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解析古玉器的白化现象

作者--陈希民


解析古玉器的白化现象

古玉器白化现象的分类与解析:古玉入土后.一般环境下历经数百年以上会进行质变.色变而产生常见的白化现象(是程度不同的结晶水失水现象),

解析古玉器的白化现象

学界称为"风化"又分"成器前风化"与‘成器后风化’古玉器上的风化指的是"成器后风化".民间俗称"灰皮"(表层的白化现象),"钙化"(中度的白化现象),"鸡骨白"(深度的白化现象)。

解析古玉器的白化现象

玉器的白化是由于受到入土环境的影响形成质变.玉质结构由于埋葬久远而变松.失透(失去透明)主要是活跃的结晶水失水形成一系列的变化【下图本是一对,一只保持生坑特征,一只盘变后的图片,变化很明显】

解析古玉器的白化现象

古玉的白化现象普遍存在于历朝历代.是古代玉器共同的出土特征与自然老化痕迹,可分为"整体白化""表面白化""网状白化""不规则白化"四种。

解析古玉器的白化现象

1.整体白化:指古玉由内至外通体变白的状态.玉料已完全丧失原有的透明度.因此打光不透,民间俗称"鸡骨白"(又分象牙白.象牙黄.鱼肚白等)真品有光泽与层次.有的在脑门上摩擦一会.会微微泛红(称孩儿面或美人醉等)。下图为实物

解析古玉器的白化现象

2.表面白化:指古玉表面变白但内部仍保留原来玉质的状态(此类古玉尚没完全失透.打光可见部分透光)民间俗称"钙化"。下图为实物

解析古玉器的白化现象

3.网状白化:指古玉白化部位呈网状分布的状态(以良渚文化玉器较常见),白化部分犹若丝网状或多或少散布全器.这种白化可能与当地玉料结构有关。下图为实物

解析古玉器的白化现象

4.不规则白化:大部分古玉的白化呈不规则.无规律分布,白化较重者.原有玉色如点缀般掺杂其中;

解析古玉器的白化现象

白化轻微者.常见点状或块状白化散布于原有玉质之中(当白化与未白化范围差不多时.则可见二者错落有致的分布)当白化与纹饰巧搭时.可产生意想不到的美。

解析古玉器的白化现象

刚岀土的白化古玉呈色粉白(生坑).后逐渐与空气氧化变为浅褐色且随着时间而日益加深,若经人盘玩.会产生一种温润的质感(原玉质与白化部分会彼此交融)称为"熟坑";

解析古玉器的白化现象

严重白化的古玉硬度会下降.结构变松.难以经受人为的盘玩(当前的收藏界极度混乱.我们要做的是学习.学习.努力再学习,当知识与眼力达到了.自然能很容易分辨真赝.谁也忽悠不了自己);

解析古玉器的白化现象

中国玉文化近万年.玉器又不容易损坏.中华民族又是‘玉’的民族,所以高古玉数量肯定不少,中古玉数量更多,明清玉器量更大,加上大开发.盗墓.大破土的这三十多年里.古玉器集中出土,普品量很大.精品量少(精品更值得收藏);

解析古玉器的白化现象

下图为一对唐代和田白玉马【一对重近十斤】‘生坑时的图片’与‘盘变后的图片’从盘后变化这么明显就可确定为真品无疑

解析古玉器的白化现象


解析古玉器的白化现象

我们看一件古玉器的真赝是通过感观与微观的真品特征,用‘证据’说话,而不是‘画地为牢’,所以不要相信什么稀少论!不要相信什么古玉无大器等等慌诞之言!

解析古玉器的白化现象

想起了一句歌词‘都是成年人.别来这一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无非是个等待的时间长短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