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人,為什麼要讀書?

人,為什麼要讀書? 讀書,就是不想有一天在看到山河壯美的時候,只能說出“哇塞”“好美啊”“太震撼”這種大口感嘆的簡單詞彙,而是脫口而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當你失戀時你低吟淺唱道:“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而不是千萬遍地悲喊:“藍瘦,香菇!”

知識的確不是改變命運的第一良藥。古往今來,寒門士子滿腹經綸卻一生落魄功名無望的不在少數。寫就一手好詞話,編出一摞好故事,愣是窮酸難改。安坐龍椅,一呼百應的,也非博學書生,而是讓“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的統治者。知識這劑藥方,有時確不如門第、關係、地域、運氣、財富等見效的快。

但對於先天就有門第劣勢的寒門來說,不讀書,不增加知識,改變命運就無從談起。知行合一,有知無行,紙上談兵,但有行無知,則會見識短淺。知識不是改變命運的最後一擊,但一定是必要儲備。


人,為什麼要讀書?

01 讀書,是你的素質

你讀過的書,然後你經歷了一些事。隨著時間,有些書和事都漸漸淡忘了,但是那些忘不了的書和事融為一體,成就了你今日的素質。因此,你曾經讀過的書和經歷的事造就你今日的素質,你今日讀過的書和經歷的事造就你今後的素質。

巴菲特合夥人查理·芒格曾這樣評價巴菲特:“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而沃倫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他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人,為什麼要讀書?

巴菲特每天絕大多數的時光,都是獨自一人在自己的書房或者辦公室靜靜地度過的。他每天會按時起床,花大量的時間閱讀各種新聞、財報和書籍。他的辦公室沒有電腦,沒有智能手機,只有身後書架上的書籍,和一桌子攤開的新聞報紙。而他每天就坐在那裡閱讀和學習。時光靜靜流逝,他從年輕人變成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六十年如一日。

讀書像夢境中開啟的一扇扇大門,我們被那未知所吸引,在好奇與求知中輕輕推開。我們在書本中窺見人生的無數種可能,也有幸目睹一條條色彩斑斕的大河。就是在這些形色各異的感知中,閱讀者日益清楚自己的獨特性,也在一個個“路標”的指引下,愈發瞭然,自己內心更傾向的道路。

02 讀書可以給自己一種力量

讀書有時是為了讓自己明白這個世界,看清這個世界,有時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產生孤獨感的時候或者無力感的時候,你可以從書中尋找讓你前行的力量,讓它推著你繼續前行。


人,為什麼要讀書?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參加了香港本地一檔叫做《窮富翁大作戰》的真人秀節目,按節目的要求體驗了一把時薪只有25港幣的環衛工的生活。

人,為什麼要讀書?

環衛工收入低,只能租到價格最便宜的房子,也就是所謂的“籠屋”。按節目組的設計,田北辰也要睡這裡,當田北辰看到那些月租從600-1500港幣不等、僅僅能放下一張床、沒有熱水、連洗手間上面都要睡人的“籠屋”時。

當他筋疲力盡地掃完一天大街,卻發現自己辛苦一天掙來的錢剛好夠吃兩個最便宜的便當,還要加班才夠錢坐地鐵時,這位成功創立了G2000和U2兩個服裝品牌、畢業於哈佛大學管理系、身家不知多少個億的富豪不禁感嘆萬分地說:這個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

在二十歲時讀四十歲的人生,能心生晚霜,處世如僧;待到耄耋之時,讀十八歲的情深義重,也滿心歡喜,宛如初見。也許一本書並不能讓一個少女從懵懂走向成熟,但你看過的書,見過的人,經歷過的悲歡離合,最後都變成了你自己。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不斷改變,我們自己也逐漸成為一個更有趣,更有愛的人!

不讀書的人,永遠也無法想象書中蘊藏著的強大力量。不讀書的人,格局永遠會被限制著。

對於人生這盤棋來說,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不是技巧,而是佈局。

一個人的格局往往決定著未來的高度。而讀書,是最能提升一個人格局的通途。

03 讀書是最低成本的投資

“我希望你再忙,也要有時間讀書和學習。韶光易逝,剎那芳華,皮相給你的充其量是數年的光鮮,但除此之外,你更需要的是你在一生中都能源源不斷給你帶來優雅和安寧的力量。”

--陳道明為江一燕寫的序

當你用心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後,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一個成功和優秀的人的背後,必然有一個偉大的人格。

讀書,是成本最低的投資,是提升自己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徑。


人,為什麼要讀書?

大部分讀過的書或文字都會忘掉,那讀書的意義何在?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小的時候我吃了很多東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記不清是什麼,但我知道,他們已經成了我現在的骨和肉”。

讀書,也是如此。它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影響了你的思想,你的言行,你的形象。

我也許一輩子都不會去拉丁美洲,可是馬爾克斯、略薩和科塔薩爾筆下那個躁動的、魔幻的、詭譎的、綺麗的世界,卻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之中。萬一有天我到了,那也不叫旅行,叫返程,返回我想象中的天地。

第一次讀博爾赫斯的短篇,尤其《小徑分叉的花園》,翻完都傻了,原來小說的結構可以如此精巧。第一次讀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愣了半天,原來人類的腦洞可以大到這種程度。

第一次讀福柯的《瘋癲與文明》、《規訓與懲罰》,真的很久沒回過神來,原來對權力的理解和批判,可以從這種角度展開。

最後,想起了1917年,在北京讀書的20歲的朱自清回到徐州,同父親一起為祖母辦喪事。

喪事畢,他要回北京上學,父親也要到南京某差事,父子兩人便一同到了南京。

他啟程的那天,父親送他去車站,一路上父親對他囑咐了許多,仍嫌不夠,總是想再為他做些什麼。

到了車站,父親看到月臺上有賣水果的,便一定要為他買幾個橘子。

朱自清看著父親為他買橘子的蹣跚的背影,眼淚流了下來。

八年後,寫了這篇著名的散文--《背影》。

父親在去買橘子之前對他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最後送大家一張讀書的圖,一定要好好領悟哦~

人,為什麼要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