該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追逐幸福,不管成功與否,快樂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