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從印度留學回國後,這些後遺症真的改不了

本文共計:2223字,4圖

閱讀預計:6分鐘


二十一世紀已經過去了快五分之一,在當今這個時代,出國留學再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甚至當你去英美澳等地的高校學習時,會發現裡面有相當大比例的中國留學生,以至於如今“海歸”這個詞也沒有幾十年前更有分量。

話雖如此,但是當你和一個人說你去印度留過學的時候,對方往往都會用關懷而又質疑的眼神盯住你,並且緩緩拋出一個問題:“為什麼選擇去那種地方留學?是有什麼地方想不開嗎?”

從印度留學回國後,這些後遺症真的改不了

印度名校,印度理工學院

這樣的問題往往源於兩國民眾長期缺乏交流而導致的偏見。


雖然印度的經濟狀況比中國差太多,但是印度的教育並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樣一無是處。


印度理工學院就培育出了無數的高端科技人才,大名鼎鼎的谷歌 CEO 桑德爾·皮蔡就畢業於這所學校。

而今,到印度留學的中國學生也開始慢慢變多。


筆者在2017年去印度做交換生,認識了十幾個在印度交換的中國學生,回國後,在一些社交平臺發表過幾十篇我在印度學校的見聞,進而又認識了一些已經在印度或者即將去印度的小夥伴,所以,去印度學習也慢慢變得不再那麼新鮮。

然而,畢竟印度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同時是一個擁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印度留學的中國學生回國後還是會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後遺症。


“校園裡面看不到野生動物。”

印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野生動物大國,不同於其他國家,印度的動物擁有更多自由活動的空間。


筆者曾經在金奈學習過,校園甚至直接和一個自然保護區合併在了一起。


平時生活中除了人,見的最多的就是猴子和梅花鹿,除了地上跑的和樹上爬的,還有數不盡的烏鴉,偶爾會出現黃鼠狼和野豬等。

從印度留學回國後,這些後遺症真的改不了

印度大學校園隨處可見的野生動物

這些野生動物是不會僅僅作為過客的,當它們看到你手裡面拿著水果等誘人的食物時,往往會毫不猶豫地蹭上來,遇到比較性子急的,比如猴子,往往還會“搶劫”一番。

去過印度的朋友都知道,猴子可不是能夠輕易招惹的,一方面被撓一臉可能有“生命危險”,另一方面,猴子們成群結隊出行,偶爾還會打群架,因此遇到猴子,乖乖“投降”是最好的選擇。


“會想念各式各樣的印度烙餅,更會想蘸著湯用手送進嘴裡。”

“請問以上句子出現了幾處和印度飲食相關的知識點?”語文老師一臉嚴肅地問道。

“三處。印度的餅很好吃,印度人吃餅喜歡蘸各種湯汁和醬料,印度人習慣用手吃東西。”一位《印度通》的作者舉手回答道。

印度的餅有很多種,paratha, roti, naan, chapati, 對於喜歡吃麵食的朋友來說,總有一款可以符合你的口味,而在印度上學的同學也不可能繞開餅這種印度人非常喜愛的美食。

從印度留學回國後,這些後遺症真的改不了

吃餅的時候各種醬料是少不了的,憶我初到印度讀書時,最開始吃飯去的是最便宜的食堂,每天幾十盧比就可以吃飽。早飯往往就是三張餅加上三種湯湯水水一樣的醬料一起吃。


雖然最開始難以理解這麼樸素的飲食方式,但是,我這不爭氣的胃,現在竟然非常想念這樣的印度風味。


“買水果的時候總是不看價錢,結果結賬的時候嚇自己一跳。”

由於印度有相當大的面積處於熱帶,所以盛產各種熱帶水果,並且價格都非常實惠。


在印度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花不到二十塊錢人民幣,抱著一大堆水果一個人大快朵頤了。

去印度線上的水果店看看,印度的各種新鮮水果價格低得難以置信。


橙子50盧比一千克,葡萄50盧比一千克,香蕉75盧比5千克。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去印度街頭買菠蘿蜜,花了一百盧比買了一公斤。

從印度留學回國後,這些後遺症真的改不了

印度水果盛宴

“聽到中式口音的英文竟想糾正一下。”

印度為很多人所知的一點就是難懂的印度口音。


關於印式英文的來源,可以參考印度通之前的文章,此處不再贅述。


不過,總有人會問,口音這個東西,適應一下不就可以了嗎?就像中文的方言一樣,聽得久了不就習慣了嗎?


但是,印度口音也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如果只是認識一兩個印度朋友還好,他們的口音可能差別不會很大,但是,要知道印度可是有3000種以上的語言,而對於英文口音影響最大的就是母語的口音。


我在印度上課的時候,五門不同的課由五個不同的印度教授來上,而這五個印度教授,恰好也來自五個不同的邦,所以擁有五種不同的口音。花了一個學期的時間,我勉強適應了其中的三個。

從印度留學回國後,這些後遺症真的改不了

其實印度人對自己的英文非常自信


萬事都有兩面性,印度英語聽多了,再聽到標準的美式口音的時候,會覺得異常容易聽懂。


那種感覺就是,曾經滄海難為水......也不對,不過大概就是那個意思啦。


“在大街上見個人就想搭訕,看到沒人主動和自己聊天竟然覺得不正常。”

印度人很熱情,並且這個熱情是一箇中性詞。


其實每一個民族都喜歡說自己熱情好客,但是印度人的熱情有時候會有一點點“過分”。


我曾經問過很多在印度旅行或者學習過的朋友,大家都有過被一家人拉過去拍上十分鐘自拍照的經驗。


在校園裡面也不例外,每天被拉住問各種問題。


最令我吃驚的一次,曾經在一個印度的傳統節日和一群印度姑娘跳舞,拍照發了臉書之後被幾十個印度朋友轉發,當天晚上就有兩百多個添加好友申請。但是,這些人我真的一個都不認識。

說了這麼多,其實筆者想傳達的一點就是,去印度學習已經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至少不應該在第一時間就被排除在選擇之外。


印度的校園總有很多它的獨特之處,無論是濃厚的印度風情,還是滿園奔跑的動物,每天都能和不同的世界觀發生碰撞。


印度給很多留學生留下了一輩子難以忘記的回憶,當然,同時給他們留下的,還有說不盡的有趣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