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吹響發起最後總攻奪取全面勝利衝鋒號|2020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誕生記


吹響發起最後總攻奪取全面勝利衝鋒號|2020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誕生記

總有一些年份,會在史冊裡標註下熠熠生輝的印記;總有某些時刻,會在記憶中定格為令人難忘的瞬間。

2020年1月15日上午9時許,在貴州飯店國際會議中心大禮堂,雄壯的國歌聲響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宣佈貴州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省長諶貽琴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是成績單,更是衝鋒號。16300字,115分鐘,回顧2019年,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和全省各族人民,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展望2020年,宣示了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的堅定決心。

會場內,諶貽琴省長鏗鏘有力的聲音響徹大禮堂。1300多名代表、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先後響起26次雷鳴般的掌聲,傳遞的是欣喜、是讚歎,是厚望、是期待!

會場外,17.62萬平方公里的貴州大地,高揚團結奮進的主旋律,凝聚拼搏創新的精氣神,激盪苦幹實幹的正能量,奏響後發趕超的最強音。

“今年的報告篇幅比往年更短,但內容更實”“報告文風樸實、語言精煉、金句不斷,有思想、有力度、有激情”“報告充滿了感恩奮進的正氣、決戰決勝的銳氣、後發趕超的志氣、開創新局的勇氣”……代表、委員和網友紛紛點贊。

孫志剛書記在閉幕會上滿懷豪情地說:“這是一次高舉旗幟的大會、鼓勁加油的大會、決戰決勝的大會,開出了總攻的決心、奮進的共識、勝利的力量!”

牢記殷切囑託 凝聚各方智慧

報告的形成過程,是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是集思廣益、共謀發展的過程,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過程。

——主線貫穿始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這是貫穿貴州全部工作最鮮明的主線。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報告起草工作。孫志剛書記多次主持召開會議,研究謀劃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為報告起草奠定了基調。諶貽琴省長擔任報告起草領導小組組長,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討,全程指導工作專班起草報告,對主要段落字斟句酌、反覆推敲琢磨。2019年12月31日,省政府常務會議討論報告。2020年1月7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審議報告。

在起草過程中,諶貽琴省長明確要求,突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個永恆課題和終身課題,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把中央精神與貴州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貴州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一線問政問計

智慧在基層,辦法在一線。2019年是全省政府系統深化落實年,省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帶頭深入研究問題、破解難題。

諶貽琴省長多次深入貧困縣調研,其中兩次到深度貧困縣納雍,走訪最貧困的鄉、最邊遠的村、最困難的農戶,並在土補村、菜子地村等地現場督辦解決群眾就醫問題。

調研民營企業發展時,諶貽琴省長要求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堅決落實降成本政策措施,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

在沿河縣沙子街道楠木村,諶貽琴省長詢問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有沒有問題、醫藥費報銷了多少、過年有沒有肉吃,叮囑當地幹部一定要用心用情把政策落實到位,確保貧困群眾如期全部脫貧。

……

調研發現的問題,列為報告要破解的難題;群眾提出的願望,成為報告要落實的舉措。

——連線各方各界

涓涓細流匯民意。元旦前夕,100多份《政府工作報告》發往各地各部門徵求意見。

2020年1月3日,諶貽琴省長主持召開座談會,徵求副省級以上離退休老同志、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職工,以及部分企業、行業和網民代表意見。相關負責同志到省政協、省總工會等徵求意見。

一句句箴言、一條條良策,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為報告起草貢獻智慧。起草工作專班梳理出400多條意見建議,每一句每一條都認真研究、充分吸納。

滴水穿石,玉琢成器。報告從草稿、討論稿到徵求意見稿、送審稿,歷時90多天,經過60多次修改打磨。為高質量起草好報告,起草工作專班加班加點、連續奮戰。

“兩會”期間,孫志剛、諶貽琴等省領導深入各代表團,並參加政協聯組討論,認真聽取意見建議。

大會閉幕前夕,諶貽琴省長與報告起草工作專班同志一起研究,將與會人員意見建議充分吸納,又對報告作了12處修改。

1月19日下午4時許,在熱烈的掌聲中,報告高票通過,成為全省上下的行動綱領!

極不平凡的一年 極其豐碩的成果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2019年,面對風險挑戰明顯上升、諸多矛盾交織疊加的形勢,我們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工作定力、作風定力,奮力拼搏、頂壓前行,採取有力措施克服重重困難,保持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良好勢頭。

——這是脫貧攻堅大決戰的一年

戰鼓擂動,捷報頻傳。全省上下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接續發起“春季攻勢”“夏秋決戰”“冬季充電”,堅決打好“四場硬仗”,狠抓新一輪“五個專項治理”,脫貧攻堅取得決戰之年根本性勝利。

“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24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85%。”我省從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變為減貧人口最多的省份,書寫了中國減貧奇蹟的貴州篇章。

“全面完成1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貴州搬遷人口規模約佔全國的1/6,相當於冰島全國總人口的5倍多,是一次奔向幸福的壯闊大遷徙。

“感恩黨中央、感恩總書記,我們一家4口如願住進新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從江縣搬遷群眾張先金難掩內心的感激和喜悅。

“黨的十八大以來有142位同志犧牲在脫貧攻堅一線,我們向他們表示崇高的敬意!”與會同志心潮澎湃、激情湧動,英雄事蹟傳遞感動、激勵人心。

——這是農村產業革命新突破的一年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專題研究部署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省委中心組學習研討會專題研究十二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12位省領導領銜推進十二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抓得又緊又實。

貴州農業實現革命性突破,蔬菜、茶葉、食用菌、水果和辣椒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1.9%、10.7%、27%、16.7%和19.6%,壩區畝均產值增長30%以上,種植業增加值增長8.3%,農業增加值增長5.7%,增速均位居全國前列。

在畢節赫章,小香蔥替代老玉米,闖出了大市場、做成了大產業。“有了這個香蔥基地,我不出遠門,一天至少掙七八十”“做得好的時候一個月能掙3000多塊”,踏土村的村民們爭著給記者算“收入賬”。

“廣進黔菜”“黔菜入滬”,成為熱詞。天剛矇矇亮,織金縣以那鎮五星壩區10餘名工人就忙著裝車,把剛從基地採摘的新鮮小瓜送往廣東。據悉,每天就有53噸貴州農產品湧入廣州市場。

——這是實體經濟壯筋骨的一年

實體經濟是發展的家底、發展的本錢。10位省領導領銜推進十大千億級工業產業發展,基礎材料、基礎能源、優質菸酒、清潔高效電力產值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十大產業總產值超過1.2萬億元,帶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

在“萬企融合”大行動引領下,2280戶企業與大數據融合,核心應用“上雲”企業超過1.5萬家,數字經濟增速連續4年位居全國第1,大數據引領作用越來越顯著。

工商界代表說,“十大千億級工業產業就是振興貴州經濟的十艘航母”“從‘製造’到‘智造’,貴州現代工業體系越來越完善”。

——這是基礎設施再躍升的一年

12月16日上午,一列C6008次動車駛出貴陽北站,一路風馳電掣開往成都。成貴高鐵全線通車,畢節正式邁入高鐵時代。貴州交通格局的深刻變化,極大提升了在區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

開啟基礎設施“六網會戰”,高鐵運營里程達1432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突破7000公里,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萬人次,中型水庫投運縣增加到76個,天然氣輸氣管道聯通49個縣,出省帶寬達到1.2萬Gbps,5G正式啟動商用……

一個個閃光的數字,記錄著一代代貴州人“闖關破障”的艱辛歷程,印證著貴州基礎設施“跨越發展”的光輝成就。

——這是環境優化顯成效的一年

生態環境和營商環境,是貴州兩大發展優勢。好空氣帶來“人氣”、好服務集聚“和氣”,讓貴州有更多“財氣”“福氣”。

狠抓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深入推進汙染防治“五場戰役”,持續抓好“雙十工程”,縣城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8.3%,全省森林覆蓋率58.5%,地表水水質狀況總體優良,貴州生態文明“金字招牌”越來越靚!

堅決落實中央減稅降費政策,新增減稅235億元、降費82億元,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685億元,建成“一雲一網一平臺”,用好“服務民營企業省長直通車”,開通12345政府服務熱線……可以說,為優化營商環境,政府下了大決心、花了大功夫、取得了大成效。全省新增市場主體50萬戶、總量突破300萬戶,市場活力充分激發。

“我覺得,貴州山好水好人也好,服務高效又周到,投資興業潛力大、前景好。”一位民營企業家代表談到。

——這是民生保障更有力的一年

民生事雖小,枝葉總關情。壓減省級部門一般性支出10%,民生類重點支出4003億元、增長13.5%,城鎮新增就業78.49萬人,居民收入增速繼續跑贏經濟增速,教育、醫療等領域保障水平穩步提高。

“新增三甲醫院3家、兒童醫院3家,以後看病更方便了”“鄉村孩子不僅吃上了營養餐,還能遠程享受城裡優質教育資源”……基層代表臉上洋溢著滿滿的獲得感。

2019年,全省廣大幹部群眾一起團結奮鬥、一起攻堅克難,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書寫了極不平凡、精彩紛呈的一年。

決勝大考之年 交出優異答卷

2020年,我們要贏得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大考、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考、“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的大考,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期終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高質量脫貧硬任務: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脫貧成果全面鞏固提升。

——高質量發展硬任務: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97%,森林覆蓋率達到60%,縣城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保持95%以上。

——高質量惠民硬任務:城鎮新增就業75萬人,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左右和10%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

一個個硬指標、一項項硬任務,體現的是民心,提振的是信心,彰顯的是決心。

與會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這些預期目標,既符合中央大政方針、又契合貴州省情實際,既充分考慮風險挑戰、又深刻把握難得機遇,既積極穩妥、又“跳起來摘桃子”。

報告提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把高質量要求貫穿各項工作全過程,必須嚴防死守各條底線,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這“四個必須”,來自於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刻把握,來自於對貴州改革發展長期實踐的系統總結,是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的重要原則。

“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決心和‘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奮鬥姿態”“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異成績!”諶貽琴省長話音剛落,全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撕掉貧困標籤 實現千年夢想

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要在全省來一場脫貧攻堅“大會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4000萬各族幹部群眾將共同創造這一歷史性偉業、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共同分享這一歷史性榮光。

貧困不是宿命,決勝就在今朝。脫貧攻堅到了總攻全勝的最後關頭,決不能出任何問題、決不能有任何閃失、決不能留任何遺憾!報告繪製了“五戰”作戰圖,掛牌督戰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一鼓作氣打好脫貧成果鞏固戰,乘勢而上打好深化農村產業革命突破戰,咬定目標打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持久戰,眾志成城打好脫貧攻堅協同戰,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錯、一天不能耽誤,歷史性地撕掉貴州延續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籤!

——壓實最嚴的責任

越是最後關頭,越要“響鼓重錘”。

報告提出,堅持省市縣分級負責,省領導重點掛牌督戰9個未摘帽深度貧困縣和剩餘貧困人口超過1萬人的3個擬摘帽貧困縣,並延伸掛牌督戰到村;市縣掛牌督戰其他有剩餘貧困人口的行政村及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配套設施建設。

督戰責任具體落在省委書記、省長、省政協主席及其他省委常委、定點扶貧聯繫省領導肩上,陣容空前、力度空前,層層壓實、步步壓緊。

一位來自深度貧困縣的代表滿懷信心地表示:“省領導既掛帥又出征、既督又戰,我們底氣更足了,一定拿出百倍鬥志、付出百倍努力,守好自己的陣地,堅決奪取勝利。”

——緊盯最後的堡壘

越是最後關頭,越要“不落一人”。

總攻全勝,沒有任何退路。報告提出,堅決啃下最後“硬骨頭”,確保上半年將“兩不愁三保障”問題逐一對賬銷號,不折不扣完成剩餘脫貧任務。我們將堅持現行脫貧標準,對所有脫貧摘帽縣開展普查,列出問題清單,一項一項整改清零。

“我們在政策上聚焦靶心,時間上留有餘地,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完全沒有問題。”省扶貧辦的同志信心滿滿、底氣十足。

——集中最猛的火力

越是最後關頭,越要“三軍用命”。

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舉全省之力向絕對貧困發起最後的總攻。報告對自身發力與爭取幫扶給力作出周詳的安排部署,為脫貧攻堅戰提供源源不斷的“武器彈藥”。

在重重大山裡,4.5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4000多名東部幫扶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默默奉獻。我們將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拓展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和企業幫扶,抓好文軍、旅遊、消費、生態等扶貧,廣泛凝聚決戰決勝的強大合力。

天雨不潤無根之苗。必須強化扶志扶智,健全造血機制,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光等光靠不是法子,現在有這麼好的政策、這麼多人幫助,我們自己也要爭氣。”威寧縣石門鄉的貧困群眾這樣說。

——實施最細的舉措

越是最後關頭,越要“必作於細”。

“兩不愁三保障”要落細落小落實。“七長”責任制,讓每一個孩子都“揹著書包上學堂”;村醫培訓,讓每一名鄉村醫生都既有“仁心”又有“妙手”;危房改造和老舊住房透風漏雨整治,讓每一個貧困家庭都住上“安居房”“放心房”;完善飲用水水源設施和輸水管網,讓“乾淨水”“放心水”流進每家每戶……

農村產業革命要落細落小落實。發展十二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讓土裡長出“金疙瘩”、樹上結出“金元寶”;發展精深加工,讓農產品“搖身一變”“身價倍增”;推動“七進”、建好“菜籃子”基地,讓農產品找到“好婆家”;建立牢固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群眾穩定獲益、腰包更鼓……

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要落細落小落實。推進安置區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建設,讓老老少少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加強搬遷勞動力全員培訓和就業服務指導,讓遷入的勞動者強技能、有工作;推動感恩教育、文明創建、公共文化、民族傳承進社區,讓搬遷群眾更加深度融入城鎮,加快成為真正的“城裡人”。

接力奔跑,仍需加勁衝刺;千年追尋,圓夢就在今朝。同心協力、拔除窮根,最後的勝利必將屬於英雄的貴州兒女!

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高質量發展

新發展理念是“指揮棒”“紅綠燈”,高質量發展是“競技場”“大擂臺”。報告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不懈推動高質量發展。

今年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複雜,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高、難度大、任務重。報告用八個“堅定不移”安排部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這是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化貫徹,對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性謀劃,“任務書”十分明確、“路線圖”十分清晰。

——讓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最強引擎”

“推動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聚集、政策措施向實體經濟發力,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壯大實體經濟、增強發展動能,根本出路在於創新。

報告對振興十大千億級工業產業、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施服務業創新發展十大工程、強化科技和人才支撐等,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我們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大幅提升實體經濟競爭力。

“用‘大數據+’提升煤炭採掘智能化水平,開啟煤礦‘無人駕駛’模式,‘井下無人、地上無煤,純清潔能源’煤炭工業新時代到來了!”來自科技界、能源界代表說。

——讓協調成為高質量發展“最足後勁”

協調發展重點是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報告提出“城鎮化是最大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堅持城鄉協調發展、融合發展、一體化發展”。

我們將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城鎮化,大力提升貴陽省會城市首位度,推進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支持貴陽—貴安—安順都市圈和遵義都市圈做大做強,提升城鎮產業競爭力和綜合承載力,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同時,以“六網會戰”為抓手,大力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

一位來自貴陽的代表興奮地說:“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有利於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有利於釋放擴大投資、拉動消費的雙重效應,有利於構建未來萬億級城市經濟圈。”

——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亮底色”

報告鮮明提出“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貴州人民的‘幸福不動產’‘綠色提款機’”,對堅持鐵腕治汙、加快生態保護修復、推進綠色產業發展等,作出詳細安排。我們將繼續打好汙染防治“五場戰役”,深入推進“雙十工程”,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力度,培育壯大綠色產業,在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上取得新進展。

“優良生態環境是我省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講出了我們的底氣和心聲,我們將繼續把生態優勢鞏固好、提升好、利用好。”一位來自環保戰線的代表說。

——讓開放成為高質量發展“最大活力”

“依靠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要求,著力打造服務和效率高於周邊、成本和負擔低於周邊的營商環境新高地。”諶貽琴省長的話擲地有聲,亮出了開放的誠意、開放的決心、開放的硬招。

報告對加快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狠抓產業大招商、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全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等,作出全面部署。我們將堅持以開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進開放,充分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節點優勢,更大程度參與國際國內產業分工,採取超常規舉措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一位民營企業家說:“我們並不需要什麼特殊政策,只要市場環境公平公正,我們就有充足的陽光雨露、廣闊的發展前景。”

——讓共享成為高質量發展“最終目的”

“我們要以百姓心為心,圍繞群眾所急所需所盼,著力辦好‘十件民生實事’。”這是濃濃的民生情懷、暖暖的民生承諾,必將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報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刻把人民群眾冷暖放在心上,關注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對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文化等各項事業作出貼心的安排。我們將進一步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把更多資金用於脫貧攻堅和民生改善,以政府的“緊日子”換取人民群眾的“好日子”。

打鐵還要自身硬。報告提出,把初心和使命變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的原動力,把今年作為全省政府系統“效能提升年”,著力打造效能政府、法治政府、節儉政府和廉潔政府,大力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

決勝大考之年開年之際,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堅決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

相約2020,迎接大考、贏得大考,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發起最後總攻、奪取全面勝利的衝鋒號已經在貴州大地吹響!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記囑託、感恩奮進,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奮力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雙勝利”,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向黨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出一份優異答卷!


來源 貴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