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徐克、吳宇森兩位導演,在華語動作片的發展史上,可謂是影響巨大。

一個憑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灑脫飄逸的動作特點,扛起了“新派武俠片”的時代大旗。一個憑藉兄弟情深的故事、火藥味十足的槍戰,拉開了“江湖英雄片”的時代序幕。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80年代中期,吳、徐兩位導演,出於對彼此才華的青睞,走到了一起,並共同合作了《英雄本色》、《義膽群英》、《喋血雙雄》等作品。不過,因為對電影的追求不同,二人的“雙雄合作時代”,也在1989年落下帷幕。

90年代中後期,徐克、吳宇森紛紛走入了好萊塢的大銀幕。然而,在北美電影市場上,吳宇森憑藉《斷箭》、《變臉》再攀事業高峰,徐克卻因為《雙重火力》、《K.O.雷霆一擊》兩度受挫。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2000年之後,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快速崛起。吳宇森、徐克也開始走入內地電影大銀幕之中。

在內地電影的“票房大戰”之中,徐、吳兩位導演的作品,也有過不少次交鋒。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徐克、吳宇森在2010年的一次武俠片對決。

這一年,徐克、吳宇森同時將目光鎖定在了武俠題材,兩部電影的上映時間也只隔了一天。上映之後,兩部作品的票房成績拉開了2億的差距。如今十年過去了,這兩部電影的口碑,卻發生了兩極逆轉。它們就是上映於2010年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與《劍雨》。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吳宇森在《劍雨》中的署名權問題,一直是影迷們熱議的一個話題

2008年的吳宇森,憑藉上、下兩部的《赤壁》迴歸華語影壇。這兩部作品雖然分別拿下了3.2億、2.6億的票房成績,但在巨大的製作成本面前,這個成績卻並不樂觀。而影片製作上的一些瑕疵,也拉低了這部作品的口碑。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在《赤壁》兩部曲之後,吳宇森又以監製的身份,籌備了喜劇電影《窈窕紳士》,並將該片的導演職務,交給了李巨源。這部《窈窕紳士》上映後,雖然票房、口碑雙雙遇冷,但這種監製主導影片拍攝的模式,卻讓吳宇森產生了興趣。

於是在2010年,吳宇森以監製身份策劃、籌備了武俠片《劍雨》,並把電影的導演工作,交給了臺灣導演蘇照彬。影片在完成之後,也被打上了“吳宇森作品”的標籤。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其實,這種監製主導電影拍攝的模式,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影壇十分常見。由徐克監製的《倩女幽魂》、《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導演都非徐克本人,但電影也都被冠以“徐克作品”的名號。

不過,在臺灣影壇成長起來的蘇照彬,似乎並不吃香港電影人這一套。蘇照彬導演堅持要把《劍雨》,定義為“蘇照彬作品”。吳、蘇兩人關於電影署名權的爭執,也讓這部《劍雨》在2010年未映先火。

最終,經過雙方的多番協商,這部劍雨成為了“吳宇森作品”、“蘇照彬電影”,並定檔在了2010年9月28日。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自從2008年迴歸華語影壇之後,吳宇森的電影之路就一直坎坷不斷,《赤壁》兩部曲、《窈窕紳士》的先後受挫,讓吳宇森陷入了事業瓶頸。

2010年,吳宇森希望憑藉這部《劍雨》在大銀幕上的出色表現,讓自己逆境翻盤,走出事業低谷。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內地電影大銀幕上,這部《劍雨》卻成為了徐克的跳板,助力徐克走出逆境、重回了事業高峰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2005年的《七劍》受挫之後,徐克在內地影壇的發展,也十分不順利。

在2006年到2008年之間,徐克先後以監製、導演的身份打造了《深藍淺藍》、《鐵三角》、《女人不壞》、《深海尋人》4部作品,但上映後的效果都不理想。

2010年,徐克再度迴歸武俠題材,並將3D特效技術,與武俠片的拍攝相結合,打造了《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吳宇森的《劍雨》定檔在2010年9月28日,而徐克這部《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則定檔在了2010年9月29日。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雖然《劍雨》、《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的演員陣容都異常華麗、流量十足,但《劍雨》中的大反派“轉輪王”,為了恢復自己的“男兒之身”,策劃搶奪“羅摩遺體”的奇怪劇情設計,成為了不少觀眾爭相吐槽的一個話題。

相較之下,《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在故事上,就顯現出了一定的優越性。

2008年到2010年之間,《變形金剛》、《鋼鐵俠》、《X戰警前作》等作品,相繼進入內地電影市場。這類“特效動作大片”,也成為了此時觀眾的觀影主流。

而遠勝於《劍雨》的3D特效場景,也為《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帶來了不少市場流量。

在最終的票房對決之中,《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取得了2.9億的成績,而《劍雨》只獲得了6500多萬的票房,兩部作品拉開了2億多的票房差距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都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同樣都是武俠片,又在同一時間上映,在《劍雨》的映襯之下,《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在特效方面的優勢,展露無遺。

在《劍雨》這塊跳板的助力之下,《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在院線大銀幕上高歌猛進。徐克也因為《狄仁傑之通天帝國》,走出低谷、重回高峰。

在2010年的票房大戰之中,《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雖然遠遠甩開了《劍雨》,但經歷了10年的歲月洗滌,這兩部武俠作品的口碑,如今卻發生了兩極逆轉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寫意”一直是武俠片的一大特色。2010年的內地電影市場上,在“特效大片熱潮”的席捲之下,《狄仁傑之通天帝國》豪取2.9億票房成績。

然而,隨著市場潮流的褪去,冷靜之後的影迷們,也開始注意到《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作為一部武俠片所存在的瑕疵。

這部《狄仁傑之通天帝國》裡,特效呈現雖然十分出色,但在故事的表現上,卻缺了江湖的快意恩仇、武俠的豪氣干雲。這也使得該片的評分,在國內外的一些大型評分網站上,從早期的七點多分,跌落到了如今的六點多分。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在2010年備受觀眾吐槽的《劍雨》,在10年的歲月洗滌下,如今成了一部備受誇讚的作品。

雖然“轉輪王”利用“羅摩遺體”復原身體的設計,如今來看依舊槽點滿滿,但片中寫意感十足的“江南小鎮”,身不由己的“江湖兒女”,卻讓影片顯現出了濃重的“武俠片氣質”。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在國內外的那些大型電影評分網站上,這部《劍雨》的評分也在10年間發生了不小的變動,從曾經的六點多分,變成了如今的七點多分。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2010年,對於徐克、吳宇森,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年。

這一年的《劍雨》、《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之後,徐克的電影事業迎來了一次機遇。隨後,《龍門飛甲》、《狄仁傑之神都龍王》、《智取威虎山》的誕生,讓徐克在內地大銀幕上春風得意。

這一年的吳宇森,雖然未能因為《劍雨》在內地影壇重振聲望,但該片卻讓他的“電影製作人之路”越走越遠,這也為其後《賽德克·巴萊》、《太平輪》的誕生,埋下了伏筆。

2010年,吳宇森想用一部武俠片逆境翻盤,結果卻變成了徐克的跳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