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有沒有哪些句子是這一輩子都不要讀懂最好?

1.目光放遠,萬事皆悲。(錢鍾書)

讀懂了這句話,其實就看明白了一點:從出生開始,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走向死亡的過程。所以,得是偶然的,失是必然的;聚是暫時的,散是永恆的。由此,內心就會變得很悲觀,紅樓中的林黛玉,就是因為看透了這一點,因此,喜散不喜聚,終日哭哭啼啼,非常悲觀。

2.未知苦處,不信神佛。(Priest)

明白了這句話,意味著已經飽嘗世艱。如果可以選擇,還是不明白的好,因為這意味著少吃一些苦,少受一些難。

3.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

每當發生各種惡性事件時,新聞評論下面都會出現這句話。如果可以,希望這句話永遠不要出現,大家都不明白。當然,這只是一種美好的奢望。

4.人生就像鬧鐘,可以回到起點。

這句話看上去樂觀,其實更多是無奈。當年,認識一個朋友,大學畢業後就在一個企業工作,從事一個非常小眾的行業,幹了二十多年。後來,企業破產,他一夜回到解放前。那段時間,他非常焦慮和痛苦,上有老下有小,壓力大,工作又不好找。這種回到起點的感受,還是不明白更好。

5.昨日之深淵,今日之淺談。(永井荷風)

其實,今日之淺談,並不能完全抹去昨日之深淵的傷痛。真實的生活不是藝術,不能帶上唯美濾鏡,隱去灰暗,放大美好。真實的生活中,有不少人經歷昨日之深淵,就永遠呆在深淵裡,再也沒有走出來。

6.可以去挖掘人性,但永遠別去考驗人性。

人性經不起考驗,一旦去考驗,會看到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它會吞噬無數的東西,令人不寒而慄。

7.戰爭不決定誰對了,只決定誰留下了。(羅素)

真實的戰爭,沒有主角光環,甚至都沒有英雄,只有硝煙、血淚和屍體,還有本能的恐懼,以及無聊、空虛和乏膩。對於國家來說,戰爭可能有勝負;但對個人來說,戰爭更多是傷痛,在某種程度上,留下來了,就是最大的勝利。

8.若能避開猛烈的歡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太宰治)

如果可以,一切水到渠成、順其自然是最好的,換言之,就是沒有猛烈的歡喜,也沒有悲痛來襲。

9.最不合邏輯的地方,一定埋藏著最深刻的邏輯。(餘秋雨)

以色列作家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說,人類由採集社會進入農業社會,其實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工作時間更長,人身更不自由,身體因為過於勞累而更快衰老死亡,還產生了各種不平等,出現了食利階層……對個體而言,這種選擇完全不合邏輯。但是,待在採集社會意味著只能養活少數人,而進入農業社會則可以養活更多人,因此,對人類群體來說,這種選擇卻符合物種進化的邏輯。當今世界上數量最多的禽類,是雞。但99%的雞都生活在狹小的商品籠子裡,幾十天就被宰殺——物種的成功,並不一定意味著的個體的幸福,有時候反而是災難。

10.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東野圭吾)

看過東野圭吾的小說,尤其是《白夜行》,就會明白這句話。當然,如果可以選擇的話,還是不懂更好。

11.一個人的死是一個悲劇,而千百萬人的死卻僅僅是一串冰冷的數字。(普利策)

媒體報道新聞的時候,如果採用故事會的敘事方式,一個人的死亡,會跌宕起伏,讓人深受觸動,甚至淚灑衣襟。反之,如果採用通稿方式,那千百人的死亡,可能只是羅列名字,對人們的觸動,會小很多。人有時候是感性的,這種感性讓我們喜歡聽故事,而不太喜歡看數字。所以,兩個人經歷了同樣的事情,會講故事的那個人永遠更受關注。

12.和人接觸的時間越長,我就越喜歡狗,狗永遠是狗,人有時候不是人!(羅蘭夫人)

當羅蘭夫人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走上斷頭臺 時候,對人性有了更多的反思。這句話雖然有點極端,但一定程度上,確實諷刺了見風使舵、善變無原則的人,而這種人在現實中並不少見。

13.一個人在城裡面砍掉一棵樹,人們會批評他破壞環境,毫無公德心;而一個伐木工人在野外放倒一大片森林,卻能贏得大家的讚許,被看做是勤勞的好公民。(梭羅)

作為心靈的隱修者,梭羅很早就看破了當時美國都市文化的荒謬,也對物慾主義進行了辛辣的諷刺。這種諷刺,至今震耳發聵,讓人深思。

14.人們的世界沒有錯,錯的一定是星空,那種無法跋涉的寒冷,總讓深情的人錯足。(簡媜)

當你讀懂了這句話,你就知道了人生的無奈,很多時候,一些無法把控的因素,會讓你摔得很慘,卻無可奈何,只能像一隻小獸,找個角落默默添傷,然後找一些話來安慰自己,甚至是欺騙自己,從而讓往後餘生可以繼續堅強的活下去。

15.如果你丟了一部iPhoneX,你媽媽知道了又給你買了一部iPhone11,你可能還是會很高興。如果你的對象跟你分手,但是你愛慕已久的女神卻跟你表白,你可能還是會不由自主的高興起來。很多時候,人們並不是害怕失去,而是害怕失去以後沒有更好的可以代替。

這話犀利無比,直指人性。人性就像月亮,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讀懂了這句話,意味著對人性的陰暗面,已經有感悟或體會。所以,還是一輩子讀不懂更好。​​​

有沒有哪些句子是這一輩子都不要讀懂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